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RC2007056)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相成顾国文陈杰许永华李长贤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4篇肝脏
  • 3篇鼠肝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细胞
  • 3篇大鼠肝
  • 3篇大鼠肝脏
  • 2篇切除
  • 2篇缺血预处理
  • 2篇细胞癌
  • 2篇肝癌
  • 2篇肝动脉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相成
  • 3篇李长贤
  • 3篇顾国文
  • 3篇许永华
  • 3篇陈杰
  • 2篇孙勇
  • 2篇张斌
  • 1篇游伟
  • 1篇姚爱华

传媒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于可以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哪种治疗更适合,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为此本文对两者进行Meta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PubMed、Medline和CNKI上收录的关于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l)。结果:共选取6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NRCT),这些研究总共包括了2 284例肝癌患者,其中1 21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1 071例行肝切除治疗。射频消融组和肝切除组在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3年生存率手术组明显高于射频组(P<0.05)。结论:小肝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与肝切除相比1年累计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是就远期生存情况来看,肝切除仍优于射频消融。
游伟李相成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切除肝癌META分析复发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甲状腺激素干预组(T3组)。缺血1h再灌注6h、24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和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的ALT、AST水平及MDA、TNF-α、NF-κB阳性表达明显高于S组,GSH含量、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较S组严重,T3组、IPC组均能改善以上情况(P<0.01),而T3组及IP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和缺血预处理一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TNF-α的表达和抑制NF-κB的活化来实现。
李长贤李相成陈杰许永华张斌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甲状腺激素缺血预处理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再生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早期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后,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RIPC(A)组和对照(B)组,分别于移植术后2、6、12、24h检测血清ALT水平,并采集肝脏组织标本以观察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来评价肝脏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A组各时间点血清ALT水平降低,大鼠肝脏病理损伤减轻,Ki-67阳性细胞数、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RIPC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移植后肝细胞早期再生,从而减轻大鼠小体积移植术后早期肝脏损伤。
王猛封冰桂亮张斌沈健唐劲草李相成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肝再生
缩宫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缩宫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和缩宫素处理(OT)组。建立大鼠70%I-R模型,缺血时间1 h。OT组分别于术前12 h,15 min及再灌注时经腹腔注射缩宫素0.5 mg/kg,S组及I-R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肝脏再灌注后2和6 h处死,取肝脏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分别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OT组的ALT、AST、TNF-α水平及MPO、NF-κB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较轻,但是MDA及SOD变化不明显。结论缩宫素对大鼠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及活化有关。
陈杰李相成李长贤许永华张斌
关键词:缩宫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1)的表达情况,探讨HMGA1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与肝内转移以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52例肝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HMGA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MGA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评价HMGA1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HMGA1mRNA的表达较正常肝脏中升高6.82倍,其中有、无肝内转移组较正常肝组织分别升高13.36倍和4.63倍(P<0.05)。HMGA1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Edmonson分级、肝内转移有关(P<0.05)。肝细胞癌中有肝内转移组较无肝内转移组HMGA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HMGA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较正常肝脏组织中明显升高,并与肿瘤的肝内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许永华李长贤陈杰姚爱华李相成
关键词:肝细胞癌HMGA1肝内转移实时定量PCR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语种不限,所有检索均截止至2008年06月10日。检索所有有关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筛选和提取资料,并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2篇中文,2篇英文,总共857例肝癌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组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总生存率、AFP转阴率和下降率,还可以明显提高瘤灶显效率:1、2、3年总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RR值(95%CI)分别为1.37(1.21~1.56)、1.74(1.49~2.04)、2.26(1.70~3.02);AFP转阴率、AFP下降率、瘤灶显效率的RR(95%CI)分别为1.69(1.38~2.07)、1.39(1.24~1.56)、1.56(1.38~1.77)。有11篇研究报道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发热、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和暂时性肝区疼痛,没有与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报道。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相对于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能切除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总生存率、AFP转阴率及下降率,还可以提高瘤灶坏死率和缩小率,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多数方法学质量偏低,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顾国文李相成
关键词:肝细胞癌
肝门阻断时肝动脉与门静脉不同开放时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热缺血后经门静脉和肝动脉不同时序灌注对其损伤的影响,探索是否可由此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6组,1组为假手术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假手术组(16只)只作开腹和肝门部解剖;实验组(共5组,每组16只)根据再灌注时门静脉和肝动脉不同开放时序分组:先开放门静脉1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先开放门静脉2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先开放肝动脉1 min后再开放门静脉组、先开放肝动脉2 min后再开放门静脉组及同时开放门静脉和肝动脉组。各组分别于术后2 h和4 h检测血清中ALT和AST值,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采用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脏基本正常,各指标均好于各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实验组中先开放门静脉1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其ALT、AST、MDA和凋亡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其SOD和GSH值均高于其他各实验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组织HE染色也显示,先开放门静脉1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其他各实验组轻。结论肝脏热缺血后,通过短暂开放门静脉再开放肝动脉的措施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肝脏抗氧化系统有关。
顾国文李相成孙勇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肝动脉门静脉氧自由基
肠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大鼠的肠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做肝门分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肝门阻断法(Pringle’s法)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远端预处理组(RIPC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0min,再灌注10min,然后同IR组。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肝酶(ALT、AST)、内毒素;取肝、肠组织分别作病理学检查、MPO活性测定;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测定。结果:RIPC组较IR组:①血清ALT、AST、内毒素减少(P<0.05);②肝和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③肝组织内TNF-α和ICAM-1表达减少。结论:对大鼠肠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发挥远端预处理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而发挥作用。
孙勇顾国文李相成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小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