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4BAB205001)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凯张志远李朝霞张剑江红群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噪声性
  • 2篇细胞
  • 2篇毛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模型制备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性耳聋
  • 1篇噪声性耳聋
  • 1篇噪声性聋
  • 1篇神经性
  • 1篇神经性耳聋
  • 1篇听觉
  • 1篇听觉丧失
  • 1篇家族
  • 1篇耳聋
  • 1篇感音
  • 1篇感音神经性
  • 1篇感音神经性耳...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张志远
  • 2篇刘凯
  • 1篇张剑
  • 1篇江红群
  • 1篇李朝霞

传媒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实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40只小鼠平均分组,皮下注射新霉素及噪声暴露,8只小鼠作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致聋前及致聋后14d应用脑干诱发电位仪(ICS CHARTREP)在隔声屏蔽室内行双侧ABR阈值测试。各组小鼠于在进行ABR检测后,通过耳蜗基底膜铺片来检测毛细胞的病理损伤过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致聋组ABR阈值均显著增高,致聋后两组基底膜染色铺片比较,毛细胞损伤程度相近。结论两种方法均能造成SD大鼠感音神经性耳聋,但新霉素大剂量皮下注射与噪声刺激相比较操作更简便有效。
陈燕红江红群刘凯张志远文彩辉
关键词:药物性耳聋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毛细胞
miR-183家族在噪声性聋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建立噪声性聋动物模型,并检测不同时间段耳蜗内MicroRNA183家族成员表达量的变化,为探索噪声性聋相关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1、7、14、28d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中心频率2.0~4.0kHz的窄带噪声,强度为100dB SPL,每天6h,持续3d;对照组不接触噪声。在噪声刺激前及刺激后1、7、14和28d后分别测得ABR阈值。通过耳蜗基膜铺片来检测毛细胞的病理损伤过程,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croRNA183家族成员表达量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刺激后,各实验组听力与刺激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均P〈0.01);1d组较其他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1),7d组次之(P〈0.05);14d与28d组间听力下降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铺片检测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外毛细胞排列发生混乱、变形以及缺损数量逐渐增加,且多集中在第1和第2排,内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qRT-PCR检测显示:噪声刺激后1d和7d组miR-183/96/182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下降(均P〈0.01),而1d与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组的表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28d组表达量较14d组明显回降(P〈0.01),但仍高于1d组和7d组(P〈0.01)。结论:MicroRNA183家族成员在噪声刺激后的一段时间内表达量存在着显著变化,可能作为特异性基因在噪声性聋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志远刘凯陈燕红李朝霞晏能娣张剑
关键词:听觉丧失噪声性毛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