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0ZCKFNC00600)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徐海龙乔秀亭崔青曼季延滨郭立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农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关系
  • 1篇盐度
  • 1篇银鲳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率
  • 1篇三疣梭子蟹
  • 1篇梭子蟹
  • 1篇体型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统计分析
  • 1篇褶皱臂尾轮虫
  • 1篇蟹类
  • 1篇轮虫
  • 1篇可量性状
  • 1篇关公
  • 1篇光照
  • 1篇臂尾轮虫

机构

  • 3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市水产研...

作者

  • 3篇乔秀亭
  • 3篇徐海龙
  • 1篇谷德贤
  • 1篇马志华
  • 1篇郭立
  • 1篇季延滨
  • 1篇崔青曼
  • 1篇吴乐
  • 1篇蒋艳玲

传媒

  • 2篇水产科学
  • 1篇河北渔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银鲳渤海湾群体形态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天津汉沽区海域渔获物银鲳的形态学性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长/体长为1.45±0.04,体高/体长为0.54±0.03,头长/体长为0.24±0.01,尾柄高/体长为0.09±0.006,眼间距/体长为0.10±0.006,眼径/体长为0.08±0.005,肠长比为2.81±0.33。背鳍43~48、尾鳍22~36,胸鳍20~33,臀鳍42~49、鳃耙19~24,幽门盲囊169~272,椎骨31~37。当样本个体大小处于同一水平时,以身体主要部分的比例特点为依据难以进行性别区分,可数性状亦不能作为性别区分的可靠依据。另外,不同地理群体样本的可数性状差异与生长阶段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
蒋艳玲徐海龙乔秀亭吴乐
关键词:银鲳可量性状
渤海湾4种蟹类形态性状关系及对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测量了渤海湾隆线强蟹、日本关公蟹、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头胸甲长(L1)、头胸甲宽(L2)、腹部长(L3)、腹部宽(L4)和体质量(m),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隆线强蟹、日本关公蟹、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各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通径分析中,隆线强蟹和日本蟳均为头胸甲宽的直接作用最大(0.661、0.649),日本关公蟹和三疣梭子蟹为头胸甲长的直接作用最大(0.569、0.659)。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体质量与表型形态性状关系,隆线强蟹为lnm=-7.622+1.972lnL2+1.143lnL1-0.083lnL4(r=0.940),日本关公蟹为lnm=-7.062+2.971lnL1(r=0.971),三疣梭子蟹为lnm=-8.058+2.238lnL1+0.660lnL2+0.129lnL4(r=0.986),日本蟳为lnm=-8.292+2.081lnL2+0.964lnL1(r=0.986),4种蟹类的回归效果均极显著(P<0.01)。
徐海龙刘杨谷德贤乔秀亭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光照、pH及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周期,pH和盐度突变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和增殖率。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持续光照条件下轮虫种群增殖率为持续黑暗状态的3.5倍;pH存活上限9.5,下限5.5;种群增殖最适pH为7.5~8.5;种群繁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存活的下限为15,上限为40。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于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是必要的;pH的不同对褶皱臂尾轮虫带卵量、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均有影响。盐度突变盐差越大,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应能力(适应所需时间和存活率)越弱。
徐海龙马志华郭立季延滨崔青曼乔秀亭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光照盐度PH增殖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