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3203)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宏凌侯影飞李国峰孔瑛郭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汽油
  • 3篇汽油脱硫
  • 3篇改性
  • 2篇亚胺
  • 2篇汽油组分
  • 2篇酰亚胺
  • 2篇脱硫
  • 2篇脱硫性能
  • 2篇聚酰亚胺
  • 2篇催化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堆叠
  • 1篇新疆公路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阳离子聚丙烯...
  • 1篇氧化脱硫
  • 1篇原位聚合
  • 1篇原位聚合法
  • 1篇溶剂回收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新疆应用职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篇吕宏凌
  • 4篇侯影飞
  • 3篇孔瑛
  • 2篇杨金荣
  • 2篇史德青
  • 2篇李国峰
  • 1篇郭宁
  • 1篇孙海翔
  • 1篇张宏玉
  • 1篇卢福伟
  • 1篇马诚
  • 1篇陈梅
  • 1篇陈梅
  • 1篇李鹏
  • 1篇刘敏
  • 1篇李鹏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合成化学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当代化工
  • 1篇Petrol...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动力学模拟汽油组分在不同脱硫膜材料中的扩散行为
2016年
为探究渗透气化脱硫膜材料脱硫性能的决定因素,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了典型汽油组分(噻吩、正庚烷、环己烷、环己烯和甲苯)在乙基纤维素(EC)、聚乙二醇(PEG)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扩散过程,绘制小分子在聚合物中扩散轨迹并分析了其扩散方式。计算求得不同分子在不同膜材料中的扩散速率。通过分析扩散分子与聚合物体系的相互作用能、扩散分子三维尺寸、聚合物自由体积和聚合物链段运动对分子扩散速率的影响,考察了分子在聚合物中的微观扩散机理。结果表明,在3种膜材料中噻吩的扩散速率均大于其余4组分,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扩散分子与聚合物相互作用是噻吩类硫化物在脱硫膜材料中优先扩散的决定因素,且其余3种因素相互协同同样影响着其在聚合物中的扩散速率。
侯影飞蒋驰刘敏刘熠斌李鹏牛青山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分子扩散汽油脱硫膜分离
硫磺沥青在新疆公路中的可行性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分析了新疆高速公路和硫磺产业的发展状况,测试了硫磺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以及路面性能,预算了硫磺改性沥青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应用硫磺改性沥青技术是可行的。
李国峰陈梅孔瑛侯影飞
关键词:硫磺沥青改性
PANGMA-EC渗透汽化膜的微相结构与汽油脱硫性能关系研究
将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能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ANGMA)引入到乙基纤维素(EC)膜中,且将PANGMA与EC的质量比固定为2:1,EC链段则在PANGMA-EC膜中团聚形成小分子溶剂扩散通过膜的通道。P...
沙沙孔瑛杨金荣李鹏孙海翔史德青侯影飞
关键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微相分离
文献传递
表面改性活性炭负载催化剂Pt-Sn/AC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被引量:2
2017年
分别将活性炭(AC-1)在65%HNO3和空气中进行氧化处理,制得两种表面改性的活性炭载体(AC-2和AC-3)。以AC-1~AC-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制备了3种Pt-Sn/AC催化剂(Cat-1~Cat-3),其结构经XRD,TEM,FT-IR,TG-DTG和N2吸附-脱附表征。以正丁烷脱氢反应为模板反应,研究了Cat-1~Cat-3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at-2催化性能最好,正丁烷脱氢转化率71.5%,正丁烯选择性77.5%。
李国峰陈梅孔瑛侯影飞
关键词:活性炭载体表面改性
BPADA-ODA非对称聚酰亚胺膜制备及CPD/MCPD分离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渗透汽化膜技术替代传统精馏工艺分离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碳五馏分同系物。以丙酮为非极性成膜添加剂,水为凝胶介质,采用溶胶-凝胶二步法合成BPADA-ODA非对称聚酰亚胺膜,利用FT-IR表征聚酰胺酸和非对称膜组成,SEM表征膜表面和断面结构形貌,并探讨膜厚、原料液流量等膜工艺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ADA与ODA化学亚胺化完全,膜表面无孔致密,膜断面为致密皮层和指状多孔支撑层构成,膜厚增加,膜分离因子增大而渗透通量减小,最优膜厚为110μm,原料流量为30 m L·min-1。膜分离性能长期稳定,32 h渗透通量可达236.6 mg·m-2·h-1,CPD分离因子达1.61,原料液可分离提纯96.2%(wt)的甲基环戊二烯。
陈金庆吕宏凌陈洋陈冰齐召庆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聚酰亚胺膜
柴油脱酸溶剂回收用聚酰亚胺纳滤膜的接枝改性研究
2017年
对自主合成的聚酰亚胺纳滤膜用表面接枝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回收柴油脱酸溶剂的性能。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单体种类及浓度等与接枝率间的关系,并比较了接枝前后及不同接枝率下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取适宜的反应条件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接枝率,膜的分离性能与接枝率大小有直接关系,接枝率越大,膜通量越小、截留率越大。
史德青孔瑛侯影飞
关键词:纳滤膜接枝改性柴油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以活性炭(AC)为载体,磷钨酸(HPW)为活性组分,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HPW/AC催化剂,并以二苯并噻吩(DBT)的正十二烷溶液为模拟油(硫含量为800μg/g),H_2O_2为氧化剂,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采用BET、SEM和XRD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_2O_2用量、催化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以及模拟油的组成对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AC经质量分数45%硝酸溶液80℃下活化2h,活性组分HPW的负载质量分数为30%时,所制备的HPW/AC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性能最好;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0min,氧化剂/硫摩尔比n(H_2O_2)/n(S)=12,催化剂用量0.05g/m L,乳化剂用量0.004g/m L。该反应条件下DBT被氧化为二苯并噻吩砜(DBTO_2),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进行萃取,萃取比为1,模拟油的氧化脱硫率达到90.4%。芳香族化合物和烯烃对氧化脱硫效果起到抑制作用,烯烃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侯影飞李力军蒋驰郭宁牛青山
关键词:氧化脱硫过氧化氢
共价有机骨架聚合物功能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共价有机骨架聚合物(COFs)是由共价键连接,经热力学可逆聚合形成的有序多孔有机晶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分布规则可调和可拆剪等特性,其二维或三维COFs功能膜在气体分离、化学传感、催化、药物传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COFs膜材料的制备决定膜组成、微规整结构和性能,成为COFs膜功能应用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关键。本文综述了COFs材料提出以来形成的共混法、原位聚合法、层层堆叠法和界面聚合等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各方法优缺点,分析并提出COFs膜制备技术的关键方向和技术要点。为COFs功能膜分子设计、优化和功能化应用提供合理的制备方法,促进高性能COFs功能膜实用化制备方法的形成。
刘祎汪明旺吕宏凌陈金庆
关键词:共混法原位聚合法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Cyclopentadiene/Methylcyclopentadiene Mixtures from Cracking C5 Fractions using Polyimide Membranes
Polyimide membrane pervaporation was introduced to separate the costly diene mixtures of cyclopentadiene/methy...
Jinqing CHENHongling LVYaqi YAOBing CHEN
文献传递
Preparation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microsphere emulsion and its performance for permeability reduction被引量:8
2014年
In this paper,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microspheres(CPAM)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crylamide(AM) and meth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TMAEMC) as monomers, ammonium sulfate as dispersant, poly(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PAETAC) as dispersion stabilizer, and ammon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The synthetic method was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monomer ratio(AM/TMAEMC), dispersant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stabilizer dosage on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structure and viscosity of the synthesized polym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capillary viscometry, respectively, and the particle siz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olymer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icroscopy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respectively. Finally, flow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permeability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pheres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in sand pack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Results show that CPAM emulsion of a solids content of 1wt%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low-to-medium permeability formations(< 1,000 mD), and the efficiency may reach above 90%.
Guo AijunGeng YiranZhao LiliLi JunLiu DongLi Peng
关键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渗透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