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5B02)

作品数:14 被引量:174H指数:10
相关作者:孙宏勇刘小京邵立威董宝娣刘孟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水分
  • 4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作物
  • 3篇咸水
  • 3篇胁迫
  • 3篇利用效率
  • 2篇低平原
  • 2篇盐胁迫
  • 2篇玉米
  • 2篇土壤
  • 2篇平原区
  • 2篇作物产量
  • 2篇夏玉米
  • 2篇灌溉
  • 1篇地表水
  • 1篇地下水
  • 1篇调水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农业厅
  • 1篇石家庄市农产...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孙宏勇
  • 4篇刘小京
  • 3篇刘孟雨
  • 3篇董宝娣
  • 3篇邵立威
  • 2篇喻琼
  • 2篇郭凯
  • 2篇王仕琴
  • 2篇陈素英
  • 2篇谢志霞
  • 2篇乔匀周
  • 2篇张喜英
  • 1篇张秀梅
  • 1篇杨婷
  • 1篇袁瑞强
  • 1篇巨兆强
  • 1篇罗建美
  • 1篇董博飞
  • 1篇姚荣江
  • 1篇姜净卫

传媒

  • 8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Intern...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平原旱地不同熟制作物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过研究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熟制的产量、投入产出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华北平原缺水区雨养旱作条件下的节水种植制度,可为地下水超采提供技术支撑。以当地主栽种植模式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2熟种植和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对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玉米3种作物构成的2种种植制度的产量、耗水、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试验于2007—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该站为华北平原高产农区的典型代表。试验共设2个处理,T1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2熟制,T2为春玉米一年1熟制。T1中的冬小麦生育期为每年的10月中上旬至翌年的6月中旬,夏玉米为6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冬小麦品种大部分年份为‘科农199’,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T2中春玉米的生育期为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当年的9月上中旬,品种为‘农大108’、‘浚单20’、‘郑单958’和‘先玉335’。试验区从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一直未灌溉,为雨养旱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基本稳定;夏玉米和春玉米产量随年型不同波动较大,尤其是夏玉米产量受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很多年份由于干旱少雨,玉米出苗时间推迟,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T1比T2虽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增产34.1%,但由于冬小麦生产投入较高,T1的净收益比T2低279.97元·hm-2。3种作物的生产投入中,农资和机械投入比例最大,劳动力投入占很小比例,农资投入中,化肥投入最高;3种作物的产投比分别为1.42、2.66和3.42,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的产投比最低,春玉米最高。从作物的耗水结构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雨较少,以消耗雨季储存于土壤中的土壤水分为主,春(夏)玉米生育期降雨较多以消耗降雨为主。目前,生产上正在自发地压缩冬小�
陈素英张喜英邵立威孙宏勇牛君仿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咸水结冰灌溉下覆膜时间对滨海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连续3年对滨海盐土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基础上的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并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膜覆盖时间,设置了结冰灌溉条件下融冰入渗后覆膜(MI)、播种覆膜(SI)和无覆膜(NI),以及灌前秋季覆膜(无结冰灌溉,AN)和对照(无结冰灌溉无覆膜,CK)5个处理,以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以及覆膜时期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结冰灌溉后,随着咸水冰层的融化,地表冰层含盐量和钠吸附比(SAR)均逐渐降低。相同土壤深度土壤含盐量随灌溉年限的延长而逐年降低,如2006—2008年冬灌前土壤表层(0~20 cm)盐分含量分别为19.8、15.4和12.4 g kg-1。结冰灌溉融水入渗完成后,0~4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均被淋洗至4kg-1以下。融水入渗后9 d内进行地膜覆盖效果较好。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MI)土壤脱盐效果最好,其棉花出苗率和籽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63.78%和3 200 kg hm-2,其次为AN、SI、NI和CK处理。经过长期(3年)结冰灌溉后,秋季进行覆膜依然可获得较高产量,其棉花出苗率和产量分别为59.63%和2 600 kg hm-2。但如果没有覆膜措施或覆膜较晚,依然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郭凯张秀梅刘小京
关键词:咸水结冰灌溉覆膜时间水盐动态
昼夜不对称性与对称性升温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白天和夜间的平均变暖,而是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范围内种植较广泛的豆科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大豆的生长与水分利用对不对称性气候变暖的响应,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大豆的适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实验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盆栽方式进行,设立对照(CON,昼26℃夜16℃)、对称性升温(ETs,昼夜均升高3℃)和不对称性升温(ETa,昼升高2℃,夜升高4℃)三个温度情景,研究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对昼夜不对称性与对称性升温的差异性响应。结果表明:在昼/夜26℃/16℃的背景下,1)ETs对大豆产量影响不显著,主要是因为生物量的增加缓解了收获指数下降对大豆的不利影响;ETa使大豆产量减少38.9%,是由于大豆的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要素(荚数、粒数、百粒重)均显著降低。2)ETs对大豆全生育期蒸散量(ET)的影响不显著,ETa使大豆整个生育期ET减少14.8%。3)两种升温模式对大豆耗水量中蒸发量的影响都不显著,耗水量的差异主要来自蒸腾量的差异,其中ETs和ETa分别使大豆全生育期蒸腾量降低10.7%和26.1%。综上所述,只针对ETs进行研究,而没有对ETa进行研究的实验会低估真正的气候变暖情景(ETa)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影响,高估其对大豆耗水量的影响。
王丹乔匀周董宝娣葛静杨萍果刘孟雨
关键词: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蒸腾效率大豆
Different growing strategies of two winter wheat cultivars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during dry years in North China Plain
2018年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is a severe water shortage region,especially during the wheat growing season.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grain yield and water availability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Triticum aestivum L.)is important to adjust planting structure under groundwater reducible exploitation in rainfed dry years of NCP.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Luancheng Agroecosystem Experiment St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ebei,China.Two different drought resistant winter wheat cultivars(Jinmai47 and Shiluan02-1)were grown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during four years of 2010-2011,2011-2012,2012-2013 and 2013-2014.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aboveground biomass(AB),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water consumption,water use efficiency at field scale,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inmai47 rapidly accumulated AB by higher tiller and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comparing with those of Shiluan02-1.Its grain yield was 16.49%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rought-sensitive winter wheat variety Shiluan02-1 during the four rainfed years.However,the dry matter remobilization efficiency(DMRE)and contribution of dry matter remobilization from heading stage to maturity stage to grain(CDMRE)of Shiluan02-1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Jinmai47.The average water use efficiency at grain yield level(WUEy),WUE at aboveground biomass level(WUEab),and WUE at grain yield under rainy conditions(WUEr)of Jinmai47 were 11.08%,16.41%,and 17.21%higher than those of Shiluan02-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UEab and WUEr between the two wheat cultivars.The two wheat varieties under drought condition have different growing strategies.Jinmai47 has more tiller number,earlier vigor,and higher AB than Shiluan02-1,helping it to adapt to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Baodi DongHong YangYunzhou QiaoMingming ZhangYakai WangLele JinMengyu Liu
生殖生长早期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穗粒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开花前花粉发育时期是决定作物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从水分胁迫后导致作物穗粒数降低、降低的可能原因、花粉发育与穗粒数的关系、花粉发育进程的AD值4个方面,阐述了生殖生长早期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作物如小麦、谷子等花粉发育特点和生长环境,提出了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降低作物穗粒数的水分阈值、光合产物在作物源库流中的转化与穗粒数的关系、激素在作物花粉发育中的作用等。为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以及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穗粒数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彭巧慧刘孟雨姜净卫董宝娣
关键词:花粉发育穗粒数水分胁迫
局部根系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通过分根装置设置无盐胁迫(0|0)、局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0|150)、全部根系75 mmol-L-1NaCl胁迫(75|75)、全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150|150)4种处理,研究根系局部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受抑制程度加重;根系盐胁迫方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局部根系胁迫处理(0|150)小麦幼苗地上部干重比等浓度150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150|150)增加23.5%,比等浓度75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75|75)增加17.2%。在局部根系盐胁迫下,非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0)补偿生长,其根长、侧根数、侧根长比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分别增加195.2%、206.2%和237.8%,盐胁迫一侧根系吸收的Na+部分向非盐胁迫一侧根系运输,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的Na+含量比全部胁迫处理(150|150)减少12.1%。与全部根系盐胁迫相比,局部根系盐胁迫减少了Na+在叶片中的积累,降低了钠/钾值。局部根系盐胁迫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高于同浓度完全盐胁迫处理的小麦幼苗,进而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因此,局部根系胁迫显著缓解了全部盐胁迫对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杨婷谢志霞喻琼刘小京
关键词:小麦盐胁迫NA^+K^+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平衡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河北低平原淡水资源短缺,微咸水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已经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于2011—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河北低平原区实施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及下茬作物夏玉米产量及灌溉对土壤盐分周年平衡的影响。2013—2014年冬小麦灌溉处理设雨养旱作处理(CK)、拔节期淡水灌溉1水(F1)、拔节期用2 g·L^(-1)、3 g·L^(-1)、4 g·L^(-1)、5 g·L^(-1)的微咸水灌溉1次(B21、B31、B41、B51)、拔节期和灌浆期用淡水灌溉(F2)、拔节期用3 g·L^(-1)的微咸水+灌浆期用淡水灌溉(B31F1)、拔节期用淡水+灌浆期用3 g·L^(-1)微咸水灌溉(F1B31)、拔节期和灌浆期都用3 g·L^(-1)的微咸水灌溉(B32)、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都用淡水灌溉(F3)。2014—2015年根据上年度的试验结果对试验处理进行了精简,冬小麦灌溉处理设CK、F1、B31、B41、B51、B42(拔节期和灌浆期都用4 g·L^(-1)的微咸水灌溉)。结果表明,一般年型下冬小麦生育期灌溉2水就能获得高产和稳产,平均产量为6 593.4 kg·hm^(-2)。利用小于5 g·L^(-1)的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不会造成冬小麦产量降低,灌溉1次微咸水比雨养旱作处理增产10%~30%,可用微咸水替代1次淡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收获时土壤盐分有所积累,表层土壤含盐量大于1 g·L^(-1),影响下茬玉米的出苗和生长,但夏玉米播种后用675~750 m3·hm-2淡水灌溉可满足耕层淋盐需求,达到玉米生长的安全阈值,与淡水灌溉处理的玉米产量相比不减产。利用夏季降雨,可使土壤盐分得到淋洗,当夏季降雨量大于300 mm时,冬小麦微咸水灌溉下土壤盐分达到周年平衡。沧州地区73%以上的年份,夏季降雨量大于300 mm,为土壤淋盐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微咸水替代一次淡水灌溉的安全
陈素英邵立威孙宏勇张喜英李彦芬
关键词:微咸水灌溉土壤作物产量低平原
作物高效用水生理生态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高效利用是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本文从作物高效用水的品种差异、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响应差异、气孔导度对作物叶片奢侈蒸腾的调控、不同抗旱类型作物在应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策略差异等4个方面,主要对国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根据本研究组多年研究结果,提出了3项作物高效用水的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1)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作物周年用水效率技术。利用作物及品种的用水特性、产量差、效率差,根据地下水压采目标,构建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与轮作方式,提高作物周年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太行山前高产区为例,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两年3熟制是一种产量、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均较高的种植结构。2)活化播期,拓宽播种阈值,提高作物雨水利用效率技术。通过选用合适品种拓宽播期、等墒、找墒、保墒拓展利用土壤水分的时空范围、播量变量调节等,提高作物雨水利用效率。通过技术组装与配套,冬小麦只要在11月底之前播种,产量与常规种植没有显著差异。3)覆盖保墒,提高旱地作物高效用水技术。其中,小麦-玉米土下覆膜一膜两用丰产节水模式通过调节土壤温度、水分、盐分、抑制杂草等多项调控,显著提高了雨养农田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在环渤海低平原沧州地区,该技术模式在没有任何灌溉条件下的周年产量达15 910.20~16 965.90 kg·hm-2,比对照增产10.52%~41.44%。深入探讨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生态基础、进一步研发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的新技术、统一作物高效用水的量化标准和充分利用非常规水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董宝娣刘会灵王亚凯乔匀周张明明杨红靳乐乐刘孟雨
关键词:雨养农业高效用水水分利用效率配套栽培技术
温度对盐胁迫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本研究以耐盐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20℃/25℃)和接近小麦生产的低温(10℃/15℃)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并在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150 mmol·L-1 Na Cl),研究温度和盐胁迫交互作用对耐盐性不同的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室温培养的幼苗进行盐胁迫后,耐盐强的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且高于2个耐盐性弱的品种;而耐盐性弱的小麦幼苗盐处理后仅APX活性显著升高,其活性氧(ROS)累积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均高于耐盐小麦;抗旱小麦以上指标介于耐盐品种和耐盐性弱的品种中间。低温培养下进行盐胁迫,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均显著升高2-3倍;耐盐品种仅CAT和APX活性升高,抗旱品种SOD、POD和APX以及耐盐性弱的品种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由此得出与室温盐胁迫下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响应不同,低温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小麦SOD和POD酶活性受到抑制,主要通过提高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两个关键酶APX和GR活性增加对ROS的清除能力,而抗旱品种和耐盐性弱的品种除GR酶活性显著提高外,SOD和POD对ROS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增强。在各种抗氧化酶的共同作用下,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之间ROS累积量和叶片电导率等受伤害指标的差异程度与室温盐胁迫相比减弱。
赵远伟刘小京李存东喻琼谢志霞
关键词:小麦盐胁迫温度抗氧化酶抗氧化机制
外来调水对华北低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以河北省南皮县为例被引量:17
2016年
华北低平原区有着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农业水资源矛盾突出的地区。外来调水与浅层微咸水的联合利用是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将引起区域水循环和水环境的改变。为明确外来调水对华北低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华北低平原区河北省南皮县域内对调水后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氢氧(d^2H、d^(18)O)稳定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来调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及其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月至翌年7月,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地表水电导率(EC)和钠吸附比(SAR)增加,d2H、d18O同位素不断富集;由于地表水和周围土壤的交换吸附作用使其水化学类型向Na^+、Cl^-和SO_4^(2-)增加、HCO_3^-减少的咸水转变。调水改变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11月至翌年3月,沟渠附近浅层地下水受外来调水直接或者灌溉补给,使得3月浅层地下水EC降低,埋深变浅,部分采样点分布在外来调水的SAR-EC区域。受调水影响,3月沟渠附近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Na·Mg·Ca-Cl·SO_4、Na·Mg-Cl·SO_4·HCO_3、Na·Mg-SO_4·Cl·HCO_3等,是11月调水(Na·Mg·CaSO_4·HCO_3·Cl)和浅层地下水(Na·Mg-Cl·SO_4)的过渡类型。3月至7月浅层地下水补给沟渠水,地下水埋深变深,7月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与3月相似。调水可以季节性地改善区域内沟渠水及其附近的浅层地下水水质,而对深层地下水和坑塘水的水质无改善作用。调水对沟渠水水质的改善体现在调水季节,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改善存在滞后性,2014年11月调水之后,2015年3月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得到改善。因此,采用调水和浅层地下水、坑塘水混合灌溉,对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咸淡水资源以及深层地下水压采,恢复地下水位意义重大。
孔晓乐王仕琴刘丙霞孙宏勇
关键词:调水水化学特征水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