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20081047)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郝彦琴赵龙凤陈杰李红卢宁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毒素血症
  • 2篇血症
  • 2篇源性
  • 2篇细胞
  • 2篇内毒素血症
  • 2篇肠源性
  • 2篇肠源性内毒素
  • 2篇肠源性内毒素...
  • 1篇动物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胺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活性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郝彦琴
  • 3篇赵龙凤
  • 2篇陈杰
  • 2篇卢宁
  • 2篇李红
  • 1篇贾因棠
  • 1篇张玲荣
  • 1篇赵龙风

传媒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硫代乙酰胺致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代乙酰胺(TAA)所制备的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模型的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TAA组分别以200、400、600mg/kg剂量的TAA灌胃,24h后相同剂量TAA重复灌胃一次,建立不同剂量TAA致大鼠IETM的动物模型;健康对照组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造模后24、48h大鼠死亡情况,48h后采集存活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ALT和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造模48h后,健康对照组无大鼠死亡,200mg/kgTAA模型组死亡2只,400mg/kgTAA模型组死亡5只,600mg/kgTAA模型组死亡8只。200、400、600mg/kgTAA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05.09±116.78)、(901.67±274.31)和(1454.84±473.49)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81±22.6I)U/L(t=14.583、25.896、20.596,均P〈0.05);200、400、600mg/kgTAA模型组大鼠血清AST水平分别为(465.88±139.96)、(884.37±250.90)和(1889.23±159.67)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9.33±22.04)U/L(t=12.988、18.455、13.542,均P〈0.05);200、400、600mg/kgTAA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436±0.110)、(0.550土0.095)和(0.620±0.057)E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03±0.056)EU/mL(t=7.335、5.260、8.191,均P〈0.05)。病理学显示不同剂量TAA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TAA剂量为200-600mg/kg时可成功制作IETM模型,200mg/kgTAA模型组大鼠死亡率较低.适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郝彦琴张玲荣陈杰赵龙风
关键词:硫代乙酰胺内毒素血症剂量效应关系疾病模型动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贴壁培养获得BMSCs,取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TAA模型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10只。TAA300mg/kg灌胃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后重复灌胃,正常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2ml灌胃,第2次灌胃后将BMSCs经尾静脉注射到BMSCs治疗组中,正常组和TAA模型组给予等量PBS注射。BMSCs治疗72h后处死。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及回肠作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AA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BMSCs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BMSCs能够明显减轻TAA对肝组织的炎症性破坏。结论 BMSCs尾静脉移植对TAA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大鼠IETM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郝彦琴赵龙凤贾因棠陈杰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目前,原位肝移植仍然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措施,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具有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取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及扩增等特点,在组织工程及临床方面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郝彦琴卢宁李红赵龙凤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培养及内毒素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观察不同浓度内毒素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CD44、CD29、CD3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加不同浓度的内毒素(0、0.01μg/ml、0.1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作用24h,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BMSCs的增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三代以后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高表达CD44,但不表达CD34、CD45。80%以上的第三代BMSCs处于G1期。不同浓度的LPS作用24h后各组的平均吸光度值(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3.598,P=0.007);0.01μg/mlLPS组A值与其余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BMSCs,其在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和多向分化能力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0.01μg/mlLPS可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
郝彦琴卢宁李红赵龙凤
关键词:内毒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