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52)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罗迪尼亚
  • 1篇罗迪尼亚超大...
  • 1篇麻粒
  • 1篇麻粒岩
  • 1篇高压麻粒岩
  • 1篇泛非期
  • 1篇冈瓦纳
  • 1篇P-T轨迹
  • 1篇GRANUL...
  • 1篇HIGH
  • 1篇超大陆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刘晓春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东南极普里兹带多斯变质作用及其对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重建的启示被引量:8
2009年
东南极普里兹带是一条经受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高级构造热事件影响的多相变质带,其构造演化过程与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密切相关。新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资料表明,普里兹带中的格林维尔期高级变质作用是区域性的,并经历了>970Ma和930~900Ma两个演化阶段(期),变质条件达到相对高温高压的麻粒岩相。格林维尔期造山作用起始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下的岩浆增生,最后发展到陆陆碰撞,从而使印度、东南极西陆块和非洲的卡拉哈里克拉通拼合在一起,构成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普里兹带中的泛非期高级变质作用并不象前人认为的那样只发生在中低压麻粒岩相条件下,而是达到高压麻粒岩相,并具有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格林维尔期变质先驱的普遍存在说明泛非期碰撞造山事件主要叠加在印度-南极陆块东缘的基底杂岩之上,所以其主缝合线的位置应该在现今普里兹带的东南方向,并可能向南极内陆延伸到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对不同类型岩石的精细定年揭示,普里兹带中泛非期造山作用过程从570Ma一直持续到490Ma,这与东非造山带的晚期碰撞阶段大致相吻合。因此,冈瓦纳超大陆的最后拼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三个陆块的近于同期碰撞来完成的。
刘晓春
关键词:罗迪尼亚超大陆冈瓦纳GRANULITE泛非期HIGHHIGH
东南极格罗夫山高压麻粒岩的时代、p-T轨迹及其构造意义
<正>东南极普里兹带是上世纪90年代在东冈瓦纳内部发现并确立的一条泛非期构造带。由于缺少蛇绿岩、岛弧增生杂岩和高压变质岩等直接指示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标志性岩石,有关其构造属性一直存在碰撞造山带和板内造山(改造)带两种不
刘晓春胡健民赵越刘小汉曲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