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5051)

作品数:9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赵清亮王义龙杨元华于光姜涛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超精
  • 3篇超精密
  • 3篇超精密加工
  • 2篇烧蚀
  • 2篇烧蚀阈值
  • 2篇金刚石
  • 2篇激光
  • 2篇飞秒
  • 2篇飞秒激光
  • 2篇刚石
  • 2篇SIC
  • 2篇材料去除机理
  • 1篇刀具
  • 1篇压痕
  • 1篇硬脆材料
  • 1篇熔融
  • 1篇熔融石英
  • 1篇砂轮
  • 1篇数字滤波
  • 1篇微结构

机构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布鲁内尔大学
  • 1篇中国航空精密...

作者

  • 8篇赵清亮
  • 4篇王义龙
  • 3篇于光
  • 3篇杨元华
  • 2篇于欣
  • 2篇董志伟
  • 2篇樊荣伟
  • 2篇姜涛
  • 1篇杨辉
  • 1篇陈俊云
  • 1篇卢猛
  • 1篇王青
  • 1篇陈时锦
  • 1篇郭兵
  • 1篇孙涛
  • 1篇程凯
  • 1篇董斌
  • 1篇谢大纲
  • 1篇罗健

传媒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工具技术
  • 1篇航空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快速伺服刀架技术的菲涅尔微结构金刚石超精密加工及其控制技术被引量:6
2010年
微结构功能表面的金刚石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受加工设备所限,使得该技术在国内的开展显得异常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自行设计带有快速伺服刀架(Fasttoolservo,FTS)的超精密加工机床,提出按照自适应指数趋近律来设计滑动模态控制律,并将滑膜变结构控制策略引入FTS的控制中,同时,将FTS的PID控制策略和滑膜变结构控制策略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下,FTS的响应时间与PID控制相近,但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下几乎无超调,稳态精度高,正弦跟踪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控制算法;最后,根据滑膜变结构控制策略对菲涅尔微结构表面进行金刚石超精密车削加工试验,成功地加工出半径5mm,浮雕深度10μm,表面粗糙度约35nm的菲涅尔微结构。
赵清亮王义龙于光谢大纲杨元华卢猛
微结构表面金刚石车削加工过程中快速伺服刀架的控制被引量:6
2008年
微结构表面金刚石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深度突变而易于引起切削力干扰,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用于微结构表面加工的快速伺服刀架,建立了快速伺服刀架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连续时域模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它与系统的参数变化及扰动无关,因此在切削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另外,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快速性好,无超调,计算量小,实时性强,很适合于加工控制。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与常规PID控制算法进行了阶跃响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比常规PID控制算法的超调小,稳态误差小于20nm。最后以微菲涅耳透镜作为微结构表面的实例进行加工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杨元华陈时锦孙涛赵清亮程凯
关键词:超精密加工滑模变结构控制
飞秒激光加工SiC的烧蚀阈值及材料去除机理被引量:31
2010年
超短脉冲激光微加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硬脆难加工类宽带隙材料的精密处理,而使其成为微结构加工中的研究热点。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对宽带隙材料SiC的烧蚀特性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检测技术对样品的烧蚀形貌进行检测,以分析烧蚀区域的形貌特征及微结构质量。依据烧蚀孔径和入射脉冲激光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SiC材料的烧蚀阈值为0.31J/cm2,并估算出光束的束腰半径为32μm。研究脉冲数目、重复频率和入射激光功率等对加工微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参数加工出形状规则的微孔结构,并对微结构的烧蚀形貌及材料的去除机理进行分析,为实现微结构的精密加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赵清亮姜涛董志伟樊荣伟于欣罗健
关键词:飞秒激光SIC烧蚀阈值材料去除机理
Micro/nano Indentation and Single Grit Diamond Grinding Mechanism on Ultra Pure Fused Silica被引量:10
2011年
The existing research about ductile grinding of fused silica glass was mainly focused on how to carry out ductile regime material removal for generating very "smoothed" surface and investigate the machining-induced damage in the grinding in order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subsurface damage.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behavior of optical glass materials and the wear of diamond wheel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ductile grinding of optical glass.In this paper,the critical brittle/ductile depth,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behavior,the wear of diamond grits in diamond grinding of ultra pure fused silica(UPF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icro/nano indentation technique,as well as single grit diamond grinding on an ultra-stiff machine tool,Tetraform "C".The single grit grinding processes are in-process monitored using acoustic emission(AE) and force dynamometer simultaneously.The wear of diamond grits,morphology and subsurface integrity of the machined groves are examined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critical brittle/ductile depth of more than 0.5 μm is achieved.When compared to the using roof-like grits,by using pyramidal diamonds leads to higher critical depths of scratch with identical grinding parameters.However,the influence of grit shapes on the critical depth is not significant as supposed.The grinding force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depth of cut in the ductile removal regime,but in brittle removal regime,there are large fluctuations instead of forces increase.The SEM photographs of the cross-section profile show that the median cracks dominate the crack patterns beneath the single grooves.Furthermore,The SEM photographs show multi worn patterns of diamond grits,indicating an inhomogeneous wear mechanism of diamond grits in grinding of fused silica with diamond grinding wheels.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the basal technical theory for improving the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f UPFS.
ZHAO QingliangGUO BingSTEPHENSIN DavidCORBETT John
关键词:纳米压痕技术金刚石砂轮熔融石英金刚石磨粒
微结构功能表面的金刚石超精密加工仿真与试验被引量:4
2009年
为解决微结构功能表面的金刚石超精密加工过程中,难以经济而灵活地预测表面质量及加工条件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的问题,以自行设计的带有快速伺服刀架的超精密机床为基础,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建立正弦波微结构功能表面金刚石超精密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不仅可以预测加工表面质量,还可以对加工条件如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进而对加工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微结构功能表面的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加工验证试验,加工出表面粗糙度约为45nm、形状精度约为0.65μm的正弦波微结构功能表面,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建立对于微结构功能表面的金刚石超精密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清亮王义龙于光杨元华
硬脆材料表面加工V形槽结构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金刚石砂轮成形磨削加工技术是硬脆材料表面微结构加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V形砂轮在硬质合金YT15和Al2O3陶瓷两种材料表面进行V形微结构的磨削试验,通过磨削试验研究V形微结构的成形磨削效果、磨削参数对V形槽的表面质量及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和比磨削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V形砂轮可以较好地实现硬脆材料表面V形槽结构的磨削,在可加工性好的材料上V形槽磨削所需的磨削力和比磨削能相对较大。磨削参数的变化影响V形槽表面质量及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和比磨削能,其中比磨削能可以反应磨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方式。YT15表面的试验结果表明V形砂轮的磨损对加工出的V形槽的轮廓结构有相当大的影响。
于光陈俊云赵清亮
关键词:硬脆材料磨削力比磨削能
超精密加工中铣削力波形的数字滤波研究
2010年
在简要介绍超精密铣削加工试验系统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中的sptool工具箱设计FIR低通数字滤波器的过程。对铣削力波形的滤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滤波器的幅频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则。
董斌王义龙赵清亮王青
关键词:铣削力数字滤波MATLAB
金刚石飞切加工微结构表面的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26
2009年
为了获得具有纳米级表面质量的微结构表面,利用‘Nanosys-300’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实现了微结构表面的三维金刚石飞切加工,研究了主轴转速、进给量以及背吃刀量对微结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金刚石飞切加工微结构时理论表面粗糙度沿法线方向并没有变化,而沿进给方向存在着周期变化。减小进给量和金刚石飞刀前端角或增大切削半径可以降低理论粗糙度值。实验分析表明,表面粗糙度值Ra随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轴转速对Ra影响不大。切削聚碳酸酯(PC)时,在5~40μmRa随背吃刀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切削铝合金(LY12)时,在2~10μmRa随背吃刀量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Ra最好可达38 nm(LY12)和43 nm(PC)。最后,利用优化工艺参数加工出了微沟槽阵列和微金字塔矩阵微结构。
赵清亮郭兵杨辉王义龙
关键词:超精密加工金刚石刀具表面粗糙度
飞秒激光与宽带隙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应用处于近红外区域波段的飞秒激光对宽带隙材料SiC的烧蚀机理及其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粗糙度轮廓仪(Talysurf)和光学显微镜(OM)等分析技术对烧蚀区和未烧蚀区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和评价。不仅在烧蚀表面观察到了烧蚀区、定向波纹区和改性区等不同形貌特征,而且对加工阶段进行分离,并求出加工SiC时强烧蚀和弱烧蚀的阈值分别为0.13 J/cm2和0.61 J/cm2。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加工参数与烧蚀形貌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现入射激光的能量是决定材料去除方式的关键参数。
姜涛赵清亮董志伟樊荣伟于欣
关键词:飞秒激光SIC烧蚀阈值材料去除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