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2009HW094)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兴华邢再臣彭琳李海峰李玉庆更多>>
相关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莱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细胞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人工血管
  • 1篇组织工程血管
  • 1篇颌关节
  • 1篇颌面
  • 1篇颞下
  • 1篇颞下颌
  • 1篇颞下颌关节
  • 1篇颞下颌关节功...
  • 1篇颞下颌关节功...
  • 1篇颞下颌关节骨...
  • 1篇紊乱病
  • 1篇细胞移植
  • 1篇细胞移植治疗
  • 1篇下颌

机构

  • 2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杨兴华
  • 2篇彭琳
  • 2篇邢再臣
  • 1篇刘敏
  • 1篇陈岱韵
  • 1篇刘云生
  • 1篇安文志
  • 1篇李玉庆
  • 1篇韩晓燕
  • 1篇杨旭峰
  • 1篇李海峰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软骨损伤成为一种可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优良的特性成为研究重点。目的:通过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观察干细胞对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体外全血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细胞在体外扩增,诱导成软骨细胞后待用。以Ⅱ型胶原酶进行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建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关节腔内注射诱导后成软骨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射未进行诱导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动物咀嚼和组织切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的细胞7-14d可见少量集落形成,20d时观察见细胞基本铺满瓶底。经stro-1+、CD44+流式细胞及免疫组化测定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细胞在诱导成软骨细胞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兔颞下颌关节注射胶原酶可在2周时出现偏侧咀嚼症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关节腔注入动物模型后,实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组织切片显示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可促进关节损伤的修复,软骨及胶原生成多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充质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关节腔注入后可促进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愈合。
杨兴华彭琳刘云生邢再臣李海峰李玉庆刘敏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成软骨细胞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口腔颌面组织工程血管的初步构建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大型骨缺损因缺乏有效血供,当骨的厚度过大时,骨细胞就会因缺乏营养而坏死,限制了工程骨在大型骨缺损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后与自制兔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构建人工血管的可能性。方法:全血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制备兔主动脉脱细胞血管支架。把培养后的干细胞、内皮细胞与脱细胞血管支架复合,观察与载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进行电镜扫描观察。血管支架-细胞复合物分为3组:空白组(空白组支架)、对照组(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血管支架构成)、实验组(由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内皮细胞复合血管支架),每组各10条。以上3组分别植入兔皮下小血管旁。术后3个月取血管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检测。结果与结论:(1)全血贴壁可形成成纤维样细胞克隆,细胞爬片后CD44+、STRO-1+免疫荧光测定显示阳性;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内皮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CD34+占43.83%,Ⅷ因子免疫荧光检测阳性;(2)血管支架-细胞复合物经电镜扫描观察内细胞在支架表面形成单细胞层。3个月后皮下人工血管生长较好,均形成管状结构;空白组薄层膜样血管形成,对照组仅有内皮样组织形成血管,实验组有8条血液流通样血管形成;(3)结果说明,血管支架-细胞(内皮、干细胞)复合物兔皮下血管旁植入后,可形成血管样结构,细胞间未见免疫反应产生,但人工血管未见肌层形成。
杨兴华彭琳韩晓燕陈岱韵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细胞间质干细胞
低密度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密度体外培养条件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及对Bio-oss胶原复合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血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不同密度的培养,观察细胞克隆的形成及形态变化。细胞消化后进行爬片,测定Stro-1+、CD4+4细胞表面抗原,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培养细胞CD3+4、CD4+4表达变化并与非低密度培养组比较。低密度培养细胞成骨诱导后,进行钙化结节诱导,同时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测定。把诱导后的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观察与载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低密度培养的细胞可形成克隆,细胞爬片后CD4+4、Stro-1+免疫荧光测定显示阳性,钙化结节在成骨诱导14 d后形成。低密度培养的细胞CD3+4阳性率为43.83%,而正常培养的细胞CD3+4阳性率为4.20%,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细胞ALP定量测定为(1.666±0.015)U/(g.prot),而非诱导细胞为(0.450±0.023)U/(g.prot),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的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较好,电镜扫描观察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形成。结论低密度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表达较强干细胞特性和成骨能力,与Bio-oss胶原复合后生长良好。
杨兴华彭琳杨旭峰邢再臣安文志
关键词:干细胞骨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