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400) 作品数:48 被引量:617 H指数:16 相关作者: 梁彬 夏日元 唐建生 姚军 张冬丽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2008年 塔河油田在碳酸盐岩油藏能量弱的定容性单井缝洞单元进行了注水替油试验,大幅度提高了原油采收率。通过全面分析塔河油田大量现场注水替油资料,提出了以下注水替油技术:选择通过机采手段无法正常生产的定容性油井进行注水替油,并优先选择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注水替油前要尽可能利用天然能量,在地层压力难以维持正常机抽生产时进行注水替油;在注水替油的第一个周期,周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25~0.50;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1.0~2.0,中后期控制在0.5~1.0;裂缝性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8~1.5,中后期控制在0.3~0.8;溶洞型储集体油井前期可适当提高注水速度,裂缝性储集体油井的注水速度不宜过高;注水压力应低于井口承压能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注水焖井后开井产液量不能高于注水前正常生产时的产液量。这些技术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荣元帅 黄咏梅 刘学利 罗娟 李峰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 单井 注水替油 提高采收率 塔河油田 叠前地震数据射线束道集叠加压制噪声 被引量:4 2007年 提出了一种提高叠前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射线束道集叠加方法。与共反射面元叠加类似,它基于同相叠加原理,将时差在四分之一周期之内的道数据叠加到一道。首先制定叠加规则,抽取叠前地震数据射线束道集;然后根据同相叠加原理剔除不满足条件的地震道;最后将满足条件的射线束道集通过动校和静校进行叠加。最终得到的叠加道可以起到数据规则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进行高信噪比的构造成像,提高速度分析的质量。 王华忠 张元巧 任浩然关键词:偏移成像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挤水泥堵水矿场试验 被引量:9 2010年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强,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复杂,纵向上受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复杂油气藏,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和不规则的形态,油藏埋深5200~6500m,缝洞系统高差1200m以上。受底水油藏缝洞认识不足限制,堵水困难。为此,2006~2008年,利用水泥车、灰罐车、配水车和各种辅助设备,采用高压挤入管柱,进行挤水泥堵水矿场试验。挤水泥堵水工艺机理主要以造隔层为主,除在裸眼井段将水层封住外,主要是在油水界面造一水泥隔层,从而达到封堵水层的目的。该工艺实施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储集体类型、堵水时机、水泥隔层的延伸范围及厚度。3年来,共实施挤水泥堵水37井次,工艺成功率为100%,有效率为72.97%,累计增油45602t,累计降水74067t,平均有效期147.5d,吨油成本为749元。对于挤水泥堵水造成的地层污染,可以通过射孔、酸化等措施加以清除。 赵普春关键词: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底水油藏典型相渗关系及水驱曲线 被引量:14 2010年 针对缝洞型油藏动态预测难度大且缺少有效动态预测方法的实际,以缝洞型油藏缝洞分布规律为出发点,通过人工系列模型的水驱油实验研究,得到了典型的相渗曲线。在典型相渗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平窜进型和纵深沟通型2类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的水驱关系式,同时得到了相应的可采储量、采收率、水驱控制储量、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的预测公式。水平窜进型水驱曲线在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S46单元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曲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很好的相关性,可有效预测油藏的可采储量、水驱控制储量、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等指标,是与此类油藏动态特征相适应的、简捷有效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方法。 吕爱民 姚军 郭自强关键词:缝洞型 碳酸盐岩油藏 水驱曲线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北缘古岩溶充填物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24 2006年 塔里木盆地北缘露头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发育经历了从裸露到埋藏、从淡水作用到热液作用以及从湿润气候到干燥气候的变化,多期次古岩溶作用的叠加导致了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古岩溶充填物主要有机械沉积充填物、化学淀积充填物和塌积充填物三大类。方解石和萤石包裹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相、盐度、均一温度和化学成分均具有多样性,其综合化学特性可划分为四种类型:①低温、低盐度、N aC l-H2O型;②低温、高盐度、N aC l-H2O-C aC l2型;③中温、中盐度N aC l-H2O-M gC l2型;④高温、中盐度、CO2-N aC l-H2O型。 夏日元 唐建生 邹胜章 梁彬关键词:包裹体 充填物 塔里木盆地 古岩溶 古潮湿环境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28 2006年 岩溶发育的气候条件是决定碳酸盐岩油气田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类型的主要因素,溶缝和溶洞是古潮湿环境下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的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掌握了溶缝与溶洞的发育分布规律,认为溶洞与裂缝并不是孤立分布的,溶洞与周边有成因联系的影响带(裂缝密集发育带)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缝洞系统,从而构成了良好的缝洞型储集层。将溶洞与裂缝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体的非均质分布模型——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并提出将裂缝和溶洞比较集中的彼此互相连通的区域作为油元来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认识缝洞型油气藏的实质。 黄成毅 邹胜章 潘文庆 夏日元 刘静江 唐建生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古岩溶 湖南洛塔白家坳滑坡体形成演化及其对中寨电站成库的影响 2010年 根据野外调查和钻孔资料重新查明了白家坳滑坡体的形态分布与结构特征以及发育深度的下界,重新勘定了滑坡体的西部边界。根据地质结构和地貌条件分析了白家坳滑坡体的形成条件,并推断其发育演化过程。滑坡体的松散堆积物与下伏断层破碎带以及岩溶发育带构成了水库渗漏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滑坡体复活的可能性较小,宜采取分段处理的措施解决滑坡体的渗漏问题。 陈宏峰 夏日元 唐健生 梁彬 李兆林关键词:发育演化 渗漏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成因研究 被引量:25 2009年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为岩溶作用、多期构造叠加及构造变形作用形成的缝洞型储集层,裂缝具有连通有效储存空间的桥梁作用。区分构造裂缝与非构造裂缝,结合塔河油田构造特征,并对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分类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塔河油田岩溶储层发育提供了流体运移通道,为油气的运移,特别是垂向运移提供了条件;非构造裂缝的存在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扩大了储层泄油面积。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的存在作为储层的有利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碳酸盐岩储层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并可增加储层预测产量。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 钟建华 Kurt Bucher Ingrid Stober关键词:碳酸盐岩 岩溶 塔河油田 雪峰山西侧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间断古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雪峰山西侧地区加里东期不整合面表现为寒武系牛蹄塘组与震旦系灯影组不整合及上寒武统与奥陶系之间的假整合。由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区域不整合面,不同时期不同沉积间断的时间长短控制了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的强度,发育的岩溶缝洞系统的充填程度进而影响了其连通性。不整合面在研究区内出露相对较少,该文主要针对野外调查发现的两处典型露头,即牛蹄塘组—灯影组、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面对古岩溶的控制性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张庆玉 梁彬 陈宏峰 曹建文关键词:古岩溶 不整合面 碳酸盐岩 雪峰山西侧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网络模型 被引量:17 2010年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中,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二者内部流动阻力差异很大。针对缝洞型储层呈离散介质的特征,提出缝洞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油水两相流数学模型。采用随机建模和历史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TK472CH单井缝洞单元的生产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产油量的拟合误差为5.58t.d-1,含水率的拟合误差为12.31%,均在误差许可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耦合型数学模型相比,该模型简化了缝洞型油藏的表征参数,计算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应用。 郑松青 李阳 张宏方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网络模型 流体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