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CRRF08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芳赵朝成夏璐马涛张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循环冷却水
  • 6篇生物黏泥
  • 4篇循环冷却水系...
  • 4篇营养
  • 4篇脱氢酶
  • 4篇脱氢酶活性
  • 4篇酶活性
  • 3篇杀菌剂
  • 3篇胞外聚合物
  • 2篇营养水平
  • 2篇营养物质
  • 2篇粘泥
  • 2篇生物粘泥
  • 2篇温度
  • 2篇流速
  • 2篇颗粒物
  • 2篇矿物质
  • 2篇不同营养水平
  • 1篇营养物
  • 1篇正交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赵朝成
  • 9篇刘芳
  • 8篇夏璐
  • 5篇张培
  • 5篇马涛
  • 4篇张桂芝
  • 1篇杨飞
  • 1篇王永强
  • 1篇常新
  • 1篇刘芳

传媒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石油学报(石...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水中生物黏泥生长动力学及其控制
2010年
分析不同营养水平下生物黏泥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在进行黏泥微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黏泥的灭活过程及效果。结果表明: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黏泥形成动力学过程及Logistic模型方程中的各参数值;营养水平越高,黏泥生长初期附着诱导期耗时越短,对数增长期、稳定期的黏泥生成量越大;进入稳定期的黏泥,其脱氢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营养,富营养,贫营养;氧化型与非氧化型杀菌剂对黏泥的有效灭活作用时间均与黏泥生长的营养水平有关,这是由黏泥的厚度及微观结构差异所致,而不是仅受黏泥初始活性影响。
马涛赵朝成刘芳张培夏璐
关键词:生物黏泥LOGISTIC模型脱氢酶活性杀菌剂扫描电镜
杀菌剂对不同生长状态下生物黏泥的作用效果被引量:1
2011年
在不同状态下培养生物黏泥,考察生物黏泥的生长特性和ClO2对不同类型生物黏泥的杀菌过程,确定ClO2有效杀菌时间和杀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营养配比分别为ρ(CODCr):ρ(N):ρ(P)=50:10:11、00:10:1和150:10:1时,生物黏泥的湿重和胞外聚合物的含量增加;当培养状态为ρ(CODCr):ρ(N):ρ(P)=100:10:1时,生物黏泥的脱氢酶活性含量最大;当培养液中碳源质量浓度增加时,ClO2作用的有效时间随之延长,分别为1、1.5、1.75 h,ClO2有效杀菌质量浓度也随之增大,分别为0.5、1.5和2 mg/L。
刘芳夏璐常新杨飞赵朝成
关键词:生物黏泥二氧化氯杀菌效果
循环冷却水中营养物水平与生物黏泥生长特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系统内循环水水质与生物黏泥形成规律之间的相关关系,设计了以BOD5(碳源)、NH4+-N(氮源)、TP(磷源)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并对生物黏泥内的优势微生物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对EPS浓度、湿重和机械强度的影响最大是BOD5,其次是TP,NH4+-N对其浓度的影响最小,控制循环水中BOD5浓度是控制生物黏泥生长最有效的措施。为控制生物黏泥的生长,循环冷却水中营养物的最佳浓度BOD5为5mg/L、NH4+-N为10mg/L、TP为1mg/L。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及比例构成发生变化时,主要的微生物种类以及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浓度均发生了变化。
张桂芝刘芳赵朝成马涛夏璐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系统营养物生物黏泥正交实验菌种鉴定
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生物黏泥的杀菌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为解决炼油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滋生大量生物黏泥的问题,研究了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的杀菌效果;从黏泥脱落率和脱氢酶活性(DHA)2个指标,探讨了杀菌剂和营养底物浓度共同作用于黏泥的效果,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杀菌剂投加浓度条件下,培养液的营养水平越高,生物黏泥脱落率越大。在各自的常用浓度范围内,季铵盐杀菌剂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l O2。营养条件的不同,导致培养的黏泥脱氢酶活性初始值也有差异,富、中、贫营养下培养的黏泥脱氢酶活性初始值分别为7.64、12.97和1.94μgTF/(g.h)。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微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了黏泥脱落率和脱氢酶活性的不同。
刘芳马涛张培夏璐赵朝成
关键词:生物黏泥杀菌剂脱落率营养水平
循环冷却水水质对生物粘泥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受补充水水质的影响,循环冷却水水质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为此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TP、NH4+-N)、颗粒物质(CaCO3)、无机离子(Ca2+、Mg2+、Na+、Fe3+)对循环水中生物粘泥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水质对生物粘泥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当BOD5≤25 mg/L、NH 4+-N<5 mg/L、TP≤1 mg/L时,可将粘泥活性控制在较低水平。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分别维持CaCO3<40 mg/L、Ca2+<100 mg/L、Mg2+≤100 mg/L、Na+<50 mg/L、Fe3+<0.5 mg/L时,可有效抑制粘泥活性,控制粘泥中细菌的生长繁殖。
马涛赵朝成刘芳张培夏璐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脱氢酶活性
操作条件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和结垢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将达标排放的炼油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石油、石化行业节水减污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腐蚀和结垢则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在动态模拟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考察了流速、温度等因素对腐蚀和结垢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锈钢试管,流速的变化只对点蚀速度有影响。其中,在1.0m/s时点蚀最厉害,在0.5m/s时点蚀最弱。流速的变化对试管腐蚀影响较小,只有个别时间存在腐蚀情况。对于不锈钢试管,温度的变化只对点蚀速度有影响,30℃对点蚀速度的影响最大,在20℃时点蚀最弱。温度的变化对试管腐蚀影响较小,只有个别时间存在腐蚀情况,随温度的增加冷却系统管壁结垢现象逐渐明显。无论从抑制系统结垢还是避免阻垢剂失效的角度来看,系统的温度应控制在30℃以内。
刘芳张桂芝夏璐杨飞常新赵朝成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流速温度结垢
水质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分别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3)、矿物质(Ca2+,Mg2+,Na2+,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主要由多糖构成;控制营养物质达到c(BOD,)≤5mg/L,c(NH4+-N)≤6mg/L,c(TP)≤1mg/L,颗粒物满足c(CaC03)≤40m∥L,矿物质满足c(Ca2+)≤210mg/L,c(Mg2+)为85~185mg/L,c(Na2+)≤120mg/L,C(Fe3+)≤1mg/L,可使生物膜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最少。
刘芳侯衍美赵朝成王永强夏璐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胞外聚合物营养物质颗粒物矿物质
循环冷却水系统操作条件对其中生物黏泥成分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将达标排放的炼油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石油、石化行业节水减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生物黏泥控制问题则是实际应用的瓶颈及难点。为此,笔者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考察了流速、温度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成分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在1.0m/s或温度在30℃时,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产生量大,机械强度最强,但生物黏泥湿重最低;综合考虑生物黏泥成分及性能指标,流速1.0m/s和温度30℃是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控制生物黏泥生长的最佳操作条件。
刘芳张桂芝赵朝成夏璐张培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生物黏泥流速温度胞外聚合物
不同营养水平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性质的影响
2011年
循环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有悬浮态和附着态,悬浮细菌的存在对附着态生物粘泥的生长及特性有明显影响。通过向模拟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不同数量初始悬浮细菌,考察在营养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化学组成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水平不同,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的化学组成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应分别控制初始悬浮细菌数量。贫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6×105个/mL左右;中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1×105~2.6×105个/mL之间;富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0.11×105~2.6×105个/mL之间最不利于生物粘泥的生长。
张培刘芳马涛赵朝成夏璐
关键词:生物粘泥营养水平胞外聚合物脱氢酶活性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黏泥形成的水质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矿物质(Ca^2+,Mg^2+,Na^+,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生物黏泥量与挥发性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要控制水中的生物黏泥生成则营养物质指标应达到c(BOD5)≤5mg/L,C(NH4^+-N)≤6mg/L,c(TP)≤1mg/L,c(CaCO3)≤50mg/L,C(Ca^2+)=100~250mg/L,C(Mg^2+)=80—200mg/L,c(Na^+)≤120mg/L,c(Fe^3+)≤1mg/L。
刘芳侯衍美赵朝成张桂芝杨肖杰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生物黏泥营养物质颗粒物矿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