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A410)
- 作品数:22 被引量:184H指数:8
- 相关作者:常亚青丁君郝振林何毛贤林志华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高温对虾夷扇贝体腔液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虾夷扇贝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与相关免疫酶活力。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Ⅰ,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驯化到20、22、24及26℃,检测虾夷扇贝的存活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5~22℃处理组虾夷扇贝存活率均大于85.2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6℃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为26.33%。随温度升高,虾夷扇贝体腔液中T-AOC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5),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CAT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Ⅱ,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放到20、22、24及26℃,并在1、2、4、8、12、24、48和96 h时检测其存活和相关免疫指标。结果显示,经96 h胁迫,15~24℃处理组间虾夷扇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大于82.29%,但26℃处理组虾夷扇贝在经12 h胁迫后,其存活率降为0。2龄虾夷扇贝在8、12、24、48和96 h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7.52、24.41、24.37、24.24和23.81℃。
- 贲月郝振林丁君常亚青
- 关键词:虾夷扇贝高温胁迫总抗氧化能力
- 高温对虾夷扇贝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对温度突变的耐受能力以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率、行为、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Ⅰ: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直接放到20、22、24、26℃的海水中,并在1、2、4、8、12、24、48、96 h时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试验Ⅱ: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驯化到20、22、24、26℃,然后饲养7 d,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试验Ⅰ温度突变过程中,经96 h胁迫,15~24℃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均高于82.29%,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6℃处理组的虾夷扇贝经12 h胁迫后,其存活率便降为0;虾夷扇贝在8、12、24、48、96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7.52、24.41、24.37、24.24、23.81℃。在试验Ⅱ温度缓升阶段,26℃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最低(26.13%),15℃处理组的存活率最高(100%),15~22℃处理组的存活率均高于85%,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22℃处理组的耗氧率最高,20℃处理组的排氨率最高,温度(t)与耗氧率(RO)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O=-0.1976t2+1.2531t-0.4885(R2=0.973,n=15),温度(t)与排氨率(RN)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N=-0.7373t2+4.5917t-1.3133(R2=0.8047,n=15)。
- 郝振林丁君贲月常亚青
- 关键词:虾夷扇贝高温存活率耗氧率排氨率
- 泥蚶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利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回收率为74.3%,并通过Tricine-SDS-PAGE和质谱技术鉴定为Tg-HbⅠ(同源二聚体)和Tg-HbⅡ(异源四聚体)。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其抗菌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发现,两种Tg-Hb对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杆菌均有抗菌活性,Tg-HbⅡ对于恶臭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63mg/mL和0.13mg/mL,Tg-HbⅠ对两种菌的MIC均为0.048mg/mL;两种Tg-Hb均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左旋多巴等多种酚类物质。在Tg-Hb中添加GSH后,两种Tg-Hb均不再对恶臭假单胞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可见,两种Tg-Hb对恶臭假单胞杆菌等的抗菌活性均是通过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作用的。
- 王素芳包永波施淼江郑丹妮杨婷婷林志华
- 关键词:泥蚶血红蛋白抗菌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 马氏珠母贝两个与生长性状相关QTL的验证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2个马氏珠母贝群体对遗传连锁图谱已经定位的,与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中的两个进行验证。结果显示:m59标记在2个群体中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GT基因型的个体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个体;154165标记在湛江群体中与壳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深圳群体中与壳宽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QTL标记m59在2个群体中是共享QTL,而154165标记在群体中是特异QTL。基于这两个QTL在这2个群体中分别构建二倍型,发现在湛江群体中二倍型C_1(AAGT)和深圳群体中D_1(AGGT)型和D_2(AAGT)型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最为有利,可作为优先的基因型组合。
- 韦国建刘文广林坚士何毛贤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TRAIT生长性状
- 紫扇贝、海湾扇贝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群体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本研究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PP)、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Ⅱ)、正交子一代(紫扇贝♀×海湾扇贝♂,PI)及反交子一代(海湾扇贝♀×紫扇贝♂,PⅠ)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用5对AFLP引物扩增得到43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88.45%;正反交子代中的扩增位点大部分(97.23%)来源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扩增中出现了非孟德尔遗传位点,如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部分扩增位点在杂交子代中丢失,正反交子代中出现12个紫扇贝和海湾扇贝中没有的扩增位点;通过多态位点比率、Nei’s基因多样性、香农式多样性指数、遗传距离和AMOVA分析发现,正反杂交子代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遗传分化均显著。
- 孙妍黄晓婷胡丽萍王师王春德包振民
- 关键词:杂交
- 合浦珠母贝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4
- 2013年
- 以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和18S核糖体rRNA(18S rRNA)3个管家基因在合浦珠母贝不同组织、性腺发育时期、胚胎发育时期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了BestKeeper、geNorm和NormFinde软件对试验数据处理的差异,从中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β-actin在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表达最稳定,18S rRNA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最稳定。
- 王琦何毛贤
-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 泥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基因的克隆及镉免疫表达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转录组文库EST,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TIMP-3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泥蚶Tg-TIMP-3 c DNA全长为804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并不高,与长牡蛎的相似性仅为35.8%,但TIMP基因的两个功能域(N端和C端)相对保守。q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TIMP-3 mRNA在鳃中表达最高,外套膜和肝胰腺次之,表达量最低的是血液。在不同浓度重金属镉(Cd)攻毒后,泥蚶鳃中的Tg-TIMP-3 mRNA表达量先略微下调后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其中25μg/L和250μg/L镉攻毒后在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0.01),500μg/L镉攻毒后在9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48 h后各浓度组Tg-TIMP-3基因表达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研究表明,Tg-TIMP-3对重金属Cd免疫防御或解毒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泥蚶鳃组织中的Tg-TIMP-3 mRNA表达对不同浓度Cd的抗逆免疫反应的灵敏度和时序上存在一定差异。
- 李佩芬林志华包永波
- 关键词:泥蚶镉MRNA表达免疫反应
- 不同生长时期虾夷扇贝壳质的超微结构观察及表面5种元素组成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以人工吊养的已明确月龄的(5月龄、7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30月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Mizuhopecten)yessoensis)为实验材料,从壳顶沿生长线方向纵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生长时期贝壳的壳质结构,并探讨了虾夷扇贝生长发育过程中壳质结构的一般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质包括均质型(homogeneous)、叶状型(foliated)、交错片状型(crossed lamellar)、棱柱型(prismatic)4种结构类型。随着生长期的增加,壳质结构逐渐趋向于复杂,叶状结构和交错片状结构的比例增加。同时分析比较了同一时期"象牙白"品系和普通红褐色虾夷扇贝的贝壳外表面5种化学元素的含量,"象牙白"品系和普通红褐色贝壳所含的C、O、Na、Mg、Ca 5种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4.26%、60.44%、0.63%、0.48%、14.18%和18.24%、56.48%、0.52%、0.36%、24.41%。
- 庞云龙丁君田莹郝振林常亚青
- 关键词:扫描电镜
- 虾夷扇贝家系早中期生长性状比较与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8
- 2014年
- 为获得虾夷扇贝快速生长家系及早中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以2011年培育的虾夷扇贝F28个半同胞和16个全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在其7~13月龄期间,测量其各生长性状,进行各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各生长性状多重比较分析,估计虾夷扇贝早中期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并对壳高、壳长、壳宽与活体质量各性状进行表型相关性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早中期生长性状中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40%~69.81%;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74%~22.77%,表明虾夷扇贝各生长性状均有较大的选育空间。研究获得壳高、壳长、壳宽和活体质量快速生长家系Py11-02、Py11-03和Py11-15号家系。虾夷扇贝壳高、壳长、壳宽和活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0.586、0.151~0.511、0.200~0.742、0.219~0.617,为中高等遗传力;重复力分别为0.11~0.29、0.08~0.25、0.10~0.36、0.11~0.30,为中低等重复力;壳高、壳长、壳宽与活体质量间的表型相关分别为0.926~0.935、0.929~0.943、0.692~0.93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遗传相关分别为0.908~0.984、0.921~0.975、0.946~0.981,均表现出高度遗传相关。研究为虾夷扇贝良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俊杰丁君常亚青商国良王轶南
- 关键词:虾夷扇贝家系生长性状
- 不同高温水平对虾夷扇贝存活率、耗氧率和体腔液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4年
- 实验室内营造不同升温模式,研究了2种规格(10和46月龄)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的存活率、耗氧率及体腔液免疫酶活力对不同高温水平(20、22、24、26、28℃)的响应,分析了2种规格虾夷扇贝在不同升温模式下的耐高温能力。实验设计了缓慢升温和快速升温2种升温模式。缓慢升温模式,将在15℃暂养的2种规格扇贝分别驯化到20、22、24、26和28℃温度水平(升温幅度为1℃·d^-1),暂养14 d后进行实验。快速升温模式,将在15℃暂养的2种规格扇贝分别快速升温到20、24及28℃温度水平(升温幅度为4℃·d-1),暂养1 d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缓慢升温模式时,随温度升高,扇贝存活率逐渐降低,28℃时,46和10月龄贝存活率最低分别为96.7%和77.3%,此外,26-28℃时,各实验处理组,46月龄贝存活率显著高于10月龄贝(P〈0.05);2种规格扇贝耗氧率随温度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5-24℃时,10月龄贝的耗氧率显著高于46月龄贝(P〈0.05);28℃时,10和46月龄贝的耗氧率降至最低,分别为0.527和0.482 mg·g^-1·h^-1;另外,扇贝的体腔液免疫酶活力随温度升高也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相同升温模式下,46月龄贝的免疫酶活力显著高于10月龄贝(P〈0.05)。综上,规格较大的虾夷扇贝在不同高温水平时均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
- 郝振林唐雪娇丁君贲月常亚青
- 关键词:高温存活率耗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