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86)

作品数:12 被引量:176H指数:7
相关作者:曹剑胡凯胡文瑄陈琰冯进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油气
  • 6篇盆地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柴达木盆地
  • 2篇地质
  • 2篇油藏
  • 2篇油藏地球化学
  • 2篇油气运移
  • 2篇元素地球化学
  • 2篇源岩
  • 2篇运移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混积岩
  • 2篇NORTHW...
  • 2篇储层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9篇曹剑
  • 4篇王绪龙
  • 4篇胡凯
  • 4篇胡文瑄
  • 3篇陈琰
  • 3篇冯进来
  • 2篇唐勇
  • 2篇孙平安
  • 2篇杨少勇
  • 2篇边立曾
  • 2篇姚素平
  • 2篇刘云田
  • 2篇张越迁
  • 2篇向宝力
  • 1篇胡广
  • 1篇鲍海娟
  • 1篇高玉巧
  • 1篇石新璞
  • 1篇彭晓群
  • 1篇施春华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Acta G...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Scienc...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油气地球化学与运聚特征
全球油气勘探随勘探程度不断升高,逐步由浅层向深层拓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目前勘探以中浅层为主,为给今后勘探提供战略储备新领域,需要对深层的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潜力展开研究,本次工作针对目前深层已发现的油气...
曹剑王绪龙张越迁杨梦云王斌蓝文芳吴明孙平安
文献传递
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讨论了油气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发育有早晚两期泥页岩类烃源岩,早期可以福建地区的坂头组暗色泥岩为代表,晚期可以浙江地区的馆头组暗色泥岩和暗色钙质泥岩为代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质量烃源岩标准,并且早期优于晚期;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见II型及I型,晚期烃源岩好于早期;有机质热演化总体大部分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受火山作用影响较小的有机质尚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因此,综合评价认为,对于早期烃源岩,粤北地区成烃潜力较大,对于晚期烃源岩,浙江沿海和闽西地区的潜力较大。这一研究可能揭示了区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胡广胡文瑄曹剑姚素平谢小敏高玉巧
关键词:下白垩统烃源岩油气潜力中国东南部
准噶尔盆地油水层无机地球化学响应与识别被引量:4
2012年
油气水层识别目前通常采用测录井方法,有时也结合一些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但在遇到复杂油气运聚时出现了不确定性,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勘探风险。为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为例,基于烃-水-岩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提出了两项比较有效的响应与识别标志,分别是储层烃-水-岩相互作用特征及其典型成岩矿物的原位地球化学组成,相比而言,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反映的是一种"平均"信息,因而识别效果不佳。在研究区,自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干层,依次储层含油气丰度逐渐降低,与油气充注相关的溶蚀作用逐渐减弱,典型是方解石和长石类碱性矿物在酸性含油气流体作用下的溶蚀;而成岩矿物组合特征亦有变化,高岭石、高岭石-黄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绿泥石、绿泥石分别指示4类产层。4类产层中成岩方解石的Mn元素丰度(MnO质量分数平均值)一般要分别>2.5%、2.0%~2.5%、1.5%~2.0%、<1.0%。这些具体指标可应用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同时思路和方法可供同类工作借鉴参考。
曹剑王绪龙胡文瑄张越迁唐勇向宝力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水层油藏地球化学成岩作用准噶尔盆地
Complex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Central Region of Southern Junggar Basin,Northwest China被引量:5
2010年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s a key exploration target in this petroliferous basin. As there are four sets of potential source rocks (e.g., Permian, Jurassic,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sequences),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re likely complex.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is complexity in order to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g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geological studies. Based on petroleum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it is implied tha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hydrocarbons, including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sourced oils (with the former being dominant) and Jurassic-sourced gas. The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ainly cover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late period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in which the Cretaceous-sourced oils migrate and accumulate. Then, in the second stage (from the late perio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o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Cretaceous-sourced oils, together with the Paleogene-sourced oils, participate i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t last, in the en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large quantities of oils remigrate and accumulate, with gas (especially Jurassic-sourced gas) migrating along faults to accumu-late. Thus, petroleum charge events in the area are complex, reflecting the control of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on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曹剑王绪龙魏东涛孙平安胡文瑄贾东赵应成
关键词:油气运移石油地质早更新世
准噶尔盆地储层中的锰元素及其原油运移示踪作用被引量:12
2009年
储层(弱)碱性矿物在酸性原油流体运移过程中易遭受溶蚀,从而可能记录有原油运移信息,这给寻找原油运移示踪新指标提供了可能。以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例,应用该思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储层油气流体成岩环境的方解石胶结物中,锰元素的含量与含油气丰度呈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性取决于本区二叠系油源流体中初始富集锰元素,进而在运移过程中通过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将锰元素转移到方解石中。基于锰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是示踪原油运移的新指标参数。应用该指标进一步研究了典型地区的原油来源与运移方向、通道,取得良好效果,展示了这一研究新思路与新参数的有效性与良好应用前景。
曹剑胡文瑄姚素平张义杰王绪龙张越迁唐勇石新璞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解石
柴达木盆地中深层混积岩储层形成机制被引量:46
2011年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泥质)泥晶灰岩、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和粉砂岩及其混积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改造的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为特征,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有利于形成储层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可归纳为"岩性是基础,裂缝是条件,溶蚀是关键"。这可为区域中深层混积岩储层,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储层的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冯进来曹剑胡凯陈琰杨少勇刘云田边立曾张国卿
关键词:混积岩储层溶蚀裂缝柴达木盆地
Benthic macro red alga:A new possible bio-precursor of Jurassic mudstone source rock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被引量:5
2009年
Whether benthic macroalga can be an important type of bio-precursor of source rocks is a contentious issue in source-rock studies,and ha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This paper re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Jurassic mudstone source rocks from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in which the benthic macro red algae were recognized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combined organic petrological and biomarker works.We found not only cystocarps in the algae,representative of rhodophyta,but also diahopanes,which are diagnostic biomarkers of such algae.Thus,as many reservoired oil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contain abundant diahopanes,it may indicate that the red algae have contributed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is was confirmed by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Hence,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macroalga-generated hydrocarbons.
CAO JianBIAN LiZengHU KaiLIU YunTianWANG LiQunYANG ShaoYongCHEN YanPENG XiaoQun
关键词:BENTHICMACROJURASSIC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发现底栖宏观红藻类生烃母质被引量:11
2009年
底栖宏观藻类能否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烃母质是烃源岩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根据典型生殖器官(囊果)的形态,结合重排藿烷类特征生物标志物,新鉴定出了底栖宏观红藻类生烃母质.鉴于该区很多原油中富含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由此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红藻的贡献.为查明此,对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红藻及其相关生物对区域油气生成/聚集作出过贡献,即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可能存在底栖宏观红藻类生烃母质,这提供了新的底栖宏观藻类生烃典型实例,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科学问题的认识.
曹剑边立曾胡凯刘云田汪立群杨少勇陈琰彭晓群
关键词:侏罗系柴达木盆地北缘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积岩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66
2011年
根据混积岩的分类命名、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等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石油地质领域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得出:有利于混合沉积的沉积相主要是滨海相、滨浅湖相,其次是浅海陆棚、陆表海、三角洲相等;对其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滨海相混积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潮汐作用、相对比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以及有利于低等生物发育的浅海环境,控制滨浅湖相混积岩发育的因素是频繁的湖平面和气候的变化;因此认为深入探讨混积岩的沉积微相及其环境因素,对于完善和统一混积岩独立的分类方案和命名体系是一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古近系和新近系中深层湖相混积岩的研究实例,初步提出了湖相和海相的混合沉积综合模式示意图;根据与混积岩相关的烃源岩和油气储层的研究资料认为,滨、浅海相和滨、浅湖等海(湖)陆过渡地带的混合沉积,也可成为优质储层和烃源岩的勘探靶区。
冯进来胡凯曹剑陈琰王龙刚张英王牧赵健
关键词:混积岩沉积相相模式优质储层
油源对比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原油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应用于油源对比,指标可以归纳为3类:①所含元素的聚类分析及其所反映的元素分布总体特征;②不同族、不同类型元素的组成,特别是过渡族金属元素;③稀土元素。但对于哪些微量元素可以应用于油源对比,哪些具有普遍意义,在不同地区是否具有适用性,影响其油源对比应用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主控因素是什么,仍然不甚清楚,由此导致很多方面的认识还不甚成熟,成功应用的实例相对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不多。原油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外部成油和运聚环境,在原油生成和运聚过程中,通过烃—水—岩之间的复杂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以金属卟啉螯合物、有机络合物或吸附态的形式聚集于原油中,并且沥青质是原油中微量元素的主要载体,元素组成在此过程中发生分异。此外,原油在自身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也会发生元素组成的分异,影响因素包括油源母质类型、成熟度、次生变化等。在这些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不同会使原油中的元素组成出现差异,基本不发生/少发生变化的元素即可能是好的油源对比指标,这是应用微量元素进行油源对比的原理和理论基础。
曹剑吴明王绪龙胡文瑄向宝力孙平安施春华鲍海娟
关键词:油源对比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油藏地球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