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05111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楠王伟铭任红谢静远陈晓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发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炎
  • 2篇硬化症
  • 2篇原发性局灶节...
  • 2篇增殖物激活受...
  • 2篇肾小球
  • 2篇肾小球硬化
  • 2篇肾小球硬化症
  • 2篇肾脏
  • 2篇透析患者
  • 2篇球蛋白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卧床
  • 2篇粒细胞
  • 2篇节段
  • 2篇节段性
  • 2篇局灶
  • 2篇局灶节段性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陈楠
  • 8篇任红
  • 8篇王伟铭
  • 5篇谢静远
  • 4篇陈晓农
  • 3篇潘晓霞
  • 3篇张文
  • 2篇倪莉燕
  • 2篇俞海瑾
  • 2篇冯旗
  • 2篇戴胜川
  • 2篇王湘玲
  • 2篇王朝晖
  • 2篇朱萍
  • 1篇徐兆平
  • 1篇史浩
  • 1篇史霆
  • 1篇黄晓敏
  • 1篇朱斌
  • 1篇陆勇

传媒

  • 7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造影结合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CAPD患者并发鞘状突未闭一例
2009年
患者,男性,52岁,7年前发现血压升高;4年前尿蛋白2+;3年前Scr143μmol/L,在我科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Haas4型,接受ACEI及ARB治疗。入院前患者觉胸闷、气促,查Scr687μmol/L,经抗心衰治疗好转,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否认手术外伤史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检:BP140/90mmHg,贫血貌,心律不齐,双下肢无水肿,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77g/L,Hct0.221,尿红细胞1×10^3/μl,尿蛋白量(24h)5.86g,24h尿量1.35L,BUN 31.2mmol/L,Scr772μmol/L,Alb25g/L,
谢静远史霆徐兆平陆勇任红史浩陈楠
关键词:CAPD患者鞘状突未闭三维重建CT扫描入院前患者抗心衰治疗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TGF-β_1诱导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株(NRK/49F),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PPARγ配体15dPGJ2及其激动剂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结蛋白(FN)和Ⅲ型胶原(ColⅢ)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TGFβ1诱导的F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GFβ1能显著增加NRK/49F细胞CTGF、FN和ColⅢ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效应。与TGFβ1刺激组相比,10μM15dPGJ2、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预处理组αSMA、CTGF、FN和ColⅢ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F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PPARγ激动剂可抑制TGFβ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
刘峰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外基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调节因子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2007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作为一类核转录因子,能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PPARs的辅调节因子,包括辅激活因子和辅抑制因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或抑制PPARs的转录活性,调节其目的基因的表达。并且还是很多细胞内信号通路和翻译后修饰作用的对象,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重要。选择不同的辅调节因子的激活剂或抑制剂来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将会成为治疗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及肾小管间质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靳远萌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肾脏损伤
利用阻断IgG-FcγR结合短肽抑制ANCA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阻断IgG-FcγR相互作用的分支短肽tg19320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所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抑制作用,为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的新型治疗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人工合成短肽tg19320并鉴定其与人IgG的结合;玫瑰花环形成试验观察tg19320对IgG与FcγR相互作用的阻断效应。提纯活动期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ANCA IgG,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抗原特异性ELISA鉴定ANCA。Ficoll-Paque密度梯度分离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以肿瘤坏死因子(TNF)-α(2ng/ml)预激粒细胞后以ANCA IgG(200μg/ml)刺激诱发其呼吸爆发,tg19320组以2.5mg/ml tg19320预处理粒细胞45min,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以Ferri-cytochromere/uctionassay法检测。结果①tg19320与人IgG呈剂量依赖性的结合(P〈0.01)。②tg19320显著阻断IgG与FγR的相互作用(玫瑰花环形成率20.3%vs53.2%,P〈0.01),与人Ig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vs 19.7%.P〉0.05)。③tg19320显著抑制ANCA所致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1.83nomels/10^6 cells vss 12.99nmoles/10^6 cells,P〈0.01)。结论分支短肽tg19320体外可阻断ANCA所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
王湘玲陈楠俞海瑾任红王伟铭倪莉燕
关键词:血管炎短肽
阻断IgG-FcγR结合短肽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利用阻断IgG-FcγR结合的短肽,观察FcγR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短肽tg19320并鉴定其与人IgG的结合,玫瑰花环形成试验鉴定其阻断IgG-FcγR间的作用。提纯ANCA IgG并鉴定,体外分离健康人中性粒细胞。tg19320预处理经TNF-α预激的粒细胞1.5 h后,ANCA(200μg/ml)刺激粒细胞,分别在3、6、9、12和18 h收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细胞之Sub- G1峰变化,结合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观察tg19320对ANCA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1)tg19320剂量依赖性与人IgG结合(P<0.01),并显著阻断IgG与FcγR的相互作用(玫瑰花环形成率20.3%比53.2%,P<0.01)。(2)正常粒细胞凋亡率随孵育时间增加,TNF-α在6 h前促进粒细胞凋亡而之后抑制粒细胞的凋亡:ANCA进行性促进经TNF-α预处理的粒细胞凋亡(P<0.01)。tg19320处理组粒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ANCA作用组(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分支短肽tg19320可干预ANCA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促进, FcγR在ANCA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王湘玲陈楠俞海瑾王伟铭倪莉燕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管炎FC免疫球蛋白G
双涤纶套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双涤纶套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入选首次植管并接受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鹅颈管组(A组)和Tenckhoff管组(B组),各55例。腹透管末端均为直型,以常规手术法植入,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柃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结束时,110例CAPD患者中17例死亡,3例转为肾移植,8例转为血液透析治疗,3例转至其他医院,79例(71.8%)继续在我院腹透治疗。两组患者共发生腹膜炎26例(35例次),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32次/病人年,A组为0.35次/病人年和B组为0.29次/病人年(P〉0.05)。植管距离首次腹膜炎时间分别为A组(30~29)周和B组(29±4)周(P〉0.05)。12个月时两组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同为26.97%。两组共发生隧道感染2次,出口感染9次,隧道及出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1次/病人年。与A组比较,B组隧道感染(0.036次/病人年比0)和出口感染(0.11次/病人年比0.06次/病人年)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导管机械并发症(导管移位、大网膜包裹、腹透液渗漏、外涤纶套滑出)、腹股沟疝及腹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4例拔管,12个月技术生存率两组同为92.73%。两组共17例死亡(15.45%),其中A组死亡7例,B组死亡10例(P〉0.0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并发症(47.1%)和感染(23.5%)。患者12个月生存率A组为86.34%,B组为80.68%(P〉0.05)。结论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应用于CAPD患者,在感染并发症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个月技术生存率及患者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腹透管的疗�
谢静远朱萍沈平雁任红黄晓敏李晓陈晓农陈楠
关键词:存活率分析
腹膜透析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及其在腹膜纤维化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浆及腹腔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及其在腹膜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腹透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APD患者25例,非感染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6月组和〈6月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APD患者腹透透出液和血浆中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以不同浓度D,葡萄糖(0.3%、1.5%、2.5%)、甘露醇(1.5%、2.5%)及AngⅡ(0、1、10、100、1000nmol/L)刺激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AngⅡ浓度变化;实时定量PCR方法观察AngⅡ1型受体(AT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TGF—β1及CTGF蛋白的表达;EHSA法检测上清液中TGF—β1的变化。结果CAPD患者腹透透出液中未检测到肾素。感染及≥6月组的CAPD患者透出液中AngⅡ的浓度分别为(151.99±114)pmol/L和(14.17±41.5)pmol/L,分别为非感染[(7.98±12.69)pmol/L]及〈6月组[(2.18±5.62)pmol/L]的19倍及6.5倍(P〈0.01或P〈0.05)。高糖腹透液(2.5%)注入4h后,CAPD患者循环中肾素及AngⅡ浓度分别为[(4.30±8.48)和(54.19±34.43)pmol/L],是基础水平的4.06倍和1.21倍(P〈0.01)。高糖组(2.5%)RPMC AT1、ACE mRNA和上清液AngⅡ浓度分别为低糖组(0.3%)的2.61、2.62和2.01倍(P〈0.05)。AngⅡ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RPMC表达TGF-β1与CTGF,呈剂量依赖性,100nmol/L组TGF-β1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8和2.19倍(P〈0.05);1000nmol/L组CTGF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4.48倍和2.82倍(P〈0.05)。AngⅡ促进RPMC分泌TGF—β1,呈时间依赖性,刺激24h组TGF—β1的表达量为基础值的3.65倍(P〈0.05)。结论CAPD尤其是腹透�
谢静远王伟铭任红陈楠
关键词:肾素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腹膜纤维化
多囊肾病患者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对比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多囊肾病(PKD)患者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PKD患者,共29例患者入选,分为CAPD组(10例,34.5%)和HD组(19例,65.5%),选择10例年龄及性别与CAPD组匹配非PKD的CAPD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透析初始资料、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APD组1年、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90%、75%及25%;HD组为94.4%、67.6%及48.3%;对照组为83.3%、44.4%及22.2%,3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D组与对照组Kt/V[(2.09±0.97)/周比(1.93±0.59)/周】、Ccr[(58.5±9.1)L·周-1(1.73m2)-1比(55.0±9.5)L·周-1·(1.73m2)-1、腹膜炎的发生率(0.62次/病人年比0.30次/病人年)、首次腹膜炎时间f(23.5±4.0)个月比(20.0±15.8)个月1、腹透管出口感染次数(0次比1次)、发生疝的例数(1例比0例)、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次数(0次比0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组2例发生脑出血(10.5%),皆死亡;10例(52.6%)发生囊肿m血,其中5例因反复囊肿出血行手术治疗;2例因出血严重行单侧肾脏切除。CAPD组无脑出血发生,仅1例(10%)发生囊肿出血,该囊肿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HD组出血并发症高于CAPD组(P〈0.05)且较严重。结论PKD患者与非PKD患者行CAPD治疗其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比例类似。PKD患者行CAPD治疗与HD治疗的预后同样较好,且行CAPD时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较少。除非透析前存在疝或患者不耐受,PKD肾衰竭患者既可选择HD也可选择CAPD作为初始的‘肾脏替代治疗方�
谢静远陈楠任红陈晓农张文徐静朱萍
关键词:持续不卧床肾透析多囊肾疾病存活率分析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ACTN4基因变异和多态性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ACTN4基因变异和多态性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FSGS患者82例,另设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盐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测序,与基因数据库进行匹配,寻找可能致病变异位点。氯酚法提取患者父母头发DN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肾组织辅肌动蛋白4(α-actinin-4)表达水平。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后行基因频率、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关联分析。结果发现l例患者单核苷酸变异184T〉A(Ser62Thr),1例5UTR变异1.34C〉T。对照组和患者父母未发现相同变异。1个疾病易感SNP位点484±87C〉G。变异者肾组织α-actinin-4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和非变异FSGS组下降。变异基因型和野生基因型尿蛋白量(24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0±1.60)比(4.50±0.46)g/24h,P〈0.01]。此外,还发现6个新的变异和另1个SNP位点,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结论原发性FSGS患者中存在ACTN4基因变异位点和疾病易感SNP位点。ACTN4基因变异在原发性FSGS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戴胜川王朝晖潘晓霞陈晓农王伟铭任红冯旗陈楠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病灶性多态性单核苷酸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ACTN4和SYNPO基因启动子的突变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中ACTN4和SYNPO基因启动子区突变的致病作用。方法盐析法提取82例FSGS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经引物设计及PCR扩增后测序。突变位点经转录因子结合模拟软件筛选,pGL3-Basic构建表达载体与pRL—SV40质粒瞬时共转染PCI2细胞,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基因表达。检测患者父母头发DNA。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肾组织α-actinin-4和synaptopodin蛋白表达。结果3例ACTN4基因突变分别为1—34C〉T、1~590delA和(1—1044delT)+(1—797T〉C)+(1—769A〉G)。2例SYNPO基因突变分别为1—24G〉A和1—851C〉T。1例患者分别接受父母1—1044delT和1—797T〉C变异。除1—1044delT组外,变异组荧光素酶表达强度比正常组有不同程度下降,与突变患者肾组织α-actinin-4和synaptopodin免疫荧光强度下降基本相符。结论ACTN4和SYNPO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区的变异影响基因的转录,可能在散发性FSGS发病中起作用。
戴胜川王朝晖潘晓霞王伟铭张文任红谢静远朱斌冯旗陈楠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辅肌动蛋白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