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50)

作品数:19 被引量:153H指数:9
相关作者:康振生黄丽丽郭军韩青梅王晓杰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小麦
  • 24篇锈菌
  • 24篇条锈菌
  • 13篇克隆
  • 13篇基因
  • 7篇序列标签
  • 6篇小麦条锈菌
  • 5篇电子克隆
  • 5篇锈病
  • 5篇条锈病
  • 4篇抗条锈
  • 4篇基因表达
  • 4篇CDNA文库
  • 4篇表达序列标签
  • 3篇蛋白基因
  • 3篇致病机理
  • 3篇小麦条锈病
  • 3篇小麦叶
  • 3篇功能分析
  • 3篇ESTS

机构

  • 3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陕西省农业分...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康振生
  • 22篇黄丽丽
  • 12篇郭军
  • 11篇王晓杰
  • 11篇韩青梅
  • 8篇屈志鹏
  • 5篇徐亮胜
  • 5篇张岗
  • 4篇于秀梅
  • 4篇王晨芳
  • 4篇段迎辉
  • 4篇董艳玲
  • 4篇马金彪
  • 3篇王艳飞
  • 3篇张永红
  • 3篇张洪
  • 3篇张毅
  • 3篇张海燕
  • 2篇朱琳
  • 2篇魏国荣

传媒

  • 6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 4篇中国植物病理...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1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条锈菌胞质游离钙离子动态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0年
胞质游离钙离子变化与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本研究以侵染小麦叶片的条锈菌31号生理小种(CYR31)为材料,以孵育法将Ca2+荧光探针Fluo-3-AM载入到小麦条锈菌细胞中,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建立了测定侵染过程中条锈菌胞质游离Ca2+分布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0μmol/L Fluo-3-AM装载顺次进行低温4℃孵育1h,25℃孵育1h,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条锈菌胞质游离Ca2+染色结果。该方法可用于检测不同侵染阶段的小麦条锈菌细胞质游离钙离子的分布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锈菌胞内钙离子动态与侵染寄主的关联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洪丁可裴国亮郭军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三个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本实验室在前期的工作中,构建了受条锈菌生理小种 CY23侵染的小麦品种水源11的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对文库中包含的2,606个阳性克隆全部提取质粒后测序,共得到2,167 条高质量的 ESTs。本研究从中挑选了3个感兴趣...
黄新杰郭军徐亮胜王晓杰屈志鹏韩青梅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物信息学分析电子克隆
文献传递
利用RACE方法克隆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全长cDNA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小麦抗条锈菌的分子机制,在受条锈菌侵染的非亲和组合小麦叶片中克隆一个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方法】采用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感染小麦条锈菌的小麦(水源11)叶片中进行-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的扩增。【结果】得到了一个1338 bp-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Genbank上注册号为DQ090946,测序结果和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gi3757681和gi6782375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2.1%。该全长cDNA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334个氨基酸,Genbank上注册号为AAY96422,与-β1,3-葡聚糖酶CAA77085和AAA32958的同源性分别为95.8%和86.7%。【结论】初步推断此全长cDNA是小麦中编码-β1,3-葡聚糖酶的一个新基因。
崔素萍刘博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Β-1,3-葡聚糖酶基因分子克隆全长CDNARACE
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TaAlaAT1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2009年
在已构建的受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诱导的小麦非亲和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文库中,筛选到1个与水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高度相似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利用电子克隆与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中获得1个1563bp的cDNA序列,命名为TaAlaAT1。序列分析表明,TaAlaAT1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1440bp,推测编码479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具有氨基转移酶的保守特征,与水稻、葡萄、大豆、拟南芥、苜蓿等多种植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度相似,其中与水稻的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TaAlaAT1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非亲和组合中总体呈上调表达,在亲和组合中呈下调表达,且在2个组合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推测TaAlaAT1参与了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段迎辉郭军王淑娟于秀梅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氨基转移酶克隆
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cDNA-AFLP分析
以小麦品种水源11与条锈菌条中23号生理小种、条中31号生理小种分别构建非亲和及亲和组合。利用 cDNA-AFLP 差异显示技术分析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获得 453个 TDFs(transcripts-d...
王晓杰余宇汤春雷刘巍张岗董艳玲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CDNA-AFLP
文献传递
小麦TaLSD1锌指蛋白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电子克隆与RT-PCR相结合的技术,在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的小麦中克隆了一个LSD1型锌指蛋白基因,命名为TaLSD1(GenBank登录号为EF553327)。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024bp,编码生成1个包含3个保守LSD1型锌指结构(CxxCxRxxLMYxxGASxVxCxxC)且长度为146个氨基酸的多肽。进化树分析表明,TaLSD1与水稻(Oryza sativ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芜菁(Brassica rapa)中部分含有3个保守LSD1型锌指结构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它包含不同数目的LSD1型锌指结构基因亲缘关系较远。推测TaLSD1在进化中丢失了部分序列,进而执行新的功能。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亲和以及非亲和组合中的表达模式很相似,均表现在前期基因表达被抑制而后期恢复正常。初步推测TaLSD1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光诱导,同时,作为一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负调控因子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起作用。
黄新杰郭军屈志鹏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条锈菌电子克隆半定量RT-PCR
小麦条锈菌cDNA文库构建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析(英文)被引量:7
2007年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是全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原真菌,但是对小麦条锈菌的基因组和基因功能却了解甚少。为了促进小麦条锈菌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大规模基因发现,我们以噬菌体λTrip1Ex2为载体,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小麦条锈菌萌发夏孢子的cDNA文库。原始文库的滴度为1.1×106pfu/mL,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750 bp。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79个cDNA克隆测序,分析发现这些ESTs的平均GC含量为45.08%。通过聚类分析,279个ESTs拼接成31个contigs和80 singletons。BLASTx分析表明,47%的ESTs与GenBank中报道的功能已知或未知蛋白具有相似性。tBLASTx分析表明12个uniseqs与EST数据库中的序列具有相似性,其中9个是来自担子菌的cDNA文库。几个EST与已知的真菌致病相关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RT-PCR分析了几个基因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为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以及侵染寄主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张永红屈志鹏郑文明王艳飞徐亮胜赵杰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CDNA文库基因表达小麦条锈菌
小麦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TaPrx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后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增加,对细胞造成毒害,如 DNA 损伤,蛋白变性及脂类过氧化等,且与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有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
张海燕李国田王晓杰段迎辉徐亮胜郭军黄丽丽康振生
文献传递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TaPR10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克隆条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研究其在小麦成株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子克隆、RT-PCR技术,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兴资9104中,分离病程相关蛋白10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分析该基因的DNA序列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保守域及基本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小麦成株期和苗期受条锈菌CYR32侵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到病程相关蛋白10基因,命名为TaPR10,ORF长483bp,编码由1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TaPR10;TaPR10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定位在胞内,除具有典型的病程相关蛋白Bet_v_I家族保守结构域外,还有其它4类功能保守域;与小麦、高粱、玉米和水稻等4种植物PR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0%左右;TaPR10 DNA序列内部存在188至271位84bp的内含子序列,其拼接位点序列具有GT-AG双核苷酸序列;TaPR10基因表达分析的结果表明,TaPR10基因在成株期和苗期反应中表达量均上调,成株期表达高于苗期。【结论】首次分离到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的小麦TaPR10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成株抗条锈病防御反应。
张岗李依民张毅董艳玲王晓杰魏国荣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条锈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克隆电子克隆
小麦-条锈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对条锈菌与小麦不同互作体系中组织学特征、活性氧产生及其相关酶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学观察表明:非亲和组合相对于亲和组合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减少,寄主细胞在接种后18h左右出现过敏性坏死。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非亲和组合中,O2-的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均高于亲和组合,且O2-产生速率在接种后12h达到一个峰值,H2O2的含量在接种后20和72h出现2个高峰。而在亲和组合中,O2-产生速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相似,H2O2的含量虽然高于对照,但却普遍低于非亲和组合;SOD在亲和组合中的活性总体上要高于非亲和组合;接种24h后,CAT在2种组合中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在接种后36和48h时,亲和组合中的CAT活性高于非亲和组合,而在接种60h后又开始低于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在接种24h后均明显升高,但亲和组合中POD活性增幅大;MDA在非亲和组合中于接种后72h含量明显上升。结果表明,亲和与非亲和组合中条锈菌扩展、活性氧的产生及相关酶活变化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小麦抗锈性的表达可能有密切联系。
王晨芳黄丽丽张宏昌韩青梅朱琳冯浩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小麦条锈菌活性氧保护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