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0902008-03)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胡欣张亚同李可欣杨莉萍赵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医院沈阳药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基因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6篇华法林
  • 6篇基因多态性
  • 4篇VKORC1
  • 4篇CYP2C9
  • 3篇药物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药物基因
  • 2篇药物基因组学
  • 2篇用药
  • 2篇嘌呤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抗凝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型
  • 1篇新药

机构

  • 16篇北京医院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西山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9篇张亚同
  • 9篇胡欣
  • 7篇李可欣
  • 5篇杨莉萍
  • 5篇梁欣
  • 4篇纪立伟
  • 4篇赵楠
  • 2篇孙春华
  • 2篇董凡
  • 2篇程刚
  • 2篇王璐
  • 1篇刘治军
  • 1篇封宇飞
  • 1篇时正媛
  • 1篇李铮
  • 1篇李牧
  • 1篇陈东科
  • 1篇杜冠华
  • 1篇范芸
  • 1篇傅得兴

传媒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法林常规剂量方案下抗凝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求华法林常规剂量方案下抗凝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华法林3mgqdpo用药且超过5天未调整用药患者,分析华法林抗凝效果,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并检测患者VKORCl和CYP2C9基因型,统计分析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抗凝的作用与影响。结果52人(54.74%)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低于1.8,22人(23.16%)3mg方案下INR值大于2.5,仅有21人INR值落在1.8~2.5之间,达标率22.11%。分析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作用与影响,仅发现年龄因素与INR值相关。结论多数患者华法林常规剂量应用INR值未达标。未发现遗传因素在常规剂量患者中的影响,发现年龄与这类患者相关。
张亚同付春毅李铮董凡胡欣
关键词:华法林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
别嘌呤醇用药调查及其药疹患者HLA-B 5801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调查别嘌呤醇用药情况并分析可能引起别嘌呤醇皮疹的HIA-B~*5801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应用别嘌呤醇患者的人口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生皮疹患者的HIA-B~*5801基因型。结果:监测服用别嘌呤醇患者421名,别嘌呤醇平均剂量145.8mg·d^(-1)。4例患者分别出现单纯斑丘疹、结节性药疹、慢性荨麻疹和大疱型类天疱疮等药疹,其中仅1例患者检测出HLA-B~*5801。结论:我院患者别嘌呤醇用药剂量小于成人最大量,严重药疹发生率低,HIA-B~*5801与别嘌呤醇致严重皮疹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确证。
张亚同时正媛胡欣孙春华李可欣杨莉萍
关键词:别嘌呤醇基因型药疹
中国人群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对患者CYP4F2基因多态性位点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检测,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监测指标,统计学分析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间差异的相关性。结果:207例样品中,CYP4F2基因突变率为22.2%,其中杂合子分型为35.7%,且达到遗传平衡。不同基因分型组间的华法林剂量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携带T的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期剂量有影响但不显著。
张亚同梁欣董凡郑子恢胡欣李可欣杨莉萍
关键词:华法林CYP4F2国际标准化比值基因多态性CYP4F2
2003~2008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临床应用情况评价与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方法,以病原微生物耐药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氟喹诺酮类合理应用的可行性,优化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6年间氟喹诺酮类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院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来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的应用相对稳定,不同品种的使用频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发现,药品使用量也与临床对国内外指南的重视程度有关,如受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的CAP指南推荐的影响,近年来莫西沙星的使用率上升,而耐药率逐渐升高的左氧氟沙星使用率有下降趋势。结论:临床应该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的合理应用,同时要重视普通病房感染病例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提高送检率,以获得全院关于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的全面资料,有利于促进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
刘治军陈东科傅得兴杜冠华胡欣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细菌耐药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药物基因组学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确定药物基因组学文献分布特点和主要研究方向,为今后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相关课题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统计范围内共有8 037篇文献,近年来文献数量增长迅速,确定了以《Pharmacogenomics》为主的10种药物基因组学核心期刊,以Mcleod HL为首的10位多产作者及被引频次居前10位的文献。近几年来中国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结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科研产出量将持续增加,我国研究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与研究水平。
赵楠张亚同程刚胡欣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WEB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
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其在新药研发中逐渐被应用。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过程,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靶点的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新药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方面有重要作用。在Ⅰ~Ⅳ期临床试验中,根据基因型对受试者进行分层分析,可以减少受试者纳入人数,尽可能地减少毒性反应,节省高昂的临床研究成本,缩短上市所需时间。但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药物基因组学在新药研发上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赵楠张亚同程刚胡欣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新药研发基因多态性
基于连接酶反应快速检测华法林相关基因VKORC1、CYP2C9多态性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建立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华法林相关基因分型分布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多重PCR体系,构建多重PCR/连接酶检测方法检测华法林相关基因(VKORC1、CYP2C9)多态性,并用本方法检测207份北方汉族人血样DNA。结果:本研究检测结果未发现rs1799853(CYP2C9*2)突变。CYP2C9*3,VKORC1:1173C>T,VKORC1:3730G>A,VKORC1:-1639G>A等4个SNP位点的发生率分别为4.35%、5.80%、5.31%、6.76%。位于CYP2C9第三个内含子的rs4086116发生率为10.14%。结论:本方法可靠、迅速,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结果与既往报道相符。
张亚同梁欣胡欣李可欣杨莉萍
关键词:华法林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
复方口服避孕药与血脂异常被引量:2
2011年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为最常用的避孕制剂,其含有2种性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COC可致心血管疾病。流行病调查显示COC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肝脏分解脂肪和清除三酰甘油能力降低及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关。育龄期妇女长期使用时应尽可能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COC,用药期间进行血脂监测。
纪立伟李可欣
关键词:复方口服避孕药血脂异常
STX4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应用剂量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以中国北京地区使用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治疗的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非遗传因素的影响,明确STX4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间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
梁欣张亚同胡欣
关键词:华法林LDRINR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到2000~2010年有关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文献,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50例,其中,不良反应以过敏性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最多。结论:奥美拉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陈颖封宇飞
关键词:奥美拉唑药品不良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