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A407)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骆剑陈国华周智王茜王茜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干部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受精细胞学的组织切片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二倍化的关键是掌握极体排出和卵裂的时机,掌握该规律最直接的方式即进行受精细胞学的研究。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母本,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收集受精后不同时刻的卵子,经Smith′s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后第30~60 s精子入卵;第3 min精子星光出现;第5 min卵子排出第二极体;第7~15 min雌雄原核相互靠近,并最终融合;第15 min以后合子核开始分裂。鞍带石斑鱼精子进入斜带石斑鱼卵子的时间与多数硬骨鱼类比较没有显著差别;但是,第二极体排出及第一次卵裂的时间较早。研究展示了斜带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的基本发育过程,并为后续的人工诱导石斑鱼雌核发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樊佳伟吴廷昌陈猛猛骆剑陈国华
-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受精细胞学卵裂
- 布氏鲳鲹GHRH基因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被引量:2
- 2019年
-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GHRH)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刺激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已被证实是动物体生长轴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布氏鲳鲹是一种生长快速的海洋鱼类,为了揭示其代谢旺盛的调节机制,本研究从GHRH入手,利用RACE技术和qPCR方法对布氏鲳鲹GHRH基因进行了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HRH基因cDNA序列全长1019bp,5’UTR、3’UTR长度分别为327 bp和164 bp,开放阅读框528 bp,共编码17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1%以上。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集中在中枢系统,其中下丘脑表达量最高;GHRH在受精卵期到后续发育过程中均检测到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仔鱼期达到最高。序列分析、组织及胚胎表达的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的调节模式仍然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释放GH,GHRH在个体发育的较早阶段即开始发挥作用。本研究掌握了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轴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 朱凡王茜李岩强周智王海洋叶恒振骆剑陈国华
- 关键词:基因克隆
- 禁食及进餐前后对布氏鲳鲹缩胆囊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是生物体中抑制生物食欲的饱食信号因子,布氏鲳鲹属于摄食代谢十分旺盛的鱼类,揭示其CCK的表达规律能够进一步揭示鲳鲹的代谢机制。本研究开展了布氏鲳鲹禁食及餐前餐后养殖实验,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布氏鲳鲹的缩胆囊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在餐前餐后实验中,结果表明布氏鲳鲹下丘脑中的CCK的表达量在餐后0 h迅速上升达到峰值,随后在餐后1 h、3 h逐渐下降,并在+3 h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在禁食实验中,下丘脑中CCK的表达量在禁食阶段逐渐降低并在第5天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投喂后在第7天又上升到对照组水平并保持至第11天。布氏鲳鲹CCK的表达对于饱食的信号反馈非常迅速,CCK的高表达与鲳鲹食欲控制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布氏鲳鲹CCK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 叶恒振欧阳冬冬王海洋严耿杰王茜骆剑陈国华
- 关键词:缩胆囊素禁食
- 布氏鲳鲹VEGFA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加小静脉血管与微血管的通透性,是血管生成过程最重要的正向调控因子。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布氏鲳鲹VEGFA基因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组织分布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VEGFA基因cDNA序列全长1 470 bp,5’UTR、3’UTR长度分别为617 bp和208 bp,ORF为645 bp,共编码214个氨基酸,其中包括一个信号肽和两个N-糖基化位点。理论分子量为25.23 kD,等电点为8.91。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VEGFA基因与同属鲈形目鱼类高体鰤的同源性最高(96.1%)。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VEGFA在布氏鲳鲹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心脏,在小脑、胃、肠表达较低,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说明布氏鲳鲹VEGFA基因在生理代谢以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布氏鲳鲹VEGFA基因的生理代谢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李岩强郭辰浩叶恒振朱凡王茜周智骆剑
- 关键词:VEGFA基因克隆
- 点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为建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保存点带石斑鱼种质资源,作者通过选用TS-19、TS-2、Hank’s、MPRS、Cortland、0.75%NaCl等作为稀释液及10%~25%二甲亚砜、甘油、甲醇作为抗冻液,对繁殖季节中3个不同时期的点带石斑鱼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Hank’s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最适冷冻稀释液;(2)Hank’s溶液与10%~15%DMSO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保存的最适冷冻保护液组合,可以获得60%以上的冻精成活率,而使用不同浓度的MeOH作为抗冻液时,冻精成活率均为0%;(3)以10%~25%Gly作为抗冻液时,冷冻前未加天然海水时均能激活点带石斑鱼精子正常运动,其效果与天然海水相似,加入天然海水后精子运动效果急剧下降,精子冷冻保存后也存在同样现象;(4)为保证获得更高的冻精成活率,点带石斑鱼精液冷冻保存样品的最佳获取时期是在亲鱼自然繁殖期前进行为宜。
- 王小刚骆剑尹绍武陈国华
- 关键词: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
- 鞍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代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探究海洋鱼类杂交优势的产生机制,以鞍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一代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三个群体的基因组DNA的胞嘧啶甲基化修饰水平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石斑鱼的基因组DNA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57.18%,63.16%,54.76%,在石斑鱼亲本的基因组中,其DNA的甲基化程度较高,而在杂交子代中,其DNA的甲基化程度较低.三个群体的DNA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1.66%,39.71%,40.00%,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5.52%,23.44%,14.76%,杂交子代的半甲基化率显著低于亲本的半甲基化率.研究表明,鞍带石斑鱼与棕点石斑鱼的杂交子代在基因组层面上和双亲相比发生了较大的甲基化水平的调整,于不同位点,DNA甲基化的增强或减弱对石斑鱼杂种优势可能会产生影响.
- 周莹韩玉龙骆剑王茜陈国华
- 关键词:石斑鱼DNA甲基化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杂种优势
- 布氏鲳鲹Gal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
- 2018年
- 甘丙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包括神经递质的调节释放,影响摄食和参与痛觉感受的调控等,其通过不同类型的受体发挥多种的功能。甘丙肽已知有3种受体:Gal R1、GalR2、GalR3,其中GalR1在促进摄食方面上起着主要作用。布氏鲳鲹是生长速率较高的鱼类,为了研究其摄食和代谢规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布氏鲳鯵的Gal R1基因,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alR1基因cDNA全长1 772 bp,包括5'非翻译区(UTR)315 bp,3'非翻译区(UTR)407 bp,开放阅读框(ORF)1 050 bp,编码35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alR1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2%以上。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布氏鲳鯵GalR1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在中枢系统,其中垂体表达量最高,说明GalR1基因在鲳鲹中仍然是重要的上游摄食调控因子。
- 严耿杰张国庆王茜周智骆剑陈国华
- 重要南方海水养殖鱼类良种培育
- 2015年
- 我国南方海域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环境气候特点使其成为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丰富的海区之一,海水养殖的种类与产量在我国也是首屈一指。然而,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种子工程严重滞后,海水养殖业的良种覆盖率极低,水产良种匮乏及其对产业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 张勇
- 关键词:海水养殖鱼类良种培育海洋生物多样性良种覆盖率海水养殖业气候特点
- 布氏鲳鲹CC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2019年
-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已被证实是生物体中一类能抑制食欲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为进一步补充鱼类CCK基因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和PCR方法对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CC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组织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布氏鲳鲹CCK基因cDNA序列全长822 bp,5'端、3'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 UTR)长度分别为70 bp和340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412 bp,共编码13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一个信号肽和一个CCK-8肽。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14.79 kD,理论等电点是5.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表明,布氏鲳鲹CCK基因与其与同属鲈形目的鰤鱼的同源性最高(91.9%),并且与其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PCR, RT-PCR)分析显示CCK在布氏鲳鲹的端脑高表达,垂体、肌肉和下丘脑相对表达丰富,肾脏、脾脏、肠和脂肪中低表达,证实了CCK在布氏鲳鲹的神经和消化系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布氏鲳鲹CCK基因的摄食调控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 欧阳冬冬骆剑严耿杰叶恒振周智陈国华王茜
- 关键词:缩胆囊素基因克隆
- 布氏鲳鲹低氧胁迫转录组分析及VEGFA基因表达研究
- 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是我国南方养殖规模较大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虽然布氏鲳鲹养殖业发展较快,但低氧、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连年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失。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子,低氧胁迫会造成鱼类...
- 李岩强
- 关键词:低氧胁迫转录组VEGFA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