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EA090090)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4
相关作者:谭维智丁海东魏洪鑫谢章莲符太胜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道德
  • 8篇教育
  • 6篇道德教育
  • 6篇德教
  • 5篇庄子
  • 4篇道家
  • 2篇幼儿
  • 2篇知识
  • 1篇道德本质
  • 1篇道德规范
  • 1篇道德教育思想
  • 1篇道德问题
  • 1篇道德性
  • 1篇道理
  • 1篇德性
  • 1篇信念
  • 1篇学分
  • 1篇学分管理
  • 1篇学分认定
  • 1篇学分制

机构

  • 1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谭维智
  • 4篇丁海东
  • 1篇符太胜
  • 1篇魏洪鑫
  • 1篇谢章莲

传媒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学前教育研究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教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教育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沌理论在道德教育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1年
道家的老庄提出的混沌思维方式对于将混沌理论应用于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道德以及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非规范性的,非线性发展的,道德的根本特征是混沌。研究道德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应该是线性的、知识性的,而应该是一种混沌思维。
谭维智
关键词:混沌道德教育道家
道德教育中的身体处置问题——道家庄子的观点被引量:1
2011年
与西方中世纪、现代、后现代理论家们对身体的禁锢、压制、规训或无限制抬高相比,庄子对身体的处置方式更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庄子虽然主张身体一元,但他也认为精神是身体的主宰,美德才使身体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要使人具有美德,关键在于对身体的处置方式。庄子通过把身体化归到宇宙,把人的身体处置到一个与万物共同的归宿,以一种宇宙视角看身体,因而使身体与道德联系起来,进而得以解决道德教育问题。
谭维智
关键词:身体道德教育道家
庄子对道德教育目的性的认识——论一种无目的性的道德教育思想被引量:2
2011年
对道德教育目的认识的不确定,缘于对道德本质的认识的模糊性。我们对道德本质的探讨,应该追问道德、德性的本性、它的本质规定性,这才是品质背后的原则。庄子把非占有心态视为道德的本质性规定,以此作为人的美德立足的根据。庄子归纳的道德本质特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自然而然,无需意志努力;其次是非占有心态。从道德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出发,庄子提出了与道德本质相匹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
谭维智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本质道家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基于6则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本研究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及其方法论,借助于由自然观察获取的6则案例,通过"悬置"呈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经"还原"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乐于获取惩罚、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挑战教师的权威等,其教育意义值得反思。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应换位思考,理性对待违反规则的幼儿。
魏洪鑫丁海东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幼儿园社会教育规则教育
试析庄子对道德问题的归因分析
2009年
庄子把道德解释成自然而然的东西,并由此出发希望从根源上去除人类之恶,重建道德基础。道德问题的产生,原因往往是由于对道德的执著、道德的外在功利性和目的性以及由儒家所倡导的不恰当的道德教育方式。从这样的归因分析出发,得出解决人的道德堕落问题的策略,根本的一条就是去除破坏人的自然本性的各种欲望、道德知识以及道德规范。
谭维智
关键词:庄子道德问题归因
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道家的知识观及其道德教育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前,我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种知识论立场,把知识视为道德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走的是一种通过知识教学促进道德提升的知识化路径。庄子区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一种是关于自然的知识。针对两种知识类型的差异,老庄提出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
谭维智
关键词:道家道德教育
儿童游戏权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现实困境被引量:37
2010年
儿童游戏权的保障关乎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和谐建设,关乎到教育的现代化变革与推进,更直接关系到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我国儿童的游戏权的保护与实现,从民众观念、国家法规,到学校教育、公共空间,乃至电子化的大众媒体的影响等诸多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存有影响、制约、甚至抑阻的不利因素,而成为牵制儿童游戏权益发展和保障的现实困局。
丁海东
关键词:儿童
论无律的道德被引量:1
2011年
自康德提出自律理论以后,自律在道德教育中既得到了欢呼,又受到某种程度的针砭。自律理论本身对道德规范的依赖性,使其难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境地。道家的老庄认为道德本质上是自然而然的,从道德发展的起步时就无需任何形式的约束与规范,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不是对人心进行限制、约束,而是保持无为、无心,同时要超越规范,不刻意按照规范去行事,做到无律。只有在老庄这里,自律才成为一种可能。
谭维智
关键词:自律道德规范老庄
论庄子言说方式的道德性问题被引量:1
2011年
西方元分析伦理学把语言视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斯蒂文森把道德语言称为劝说性语言,黑尔认为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他们试图从语言活动的角度,从表述方式上论证道德判断、解决伦理争执的方法。道家的庄子认为道德问题是无法通过语言进行讨论的,道德学习也不能通过言说进行,道德语言不应该是劝说性的。道德说教的包含的不道德问题是在言说中存在普遍的自负与固执己见,这是伦理争执产生的根源。道德语言也不应该是一种规定性语言。真正的道德语言是非言非默的无心之言,一方面不能从个人偏私出发,一方面不可以对已说之言固执、自负。
谭维智
关键词:言说方式道德性道德教育庄子
人文道理:一种隐喻的存在
2012年
科学是理性主义主导的疆场,科学之道理的存在是一种言明性的存在。而人文道理是非言明性的一种隐喻存在,贯彻着主客融合的非理性主义路径。语言学上的隐喻只是完成着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而人文道理隐喻存在在根本上则是一种文化学的隐喻。在技术理性所宰制下的现代文明中,人文道理的隐喻存在是人类追寻文化和谐与精神本源的归途。谋求现代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文道理的隐喻存在,恰当地运用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和表达,复兴人文文化的隐喻功能和价值。
丁海东
关键词:隐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