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S015)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炳三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晚清东北基督新教的两起重要教案
- 2011年
- 近代来华基督教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闲常与中国社会发生矛盾,矛盾激化的结果往往酿成教案,使清政府陷于外交纠纷。总体而言,近代中国的教案多集中于沿海和内地,东北地区数量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天主教。在东北新教为数不多的教案中,吉林教案和辽阳教案影响较大,反映出晚清东北政教关系中的一些问题。
- 徐炳三
- 关键词:基督新教教案晚清基督教会中国社会政教关系
- 侵华时期日本宗教团体的政治态度——以基督新教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基督教会备受本国政府的控制和打击,然教会主流却选择了迎合侵略;日本教会也曾呼吁和平,但除少数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外,多数和平言论皆不纯正,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动摇性,最终被侵略之音所淹没。战时日本教会的政治态度,反映出日本宗教团体面对战争时宗教理念与世俗利益的纠结,最终世俗利益占据上锋,但却需要用宗教资源对其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和辩护,欺人并自欺。宗教在战争面前是一把双刃剑,值得深刻反思。
- 徐炳三
- 关键词:侵华时期政治态度政教关系
- 伪满体制下宗教团体的处境与应对——以基督新教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政府对基督教的政策日益紧缩,对教会的监控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并在日本教会的协助下重新整合东北基督教体系,将其改造为服务于侵略政策的工具。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西方传教士持低调忍让的态度,只有涉及原则问题时才进行有限度的抗争,即便如此也未能遏止教会的衰落。而日本教会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亦促使我们反思宗教在国际问题中扮演的角色。沦陷时期基督教会的遭遇,是伪满体制下各宗教团体命运走向的一个缩影,显示出国际政治博弈对宗教产生的深刻影响。
- 徐炳三
- 关键词:伪满洲国宗教团体基督教会
- 略论伪满政权的宗教控制手段——以基督教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政权对基督教会采取立法制约、监控打击、精神强制、组织改造、适度怀柔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实现了对基督教的控制。伪满政权对基督教会的监控是东北宗教控制工程的组成部分。各宗教的遭遇具有相似性,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从源头上讲,日本对东北基督教的控制手段是日本国内宗教控制模式的移植。
- 徐炳三
- 关键词:伪满洲国基督教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对基督教会的控制被引量:1
- 2013年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的新教传教士均遭逮捕,日伪利用日本牧师将西方新教各派整合为满洲基督教会,其他教派也被重新统合。此后日伪官员直接介入宗教活动,并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宣扬日本国策,以强化教会的战争协力意识。日伪组建联合协议会、宗教教化团体联络委员会、教化国民研究会等组织,以确保上情下达;并以这些组织为核心,推行增产、储蓄、识字、捐纳、昂扬斗志等运动,使教会沦为战争协力的工具。日伪对宗教派系进行整合统制并利用其为战争服务,这一模式在战时各沦陷区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是日本国内政教模式的移植。
- 徐炳三
- 关键词:伪满洲国基督教会政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