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32)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延亮于卫东李奎平高立宝杨洋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孟加拉湾
  • 2篇季节内振荡
  • 2篇海表
  • 2篇海表温度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消过程
  • 1篇暖池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印度洋
  • 1篇热收支
  • 1篇热通量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风
  • 1篇夏季风爆发
  • 1篇混合层
  • 1篇混合层深度
  • 1篇季风
  • 1篇季风爆发
  • 1篇春季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李奎平
  • 3篇于卫东
  • 3篇刘延亮
  • 2篇高立宝
  • 1篇孙即霖
  • 1篇王辉武
  • 1篇王海员
  • 1篇杨洋
  • 1篇李俐俐
  • 1篇李志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对海表温度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了逐时的热带印度洋浮标观测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SST的日变化振幅与大气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反位相关系,即在对流活动最强时,SST的日变化振幅最小,标准差为0.06℃;在对流活动最弱时,SST的日变化振幅最大,标准差为0.23℃。以浮标观测的海-气通量强迫一维海洋混合层模式可以再现SST日变化特征的季节内差异,据此诊断发现海表净热通量和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内变化是MJO影响SST日变化振幅的主要途径。
杨洋于卫东孙即霖李奎平刘延亮高立宝
关键词:海表温度季节内振荡日变化
2008年孟加拉湾春季暖池生消过程的热收支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在夏季风爆发前孟加拉湾会出现季节性暖池,在季风爆发后它则快速消失。本文利用RAMA浮标阵列中孟加拉湾中部浮标的观测资料,通过进行混合层热收支诊断,对2008年孟加拉湾春季暖池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通量项主导了暖池的生成和消亡过程,它在暖池生成期表现为强加热效应,而在暖池消亡期变为强冷却效应;垂向卷夹的冷却作用在暖池生成阶段比较突出;温度平流项的冷却作用在冬季较强。对热通量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短波辐射平均热效应在暖池生成期高达0.32℃/d,而在暖池消亡期降低一半,这是使热通量项在两个时期有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潜热通量在各阶段的平均冷却效应基本保持不变,都在-0.14℃/d左右;长波辐射的冷却效应在暖池生成期比较显著,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海温的上升速度;感热通量的热效应相对较小。
刘延亮于卫东李奎平李志王辉武高立宝
关键词:孟加拉湾热通量混合层深度暖池
孟加拉湾春季海温增暖对其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孟加拉湾中部海表温度(SST)在春季快速升高,并在夏季风爆发前达到全年最大值。利用7a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孟加拉湾春季SST增暖对其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SST增暖会通过诱导季节内振荡(ISO)进入孟加拉湾而影响夏季风爆发。春季,孟加拉湾中部SST的增暖引起大气底层水汽的快速上升从而显著增强局地的大气对流不稳定性,为对流的发展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当ISO沿赤道传播至东印度洋时,对流加热引起的Rossby波响应,在南北半球产生2个涡旋(低压)扰动。位于孟加拉湾的Rossby涡旋扰动在对流不稳定的层结背景下发展成为强对流系统,其进一步向北移动从而触发孟加拉湾夏季风。
李奎平王海员刘延亮于卫东李俐俐
关键词: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夏季风爆发季节内振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