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68002)
-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鹏邓朗妮邓宇陈华康侃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 CFRP部分黏结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能力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在提出"部分黏结"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及理论分析,对部分黏结部分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平衡配筋率、破坏模式以及极限承载力,建立相应的建议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建议计算方法合理.
- 朱梅张鹏
- 关键词:CFRP筋极限弯矩
- 碳纤维筋表层嵌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对4根内嵌碳纤维筋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在保证嵌入碳纤维筋锚同长度的前提下,尝试采用不同位置的嵌入方式,对不同部位嵌入对承载力提高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嵌入式FRP筋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和承载力提高计算,提出了抗弯承载力增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吻合效果。
- 邓宇张鹏
- 关键词:CFRP抗弯承载力
- CFRP筋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弯矩-挠度关系计算被引量:2
- 2009年
- 以碳纤维筋(CFRP筋)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三分点加载时的情况为例,在假定双线性的弯矩-曲率关系成立的前提下,给出了其弯矩-挠度关系的建议计算方法。采用此法进行了计算并做了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情况良好。
- 张鹏邓宇
- 关键词:CFRP筋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双线性计算方法
- CFRP板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试验被引量:2
- 2010年
- 设计制作了27个梁试件,测量了以混凝土强度等级和CFRP板粘贴长度为设计参数的CFRP板的应变及测试端CFRP板剥离破坏时的最大荷载。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CFRP板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也越高;粘贴长度越长,CFRP板与混凝土间的平均粘结应力越小,当粘贴长度超过有效粘贴长度后,平均粘结强度应以有效粘贴长度计算。CFRP板与混凝土粘结强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陈华张鹏康侃邓朗妮
- 关键词:CFRP板混凝土粘结性能
- FRP筋混凝土梁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建议
- 2008年
- 在明确定义FRP筋混凝土梁两种破坏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FRP筋普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建议,可为今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 张鹏邓宇李冰朱梅张胜利
- 关键词:FRP筋混凝土梁界限配筋率计算方法
- 寄宿主-噬菌体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2009年
- 根据寄宿主-噬菌体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寄宿主-噬菌体种群动力学模型,在寄宿主接近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噬菌体能力的降低.与现存的捕食-被捕食模型相比,发现存在一个噬菌体不能侵入寄宿主的系统,但可以与寄宿主在低密度下稳定地共同生存的参数条件.这种稳定状态的存在预示着系统的稳定状态与噬菌体生命历史有着清晰的联系.模型的极限分析表明:像捕食-被捕食这样的保守系统并不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种群循环.
- 琚宏昌黄世斌
-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学非线性动力学种群动力学
- 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C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部分粘结"的新概念,进行了9根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的碳纤维塑料筋(CFRP筋)与环氧树脂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静载试验,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荷载-挠度特性、延性性能、预应力度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采取部分粘结及混合配筋的模式有利于改善C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对CFRP筋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张鹏邓朗妮邓宇
- 关键词:C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 FRP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在定义FRP筋混凝土梁两种破坏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界限配筋率及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建立了FRP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计算方法。
- 邓宇张鹏李冰
- 关键词:FRP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计算方法
- 预应力混凝土拉弯构件的延性分析
- 2008年
- 采用接近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拉弯构件受力性能的假定,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拉弯构件的弯距—曲率关系,利用matlab编制了弯距—曲率的分析程序对预应力混凝土拉弯构件进行延性分析,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邓宇梁炯丰陆健韦剑勋张鹏
- 关键词:预应力曲率延性
- 侧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为了获得侧面粘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式,提出加固梁的破坏分为混凝土压碎和碳纤维板拉断两种模式以及相应的判别方法。分析两种破坏模式下的截面极限状态,并考虑侧面粘贴对碳纤维板加固面积的折减,提出了相应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提出的计算式的正确性,在自主研发碳纤维板张拉及锚固设备的基础上完成4根预应力碳纤维板侧面加固混凝土梁试验,试验梁的破坏模式与试件设计目标相符。用所提出的计算式计算试件的受弯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相比,二者吻合较好。最后,提出侧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实用设计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加固设计,尤其是当构件底面有管道等障碍物时。
- 邓朗妮康侃燕柳斌张鹏杨帆
- 关键词:混凝土梁预应力静载试验受弯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