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J005)

作品数:20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洪修平李玉用陈红兵韩凤鸣胡永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三教关系
  • 5篇佛教
  • 4篇儒佛
  • 4篇儒佛道
  • 4篇儒学
  • 4篇佛道
  • 3篇心性
  • 3篇心性论
  • 3篇儒佛道三教
  • 2篇道教
  • 2篇中国佛教
  • 2篇中国禅宗
  • 2篇人文
  • 2篇三教融合
  • 2篇宗教
  • 2篇宗教性
  • 2篇禅宗
  • 2篇文化
  • 2篇佛教中国化
  • 1篇道德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2篇洪修平
  • 3篇李玉用
  • 1篇胡永辉
  • 1篇韩凤鸣
  • 1篇陈红兵
  • 1篇隋思喜
  • 1篇陆杨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2篇孔子研究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求索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佛学研究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探讨了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作用。认为外来的佛教在同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相互冲突与相互交融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传入所进行的成功交融,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与儒、道为代表的中国固有文化的相交互融中,中国佛教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国佛教仍然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佛教的人生哲学可以给人以思想启迪,佛教的文学艺术可以给人以精神享受,中国佛教的圆融和谐精神对于当代的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洪修平
关键词:中国佛教曲折发展儒佛道三教
儒学、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被引量:7
2010年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洪修平
关键词:儒学儒佛道三教中国文化精神
“拈花微笑”与中国禅宗的“以心传心”——兼论云南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地位的形成被引量:4
2015年
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其中既体现了中国禅宗"心"的宗教形成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的形成。本文就"拈花微笑"、禅宗传法世系的确立与禅学向"心宗"的过渡之互动关系略做探讨,并以此来说明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形成的佛教中国化背景。
洪修平
关键词:拈花微笑鸡足山
论元代南方地区全真道教的新发展——以儒佛道三教融合为视角
2014年
伴随着蒙元的政治一统,隔绝百余年之久的南北文化开始融合,其中包括道教南北二宗的交锋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杰出人物,从而使有元一代道教的发展最富有活力和生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道纯、陈致虚和牧常晁等。讨论他们的以心性论为旨趣的三教融合思想,有助于从理论上揭橥和认知元代南方地区全真道教的新发展及特色。
李玉用
关键词:陈致虚三教融合心性论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2015年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以心性论为旨趣、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思想的新转向及影响。
李玉用陆杨
关键词:张伯端白玉蟾心性论三教融合
仁义的道德价值与工具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孔孟对仁义行为作出了道德与工具的价值判别。对安仁、利仁者而言,仁义是主体的直接需求对象,具有纯粹的道德价值。然而,仁义一旦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后,便不可避免地衍生出工具价值。因此,对强仁、假仁者而言,仁义则成为达到功利性目的的手段,仁义具有工具价值。仁义的道德性和工具性双重价值的出现,使行仁义有了真伪之分。道家对仁义的虚伪性有深刻洞见,对道德的工具化也早有预见。孔孟及后世儒者对仁义工具化的可能性也有所警觉,因而对察行、观心、辨仁义之真伪给予了较多关注。历史证明,道德文明建设必须重视道德观念的内化于心。
胡永辉洪修平
关键词:儒家仁义道德价值
儒佛道三教比较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三教研究的深人展开,对三教的比较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何在超越历史的局限中开拓创新,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历史地、动态地看待三教关系,并更好地认识三教的特点以及三教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洪修平
关键词:儒佛道传统思想文化交流互动三教关系同中之异
从国学内涵的演变谈《儒藏》的编纂
2009年
本文从国学内涵的演变以及儒学在儒佛道三教关系中的发展,讨论了编纂《儒藏》和更好地发挥《儒藏》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作用等问题。文章认为,"国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佛学是"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儒学也是动态的,是在与佛道思想的互融互摄、相异互补中不断发展的;《儒藏》的编纂应该打破狭隘的儒学观念,收录与儒相关的佛道著作,其收录的标准可以是以儒观佛道或以佛道来显儒的著作;当前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正处在重新诠释和重新建构的转型时期,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编纂《儒藏》,可以更好地发挥《儒藏》的价值和意义。
洪修平隋思喜
关键词:《儒藏》国学儒学
儒教问题的讨论与儒学在新时期的发展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儒学的人文精神,人们已有普遍的共识,但对于儒学是否宗教与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则至今仍有争议。反思近代以来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儒学的特质与价值。我们在肯定儒学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应看到儒学同时具有的宗教性,这对于儒学在今天更好地发展并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洪修平
关键词:儒学儒教问题
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被引量:3
2007年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创造、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家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
洪修平
关键词:儒佛道思想家中国思想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