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47)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宋耀明陈挺周北平马天娇马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降水
  • 2篇气候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旱区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粗糙度
  • 1篇地气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水热通量
  • 1篇土壤
  • 1篇湍流输送
  • 1篇退化草原
  • 1篇气候学
  • 1篇气温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常州市气象局
  • 1篇无锡中科光电...

作者

  • 2篇周北平
  • 2篇宋耀明
  • 2篇陈挺
  • 1篇严蜜
  • 1篇杨青
  • 1篇郭维栋
  • 1篇钱永甫
  • 1篇刘野
  • 1篇赵勇
  • 1篇刘鹏
  • 1篇马天娇
  • 1篇马丽

传媒

  • 1篇水力发电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53年长三角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极端降水加剧了长江流域的旱涝灾害风险。利用长三角地区34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定义极端降水事件阈值,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在资料均一性检验和资料质量控制后,对长三角地区近53a的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极端降水阈值分布在30.7-46.7之间且都在大雨范围内,部分站点接近暴雨级别,分布呈现带状分布,苏北、浙西南和浙东南沿海部分站点极端降水阈值较大,而苏南、浙北以及上海一带较小;2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表现为前期明显下降而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长三角降水变得更为异常,极端降水突变主要发生在1987年;3浙江西南部和东南沿海岛屿的极端降水频次和总量均较高,R95T大值区主要分布在苏北以及浙江东南沿海;4极端降水频次的四季变化体现了一年中雨带的南北移动,同时也体现了沿海与内陆的降水差异;苏北赣榆站、浙江东部沿海及岛屿站点的降水变得较为极端,未来易发生暴雨和洪涝,而射阳及周围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增大。
周北平史建桥李少魁陈挺马丽
关键词:极端降水MANN-KENDALL检验GIS空间分析
青藏和伊朗高原热力异常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
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热力异常对其周边地区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关注东部季风区,而对干旱区关注较少。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北疆43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61-2007年5月青藏高原...
赵勇杨青黄安宁钱永甫
关键词:青藏高原感热异常
文献传递
陆面过程模式CLM4.5在半干旱区退化草原站的模拟性能评估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国际协同强化观测期(CEOP)在中国半干旱区退化草地站——通榆站的观测资料,对一个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NCAR_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4.5)的模拟性能进行检验。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CLM4.5能很好地模拟出观测站点的辐射通量、水热交换、土壤温湿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但地表吸收的辐射模拟值略低,土壤湿度偏低,地表吸收的辐射及土壤温度等日变化略大;大气强迫变量处于某些特定的形势下时,模拟存在较大误差,如8月底的模拟。此外,冬季辐射通量、水热交换以及土壤温湿的模拟均存在较大误差,说明CLM4.5模式在冬季地表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宋耀明范轶马天娇
关键词:辐射通量水热通量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N以北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印度半岛的地表温度增温较快,以及台湾附近海域的海表温度较低,都会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通过对强弱季风年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合成分析发现,冬季感热和潜热在强弱年的主要差异在海洋上和近海地区,合成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春季的差异往往与冬季的分布相反。冬、春季下垫面热力异常引发的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对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有重要的影响。
刘鹏钱永甫严蜜
关键词:气候学
An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Structure of Global-Scale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被引量:9
2014年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MDV) relative to the current centennial global warming trend in available observation data.The centennial global wanning trend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the 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 (STgm) data.The MDV was identified based on three sets of climate variables,includ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ocean temperature from the surface to 700 m,and the NCEP and ERA40 reanalysis datasets,respectively.All variables were detrended and low-pass filtered.Through three independent EOF analyses of the filtered variables,all results consistently showed two dominant modes,with their respective temporal variability resembling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 (PDO/IPO) and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PDO-like oscil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NSO-like structure and hemispheric symmetric features.The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AMO-like oscillation exhibits hemispheric asymmetric features with anomalous warm air over Eurasia and warm SST i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basin north of 10°S,and cold SST over the southern oceans.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MDV in upper-ocean temperature suggest that they are mutually linked.We also found that the PDO-like and AMO-like oscillations are almost equally important in global-scale MDV by EOF analyses.In the period 1975-2005,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oscillations has given rise to strong temperature trends and has contributed almost half of the STgm warming.Hereon,in the next decade,the two oscillations are expected to slow down the global warming trends.
Peng LIUChung-Hsiung SUI
半干旱区关键地表参数的估算及其对地气通量模拟的改进被引量:2
2015年
陆面过程模式中有关土壤水热传输、植被冠层和空气动力学等过程的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着地表-大气相互作用模拟能力的提高.本文利用架设在我国吉林通榆和甘肃榆中典型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站的观测资料,结合大气边界层理论,利用多种方法系统估算了上述试验站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以及热传输附加阻尼(?B?1)的量值.结果表明,z0m在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且在植被低矮的下垫面与现行通用的陆面模式中的默认值相差较大;而?B?1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将修正后的z0m和?B?1参数化方案引入陆面过程模式,发现能够明显改善模式对于半干旱区地表感热通量的模拟能力.这些结果说明有必要进一步结合半干旱区的野外观测试验对陆面模式在该地区的缺省参数设置进行更广泛的评估,而基于外场观测试验和大气边界层理论估算的关键地表参数对于改进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体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刘野郭维栋郭维栋
关键词:半干旱区湍流输送地表粗糙度
1960年~2012年长江下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1960年~2012年长江下游地区34个气象站逐日资料,采用线性回归、bootstrap、Mann-Kendall检验、样条插值等方法,分析长江下游地区的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后极端低温日数开始减少,极端高温日数开始增加,且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长江下游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2000年以后极端降水频次有所减少但强度并未减弱。城市化对于城市降雨量的影响呈现出逐年变大的趋势,也使得城市周边地区的降水也出现一定的增大趋势。
周北平薛华星苟尚陈挺许晓珂刘达宝
关键词:气候极端气温极端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