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40138)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邹智勇程晓龙程平李金妹薛睿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6篇诗词
  • 4篇隐喻
  • 4篇语法
  • 4篇认知诗学
  • 4篇诗学
  • 3篇语法隐喻
  • 3篇图形-背景
  • 3篇图形-背景理...
  • 2篇意境
  • 2篇语言
  • 2篇语言学
  • 2篇人际隐喻
  • 2篇诗词意境
  • 2篇图式
  • 2篇现实化
  • 2篇经典诗词
  • 2篇翻译
  • 2篇概念隐喻
  • 2篇词意
  • 1篇心理空间

机构

  • 11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邹智勇
  • 4篇程晓龙
  • 2篇李金妹
  • 2篇程平
  • 1篇张武德
  • 1篇周光明
  • 1篇薛睿
  • 1篇孙墨

传媒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解读
2015年
英语有这样一种结构:它由一个不表达含义的动词加上一个名词词组构成,而这个结构的主要意义由这个名词词组来传达。这种具有特色的动词短语结构就是乏词义结构。对于动词短语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修辞、词汇和句法等角度,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认知扫描过程、图形—背景理论和优化原则,解释英语乏词义结构的产生原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揭示这种特殊动词短语结构的认知特点,为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邹智勇程晓龙
关键词:认知语法
语法隐喻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
2015年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地研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都涉及到了级转移现象:概念隐喻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上的转移向度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特点,而人际隐喻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上的转移是自下而上的规律。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解读语法隐喻的价值,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其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来分析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以期揭示语法隐喻的认知特点。
邹智勇程晓龙
关键词:语法隐喻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图形-背景理论
论认知语言学“体验性概念化”对诗词文本的解读
2013年
诗词文本解读的认知与解读的过程就是意义的生成和提取的过程,本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或"体验性识解观")为基础,运用体验性视觉化和辖域、图形-背景、隐喻、转喻等多种识解手段分析了的诗词文本的解读过程,为诗词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李金妹邹智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体验性诗词视觉化识解
认知诗学的图式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文学图式运作范式——以唐诗宋词为语料被引量:3
2012年
涉及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现实化的文学图式运作范式有三个:图式的加强、图式的更新和图式的重构。对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解读基于这三个运作范式。图式的加强是通过同一文学图式在不同的诗词中反复地被激活来实现;图式的更新是根据语境将某一文学图式中的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从一个特征调整到另一个特征上,属于变量取代固定的成分的范式;而图式的重构则是在语境的作用下,以映射投射为认知加工路径,在旧图式的基础之上创造一个新的图式来。
邹智勇周光明
关键词:认知诗学
容器隐喻对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重构
2013年
如何使译文呈现出与原文对等的意境和美感是古典诗歌翻译的重难点。从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出发,进而引申到以容器隐喻来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指出从容器隐喻的视角来翻译古典诗歌能再现原文的意境,达到与原文风格一致的效果,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金妹孙墨邹智勇
关键词:认知诗学容器隐喻诗歌翻译
图形-背景理论十年应用研究探析被引量:6
2013年
文章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对十年来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翻译研究和文本解读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及实践背景进行解析,以期对该理论的发展形势和应用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有借鉴意义。
邹智勇程平
关键词:图形-背景诗词翻译文本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现实化的整合理论诠释
2014年
概念整合理论起源于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复合语言单位意义整合生成的一种认知学说,目前已成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涉及主题思想现实化的整合模式有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单域型网络整合模式和双域型网络整合模式。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的特点是四个心理空间的组织框架是相同的,其中两个输入空间的所有元素彼此之间都呈现出映射关系,诗词的主题思想在两个输入空间的对比整合中产生。在单域型网络整合中,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是不同的,而且只有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为该空间提供组织框架,继而被作为解读诗词主题思想的基础。同单域型网络整合一样,双域型网络整合的两个输入空间在组织框架上也非常不同,但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均有一部分结构或特征被投射到合成空间,通过组合等认知运作机制而产生诗词的主题思想。
邹智勇程平
关键词:认知诗学
意象映射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现实化的认知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源自于数学,是关于语义对应和匹配关系的理论。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心理空间映射是意境现实化的重要认知机制和手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投射映射是把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映射的基础是两域的认知相似性。语用函数映射是同一个认知域内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映射,映射的理据是两个事物的认知相关性。图式映射则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映射,是抽象图式的空档与具体情境中的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式的映射,映射的根据是空档和值之间的认知相配性。
邹智勇张武德
关键词:心理空间图式映射意境现实化
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认知诗学解读被引量:4
2016年
文本世界理论起源于认知科学,是关于语篇产生和接受的学说,其创始人主要有Werth和Gavins。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文本世界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文本世界生成的二重性决定了诗词主题诠释和解读的"他治"原则,即诠释和解读既要考虑到文本世界生成的内在属性,又要考虑到文本世界生成的外部因素,是一种文本驱动下读者和古代诗人跨越时空的互动行为。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为多层次功能推进,推进程序一般是从简单命题到复合命题、从单层次功能推进到多层次功能推进,而推进模式通常为:起笔推进→承笔推进→转笔推进→合笔推进。文本世界的转换与次级世界的产生也是中国经典诗词主题的诠释和解读的切入口之一,因为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的转换可以引起诗篇视点的移位,而诗篇视点的移位可以导致诗词的主题思想或通过融合的方式或通过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邹智勇薛睿
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基于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前者主要探究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语法"和"隐喻"的内涵;后者主要涉及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人际功能","语法"和"隐喻"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阐明和揭示语法隐喻的价值,笔者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对语法隐喻现象进行解读,以期为它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邹智勇程晓龙
关键词:语法隐喻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图形-背景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