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DZ12030)

作品数:16 被引量:315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小平陈小华孙远军程曦卢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污染
  • 5篇底泥
  • 4篇水质
  • 3篇藻类
  • 3篇群落
  • 2篇底栖动物
  • 2篇生物促生剂
  • 2篇水质净化
  • 2篇周丛藻类
  • 2篇污染沉积物
  • 2篇污染底泥
  • 2篇污染物
  • 2篇河道
  • 2篇沉积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泥修复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营养盐

机构

  • 11篇上海市环境保...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东华大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李小平
  • 6篇陈小华
  • 5篇孙远军
  • 3篇梁霞
  • 3篇卢丽君
  • 3篇程曦
  • 2篇黄廷林
  • 2篇史雅娟
  • 1篇由文辉
  • 1篇张利权
  • 1篇钱光人
  • 1篇凌旌瑾
  • 1篇吴德意
  • 1篇刘宝兴
  • 1篇许春梅
  • 1篇顾咏洁
  • 1篇顾詠洁
  • 1篇陈炜
  • 1篇赵振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中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评价周丛藻类系统对受污染景观河道水体氮、磷污染物处理效果,以及最佳污染物去除浓度,通过设置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并模拟藻类自然生长条件,于2006年夏秋之季,对该周丛藻类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标准培养液条件下20%的平均去除率,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中TN、NH4+-N去除率分别可达30%和50%以上,其中TP平均去除率则相对较低(<10%);②系统最大氮污染物去除率(TN>65%,NH4+-N>80%)出现在进水TN浓度约11.0mg.L-1条件下,而TP去除率则随进水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③试验期间,系统中周丛藻类生物量增加54%,Chl-a浓度增加58.2%,同时藻类群落由试验初期的颗粒态硅藻、绿藻为主,演替为以丝状和颗粒状蓝、绿藻为主.
梁霞李小平史雅娟
关键词:周丛藻类污染物水质净化
受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8年
底泥异位修复技术因费用高、对环境破坏性强等缺点,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底泥原位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各种底泥原位修复技术,探讨了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指出应充分利用各种原位修复技术的优势,联合使用这些原位修复技术。
孙远军李小平黄廷林卢丽君
关键词:原位修复原位处理植物修复
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被引量:108
2007年
在上海4个生态河道示范区,开展了以生态修复和河岸侵蚀控制为目标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全系列生态护坡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以浦东新区机场镇生态河道示范区为重点,对主要护坡工程进行持续3a(2004~2006年)的生态监测,从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和生态稳定性两方面对护坡工程进行生态功能研究。3a来,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
陈小华李小平
关键词:生态河道生态功能
黄浦江和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组成的时空特征被引量:41
2008年
为初步了解黄浦江和苏州河的鱼类多样性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黄浦江上游河段的淀峰、松浦大桥两个站点,以及苏州河上游河段的白鹤、黄渡两个站点进行了逐月的鱼类监测。四个站点共采集到鱼类44种,隶属10目14科35属,其中苏州河上游30种,隶属6目10科25属,黄浦江上游39种,隶属10目13科32属。黄浦江上游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苏州河上游,白鹤、松浦大桥、淀峰之间的鱼类群落为中等相似,黄渡与松浦大桥、淀峰之间的鱼类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各站点的鱼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四个站点的鱼类均以杂食性和定居性的物种为主,杂食性鱼类物种数占51.5–62.5%。松浦大桥站的江海洄游性和河湖洄游性鱼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站点。鱼类物种的时空重现率计算结果反映了黄浦江、苏州河上游各水域的鱼类群落具相对独立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恶化的水质问题和较差的水系连通度可能是影响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而黄浦江具更大水域面积,以及较好水质状况和水系连通度,有利于丰富鱼类多样性。
陈小华李小平程曦
上海市苏州河水生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对苏州河上海段进行了逐月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监测。全年共记录了145种周丛藻类,隶属4门47属,其中硅藻门占64.1%;共166种浮游藻类,隶属6门,其中绿藻门占优势;共56种浮游动物,其中轮虫类22种,枝角类18种,桡足类12种,原生动物4种。底栖动物共采集到9种,其中寡毛类3种,软体动物5种,水生昆虫1种,耐污物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 meisteri)的优势度常年占底栖动物群落的90%左右,这与苏州河(尤其是下游)的极低溶解氧水平是一致的。苏州河鱼类主要分布在上游,在两个断面共记录了30种,隶属6目10科25属,鲤形目占优势,并以杂食性鱼类和定居性鱼类为主。
陈小华李小平程曦
关键词: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城市水体污染物质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分析了以大型丝状绿藻为主的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对城市景观河道劣V类水质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以及其他不同胁迫条件下的水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N、P等污染物质去除效果,TP及TSS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50%和72%以上,同时PO43-与NH4+-N的去除率也分别可达90%和85%以上.在高污染物质浓度(TP>3.0 mg.L-1、TN>22.0 mg.L-1)条件下,TP平均去除率为89%,TN为45%,而低浓度污染物(TP<0.50 mg.L-1、TN<10.0mg.L-1)条件下,出水PO43-浓度低于0.1 mg.L-1,NH4+-N低于2.0 mg.L-1.试验期间,大型丝状藻类生物量增长了38.78%,同时大量单细胞的蓝、绿藻类出现在水槽壁表面.出水DO浓度随着大型丝状绿藻生物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梁霞李小平
关键词:水质净化
苏州河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1996~2006年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4
2009年
分析评价了1996~2006年苏州河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没有明显改变下游河段溶解氧低下的状况,底栖生态系统没有改善;苏州河中上游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可能会抵消下游水质改善的效果。苏州河污染整治和水生生态修复的重点应当转移到上游地区。长期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能解释苏州河多年离散的生物学数据,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的长期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水质变化的对偶关系,还能指示苏州河修复的关键河段,可以成为河流水质和生态系统评价的有效方法。
程曦李小平陈小华
关键词:水质底栖动物生态系统评价
用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染底泥被引量:10
2007年
为研究生物促生剂修复底泥技术的可行性,定期向受污染底泥中注入生物促生剂,监测上覆水体的水质指标,并观察表层底泥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将生物促生剂直接注射到底泥中能很好地刺激底泥中原有异养菌的生长,并对反硫化细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在为期60d的试验中,异氧菌数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105个/g(以干泥计)提高到106个/g(以干泥计);反硫化细菌数量则大大减少,由试验初始阶段的1.2×105个/g(以干泥计)到试验结束后的小于2.0×103个/g(以干泥计).但上覆水中的氮、磷、CODcr等指标含量较高.
卢丽君孙远军李小平
关键词:底泥
稳定剂控制底泥中磷元素释放的机理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河流富磷底泥为试验对象,研究4种稳定剂对底泥磷元素释放的抑制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控制底泥释磷的持续性较差,投加高锰酸钾后底泥孔隙水的正磷酸根含量比对照高出0.344mg/L,过氧化钙和硝酸钙能够稳定地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可将孔隙水磷酸盐浓度分别降低至0.003,0.094mg/L.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不能有效地降低底泥中NaOH-P含量,过氧化钙和硝酸钙主要通过提高HCl-P含量来控制磷的释放.
孙远军李小平黄廷林
关键词:稳定剂磷释放底泥磷形态
上海市河道周丛藻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对上海地区主要水体黄浦江、苏州河7个断面周丛藻类群落及水质情况的全年连续监测,同时结合研究区域的物理生境、水文学指标等环境因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藻类群落的主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周丛藻类群落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藻类数量及群落密度均在上游区域以及水温较高条件下增加,而群落多样性则在下游及低温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②水质、水域功能区划类型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是影响藻类种类组成及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③一些具有较高优势度的周丛藻类,如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和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对水体氮、磷营养物质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从而可作为不同区域水体水质的有效指示藻类.
梁霞李小平顾詠洁
关键词:周丛藻类群落特征环境因子生物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