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301)

作品数:18 被引量:173H指数:9
相关作者:谢德体王三倪九派骆云中申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市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耕地
  • 4篇紫色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坡耕地
  • 3篇建设用地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土壤
  • 2篇农业
  • 2篇农业面源
  • 2篇农业面源污染
  • 2篇丘陵
  • 2篇紫色土区
  • 2篇污染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2篇库区
  • 2篇城乡
  • 2篇城乡建设
  • 2篇城乡建设用地

机构

  • 18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重庆市数字农...
  • 1篇重庆工程职业...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14篇谢德体
  • 6篇王三
  • 5篇倪九派
  • 4篇骆云中
  • 3篇魏朝富
  • 3篇申丽娟
  • 2篇蒲玉琳
  • 2篇丁恩俊
  • 2篇林超文
  • 2篇李娜
  • 1篇曾彦
  • 1篇刘秀华
  • 1篇潘如玉
  • 1篇谢佳
  • 1篇洪惠坤
  • 1篇王强
  • 1篇李斐
  • 1篇张洋
  • 1篇杨娟
  • 1篇唐振亚

传媒

  • 7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璧山区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土地与人口的城镇化失调已久,厘清内在的变化机理,是协调人地结构矛盾的迫切需求.本文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采用增长弹性系数法,利用2004-2014年的城乡建设用地和人口数据,分析二者的关系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182.5%,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率4.12%,二者增减幅度差距大;2)城镇人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8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加,有土地城镇化倾向,且城镇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3)农村人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17,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慢于农村人口的析出;4)城镇人地关系与农村人地关系变化剧烈的地区分布存在一致性,形成以璧山主城为中心的向相邻街镇震荡的环形格局.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减决定了农村人地关系是否协调,应加强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整治.另外,应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
莫莲谢德体骆云中王帅张星星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地关系城镇化
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在20°坡地紫穗槐模式下的平均抗剪强度(SS)分别增加70.3%和89.3%,平均抗冲指数(ASI)分别增加84.1%和35.2%;香根草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49.6%和133%,平均ASI分别增加48.0%和26.1%;13°坡地紫花苜蓿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62.2%和51.9%,平均ASI分别增加188%和57.3%;蓑草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89.7%和50.6%,平均ASI分别增加175%和26.9%。20°坡地植物篱模式提高土壤SS与ASI的平均效应分别为85.5%和48.4%,13°坡地的分别为63.6%和112%。土壤ASI随冲刷时间增长呈幂函数型增大,植物篱模式土壤抗冲性的增幅远大于横坡农作模式。坡面自下而上,横坡农作模式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呈近直线式减小或自下、中坡位急剧减小;植物篱模式的呈波浪式减小,篱带增加,作物带减小。【结论】植物篱模式明显或显著提高了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就表层(0—10 cm土层)土壤而言,20°坡地紫穗槐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效应大于香根草模式;13°坡地紫花苜蓿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的效应小于蓑草模式,提高土壤抗冲性效应大于蓑草模式。20°
蒲玉琳谢德体倪九派魏朝富林超文
关键词:抗剪强度抗冲性坡耕地
紫色土区不同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被引量:12
2014年
为优选紫色土区控制农田氮磷等养分流失的复合农林模式,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结合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植物篱模式控制紫色土区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篱模式减少了坡耕地总氮及各形态氮流失负荷,就总氮而言,20°坡耕地紫穗槐与香根草模式下年均总氮流失负荷分别比横坡农作模式降低92.4%、90.0%;13°坡耕地紫花苜蓿与蓑草模式的年均总氮流失负荷分别比横坡农作模式降低88.7%、83.9%。径流与泥沙流失量的减少与径流氮浓度的降低是植物篱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的主要机制。紫穗槐、香根草、紫花苜蓿与蓑草植物篱模式可作为西南紫色丘陵区农业非点源氮素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特别是20°以上坡耕地推广与实施灌木类植物篱模式,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农田盈余氮素流失。
蒲玉琳谢德体林超文倪九派魏朝富
关键词:径流紫色土区坡耕地氮素流失
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分析柑橘园间作大球盖菇模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碳循环及缓解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通过在紫色土柑橘园中间作大球盖菇,对比分析密植间作(HD)、正常间作(TC)、稀疏间作(SP)和裸地对照(BT)及辅料对照(ST)等5组处理对紫色土柑橘园上下层(0~10cm,30~50cm)土壤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等指标的影响。在大球盖菇整个生长期中,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密度显著影响上、下层土壤中活性有机碳(DOC、ROC、LFOC、SMBC)的含量,且上层(0~10cm)土壤中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显著高于下层(30~50cm)土壤。此外,各处理在不同土壤层次中对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上层(0~10cm)土壤中,密植间作(HD)处理中活性有机碳(DOC、ROC、LFOC及SMB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下层(30~50cm)土壤中,稀疏间作(SP)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微生物量碳(SMBC)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P〈0.05)。柑橘/大球盖菇间作系统中,间作密度与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柑橘/大球盖菇间作能够显著提高上层(0~10cm)土壤中碳库管理指数,却不利于下层(30~50cm)土壤碳的累积。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紫色土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增加紫色土土壤碳储量。
张洋刘月娇倪九派谢德体
关键词:碳库管理指数紫色土三峡库区
西南大学生物学学科研究态势与对策建议——基于文献计量视角
2018年
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 InCites和ESI数据库,分析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西南大学生物学学科的研究态势,针对西南大学生物学学科收录于WoS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但总数少,总体质量不高;发表论文人数及人均发文篇数均较少;国际合作论文整体质量较高,但数量少占比低等,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建立生物学边缘学科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并倡导国际合作;发文要选择合适的期刊等。
王强王强丁恩俊
关键词:学科建设一流学科生物学
生态约束下丘陵山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索丘陵山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之径,用生态敏感性评价表征生态环境约束力,在分析综合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基础上,提出生态约束下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及其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用地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项目落地、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不同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杨思思谢德体骆云中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评价都市休闲农业
山地城市土地利用地形分异特征及功能分区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采集北碚区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运用GIS技术,从坡度和高程角度,引入分布指数、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研究北碚区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异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与高程、坡度联系紧密。林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位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形等级区间,建设用地、耕地、园地等受人为干扰较大的地类优势则随地形等级的减少逐渐显现。坡度对各地类空间分布影响显著,高程在300~400 m、坡度在6~15°之间的区域是城市扩展和耕地保护的主要空间。耕地和园地在地形上的分布相差不大,建设用地、林地以及其他农用地则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从优势度来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层级性,地形优势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水域层、城镇层、耕地层、园地层、林地层。基于该地形分异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核心水体区、城镇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和生态屏障区等5个功能区,并提出各区土地利用发展建议。
朱小莉王三谢德体
关键词:山地城市土地利用地形因子功能区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被引量:28
2015年
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水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和总磷负荷量分别是30 786.9×106和4 221.0×106 g/a,且前者是后者的7.3倍.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影响总氮和总磷负荷量,不同污染源类型对污染负荷贡献的差异较大.不同的污染源类型对面源污染物总氮负荷贡献率的大小顺序为:耕地,林地,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畜禽养殖,园地和牧草地;对总磷负荷贡献率的大小顺序为:耕地,畜禽养殖,林地,园地,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和牧草地.各区县总氮和总磷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差异较大,开县、江津区、涪陵区和万州区的总氮和总磷负荷量较大,巴南区、长寿区、沙坪坝和南岸区的负荷强度则较大.农业面源污染物氮和磷分布状况和负荷强度的研究,不仅为分析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区际和年际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为三峡库区区域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彦兰申丽娟谢德体骆云中倪九派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输出系数模型污染负荷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设置以嘉陵江为中心的8 km等距缓冲区的方式,将重庆市北碚区耕地源景观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影响面源污染的地形、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形成模型的阻力基面,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测算不同级别源景观阻力面,用Con函数提取全区旱地水田阻力面;最后,划分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极低风险区)。结果表明:(1)一级耕地源景观面积最大,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2.84%,其中旱地面积多于水田面积,旱地源景观在天府镇和龙凤桥街道分布比较集中,而水田主要集中在澄江镇。(2)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形成各级别源景观的阻力面,距离源景观距离越近,阻力值越小,源的作用就越强,随着距离的变远,阻力值也相应变大,汇的作用逐渐增强。全区旱地阻力面值要小于水田面阻力值。(3)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面积占北碚区面积的86.88%,集中分布于丘陵谷地和山脉低山区;极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北碚区4个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地面源污染态势严峻,且地域分异特征明显。
刘帆谢德体王三
关键词:耕地农业面源污染
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整治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以北碚区2009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景观格局分析、Voronoi图Cv值,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子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适宜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结果表明:6年来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占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斑块破碎化加剧,土地整治有较大需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有向地势平坦,道路、水源便利,以及靠近中心城区的地区聚集的趋势,且环境因子在不同地形位地区对居民点布局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形位指数在3以下,距道路800 m以内,距水源1 000m以内,距中心城区2 500m以内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较大;根据北碚区实际情况,提出包入式发展型、集聚式发展型、控制式发展型和迁弃式发展型4种整治模式.
包颖王三刘秀华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