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12ZB093)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马晓平古玉杨天意黄小波曹三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熊猫
  • 2篇ITS序列
  • 1篇毒株
  • 1篇多器官衰竭
  • 1篇形态学
  • 1篇选育
  • 1篇亚硝基
  • 1篇亚硝基胍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褥疮
  • 1篇弱毒
  • 1篇弱毒株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石膏样小孢子...
  • 1篇衰竭
  • 1篇体表
  • 1篇突变体
  • 1篇皮肤

机构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保护大熊...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动物疫病与人...

作者

  • 6篇古玉
  • 6篇马晓平
  • 4篇杨天意
  • 3篇刘小敏
  • 3篇曹三杰
  • 3篇黄小波
  • 3篇王承东
  • 3篇凌珊珊
  • 2篇侯加法
  • 2篇李德生
  • 2篇余树民
  • 2篇任志华
  • 2篇左之才
  • 2篇沈留红
  • 2篇李长城
  • 2篇伍锐
  • 2篇邓俊良
  • 2篇文翼平
  • 2篇刘艳芳
  • 2篇叶娇

传媒

  • 4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熊猫体表一株海南拟盘多毛孢菌株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一只大熊猫患皮肤病,从皮屑中分离到一株拟盘多毛孢菌GYMXP201108。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菌株顶端附属丝短,1–3根,多数不具柄,与海南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hainanensis模式菌株形态一致,ITS区序列分析也表明与海南拟盘多毛孢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6%,因此鉴定为海南拟盘多毛孢,GenBank ID为KF551573。首次报道了海南拟盘多毛孢能在动物体表生存。
古玉阮佳雪马晓平李德生刘小敏凌珊珊李长城童渝斐王承东
关键词:大熊猫皮肤病ITS序列
枝孢样枝孢霉弱毒株的微波诱变结合亚硝基胍诱变选育被引量:1
2015年
为建立枝孢样枝孢霉弱毒株突变体的诱变方法,研究枝孢样枝孢霉及其突变体生物特性和致病力,用不同浓度的亚硝基胍和微波诱变野生型枝孢样枝孢霉,经小鼠致病性试验筛选,得到1株菌落颜色明显变浅,表型改变,产孢期短,产孢量明显减少,对小鼠致病力减弱的毒株Zt。确定了枝孢样枝孢霉突变体的诱变条件,得到了预期突变样本。
马晓平刘艳芳古玉曹三杰邓俊良黄小波余树民左之才沈留红伍锐文翼平任志华钟志军李德生王承东凌珊珊杨天意向奇叶娇杨秋霞童渝斐侯蓉
关键词:诱变突变体
一例老龄大熊猫死亡后的实验室检验与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娟娟"进行病史调查,病理学检查,细菌与真菌学检验等方法,探究大熊猫"娟娟"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该只老龄大熊猫是由于年老体弱、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褥疮及微生物感染引起死亡。
王承东叶娇李德生古玉凌珊珊杨天意韩红应黄山马晓平
关键词:大熊猫多器官衰竭褥疮
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研究大熊猫皮肤病的病因及有效防治该病,对患皮肤病的大熊猫病变部位的皮屑进行了真菌学检查与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鉴定、ITS序列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的真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编号为MXP-13-11-1)。分离株MXP-13-11-1的ITS序列的长度为573bp,该片段包括ITS1、5.8SrDNA和ITS2的全部序列以及18SrDNA和28SrDNA的部分序列。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XP-13-11-1与编号GU348990.1的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根据形态学鉴定、BLAST比对结果和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将分离株MXP-13-11-1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皮肤致病性强。
张悦天马晓平古玉袁思遥李德生黄小丽曹三杰黄小波凌珊珊余树民左之才邓俊良沈留红伍锐文翼平任志华杨天意王承东
关键词:大熊猫石膏样小孢子菌形态学ITS序列
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2
2013年
为研究患皮肤病大熊猫的病因,进而有效防治该病,对大熊猫患病部位的皮屑、毛囊及分泌物进行了真菌学检查与分离。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并用分离株进行家兔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到1株真菌,为枝孢样枝孢霉(编号MXP20)。分离株MXP20的ITS序列长度为509bp,该片段包括ITS1、5.8SrDNA和ITS2的全部序列以及18SrDNA和28SrDNA的部分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MXP20与编号HQ67118.1的枝孢样枝孢霉的相似性为99%。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正常家兔和免疫抑制家兔均可致病,对家兔皮肤有较强的致病性,而对于正常家兔以及免疫抑制家兔因系统感染而致病的可能性较小。
马晓平古玉刘小敏曹三杰李德生黄小波凌珊珊文心田侯加法李长城童渝斐杨天意刘艳芳王承东
关键词:大熊猫
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2013年
将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在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十字交叉法研究了各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琼脂培养基,较差的是改良大米琼脂培养基和玉米琼脂培养基,最差的为子囊孢子培养基和察氏琼脂培养基。该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5℃,较差的是15℃和20℃,30℃和35℃中几乎不能生长。最适pH为pH5和pH6,pH4和pH8~pH11中生长稍差,最差的是pH7。不同碳源对该菌生长无显著差异。最适合该菌生长的氮源为硝酸钠,其次是草酸,生长较差的是硫酸铵,在尿素中不能生长。结果明确了枝孢样枝孢霉生长的最适宜环境,可为该菌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马晓平古玉刘玲刘小敏凌珊珊侯加法王承东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