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H20080062)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树辉杨东明张雅琴张明华刘焕强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湿地
  • 2篇沉积物
  • 1篇上覆水
  • 1篇湿地沉积物
  • 1篇水界面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 1篇磷形态
  • 1篇间隙水
  • 1篇沟渠
  • 1篇河流
  • 1篇
  • 1篇P

机构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黄树辉
  • 2篇张明华
  • 1篇吕军
  • 1篇黄宏
  • 1篇张雅琴
  • 1篇杨东明
  • 1篇王明明
  • 1篇施淼苗
  • 1篇刘焕强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流及沟渠水质评价的研究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对温州市瞿溪镇河流3个监测断面及4条沟渠中的14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通过主成分贡献率、主成分载荷值及综合得分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经分析得到河流及沟渠的两个主成分因子是TOC及N、P污...
黄树辉王明明张明华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沟渠水质
文献传递
三垟湿地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界面磷形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沉积物与上覆水间营养物质交换,成为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首要化学变迁过程。分别在三垟湿地的柑橘林(S1)、景观用地(S2)和生活用地(S3)取样,研究了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界面磷形态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沉积物TP增加时,间隙水PO43-和可溶性总磷(TDP)也增加。要削减磷在上覆水中的含量,控制间隙水PO34-或TDP是一良策。(2)随着沉积物铁磷、铝磷的增加,间隙水PO43-也增加。在三垟湿地沉积物中,铁磷和铝磷含量都可作为间隙水PO43-含量的指示。(3)S1、S2和S3的沉积物活性磷、间隙水TDP和上覆水TDP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沉积物活性磷>间隙水TDP>上覆水TDP。说明在三垟湿地中,沉积物活性磷是磷释放的关键因子,而沉积物-间隙水界面则是磷释放的关键界面。
杨东明黄树辉张雅琴张明华
关键词: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磷形态湿地
咸水区湿地沉积物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美国纽约Pelham Bay Park四种典型湿地沉积物中P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等温吸附曲线与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浓度0~100 mg/L时,各沉积物的P吸附量跟初始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沉积物的P释放量比较有限,每千克沉积物释P量在0~30 mg之间。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沉积物的P吸附程度,都达到显著水平,R2值分别在0.9372~0.9974和0.9001~0.9915。各沉积物的EPC0大小次序为S2(0.86μg/L)>S1(0.10μg/L)>S3(0.04μg/L)>S4(0.03μg/L)。沉积物的除P能力可根据沉积物最大吸附P量和吸附解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衡量,除P能力大小顺序为S4>S3>S1>S2。原因可能是S4和S3位于咸性水区(pH>7),S1位于酸性(pH=4.1)水区,S2不含有机质。与酸性水区的沉积物相比较,咸性水区具有较强的P吸附能力,同时湿地沉积物释放P量比较有限,因此沉积物释放P而引起区域水体P富营养化的风险性较小。
施淼苗黄树辉刘焕强黄宏吕军
关键词:沉积物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