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YY010)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启珍吴用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语言和谐: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枢纽被引量:3
- 2011年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语言和谐提到了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重视。青海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谐,应从民族语言与文化习俗的关系,从语言交际的角度,从语言全息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社会、文化、语言三者的契合,去认识语言和谐的制约因素。这样,就会对保障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产生更加积极深远的意义。
- 刘启珍
- 关键词:民族地区语言和谐
- 青海“少数民族普通话”的特殊言语现象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少数民族普通话"(即母语向汉语普通话过渡的中介语)是青海民族地区第二语言习得者学习汉语普通话过程中产生的特殊言语现象,也是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普通话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但目前对"少数民族普通话"的语音偏误、"石化"现象、交际策略以及话语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要想使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教与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刘启珍
- 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针对青海少数民族"普通话"的语音偏误,对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研究提出了思考:以中介语理论为理据,培训———调整理念,突出针对性;测试———客观公正,突出应用性。
- 刘启珍
- 关键词:青海少数民族普通话
- 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序偏误研究
- 2011年
- 在藏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研究中,语序教学研究一直是个空白点。本文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运用中介语偏误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序偏误现象的定量、定性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语序教学策略。
- 吴用
- 关键词:语序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 藏语安多语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声调偏误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运用中介语偏误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藏语安多语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声调偏误现象的定量、定性分析,归纳出偏误的类型及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藏语安多语区汉语普通话声调纠偏策略。
- 吴用
- 关键词:普通话中介语声调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