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3FCCF03A009)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汤利郑毅楚轶欧朱有勇张朝春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间作
  • 2篇小麦
  • 1篇氮量
  • 1篇氮水平
  • 1篇稻根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系
  • 1篇水稻品种
  • 1篇作物
  • 1篇作物根际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数量
  • 1篇瘟病
  • 1篇小麦蚕豆间作
  • 1篇根际

机构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汤利
  • 3篇郑毅
  • 2篇张福锁
  • 2篇卢国理
  • 2篇张朝春
  • 2篇朱有勇
  • 2篇楚轶欧
  • 1篇董艳
  • 1篇刘自红
  • 1篇苏海鹏
  • 1篇李少明
  • 1篇周文利
  • 1篇魏兰芳

传媒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供氮水平对间作水稻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大尺度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壳糯和合系-41两个品种间作种植条件下,供氮水平对黄壳糯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供应N300(300kgN/hm ^2)不仅显著增加了单作黄壳糯叶瘟和穗瘟的发生,而且其传播有明显的风向性,顺、逆风向上较为明显,垂直风向上则是随着远离中心,水稻稻瘟病发病趋势越小。相比之下,常规氮肥N180(180kgN/hm^2)黄壳糯和合系-41间作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其中叶瘟和穗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达15.0%~61.0%和47.0%~82.0%。
卢国理楚轶欧张朝春周文利郑毅张福锁朱有勇汤利
关键词:供氮水平稻瘟病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平板培养技术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根际微生物数量在总体上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作物各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蚕豆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加,在施氮量为325mg/kg(N)时达到数量最高,高氮(N3/2,487.5mg/kg)时下降。在小麦孕穗(蚕豆开花)期施氮量为325mg/kg时,间作小麦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比对照(N0)增加了71%,152%,4%;间作蚕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比对照(N0)增加了214%,65%,17%。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增加作用,但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相反;间作小麦根际细菌、真菌数量在分蘖期、收获期显著高于单作小麦,间作蚕豆根际微生物数量在施氮量为325mg/kg(N)时均低于单作蚕豆。施氮量与种植模式的互作效应在蚕豆分枝、开花和鼓粒期对蚕豆根际细菌、真菌有显著影响,对小麦根际细菌仅在分蘖期有显著影响,对小麦根际真菌仅在孕穗期有显著影响。
魏兰芳董艳汤利郑毅
关键词:小麦蚕豆施氮量
间作对水稻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水稻品种黄壳糯与合系41间作条件下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作黄壳糯的根深指数显著高于单作,较单作提高49%。合系41第1行的根深指数显著高于第2行和第3行,分别比第2行和第3行高了26.7%和24.9%,且第2行和第3行之间的根深指数无显著差异。间作黄壳糯产量较单作黄壳糯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差异。合系41第1行的产量显著低于第2行、第3行及合系41单作的产量,分别低了23.7%,24.6%和24.6%,但合系41间作第2行、间作第3行与合系41单作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试验应用Sufer软件绘制的根系分布图表明:合系41第1行表层根密度较小,下层根密度较大,根系总量显著减少;单作黄壳糯根系呈两边伸展,而间作黄壳糯根系则深层次分布较多。
楚轶欧郑毅卢国理张朝春汤利朱有勇张福锁李少明
关键词:根系分布间作
间作环境中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与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刘自红苏海鹏汤利
关键词:间作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