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25)

作品数:10 被引量:180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颜学武喻锦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天牛
  • 9篇松褐天牛
  • 9篇褐天牛
  • 5篇花绒寄甲
  • 4篇生物防治
  • 4篇物防
  • 3篇松材
  • 3篇松材线虫
  • 3篇线虫
  • 3篇寄生
  • 2篇松材线虫病
  • 2篇寄主
  • 2篇成虫
  • 1篇低龄幼虫
  • 1篇毒死蜱
  • 1篇悬浮剂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试验
  • 1篇疫木
  • 1篇异小杆线虫

机构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北京农业职业...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遵义市林业科...

作者

  • 9篇杨忠岐
  • 8篇王小艺
  • 5篇张翌楠
  • 2篇张彦龙
  • 2篇杨远亮
  • 2篇秦瑞豪
  • 2篇喻锦秀
  • 2篇颜学武
  • 1篇李孟楼
  • 1篇唐艳龙
  • 1篇司徒春南
  • 1篇王健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林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被引量:5
2012年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明:在3,4,5,6万条.mL-1的剂量下经过7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51.11%,53.33%,82.22%,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百分比分别为35.56%,51.11%,51.11%,74.44%。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的起效速度要比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快,二者的致死峰值主要集中在第1—3天。由TDM模型求得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52888176,147128.61,25953.95,17915.36,14964.30,12968.78,11663.99mL-1;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326212.05,29566.51,14474.38,13934.78,12234.89,10531.74,9543.33mL-1。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以4,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是6.70,4.97,3.98天;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以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为5.39,4.06天。试验结果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WG品系的线虫对松褐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高的毒性,为进一步进行野外防治提供了依据。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吴成进马生福陆之贵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异小杆线虫松褐天牛生物防治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被引量:58
2013年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8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15cm和>18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杨远亮杨忠岐王小艺喻锦秀颜学武
关键词:松褐天牛花绒寄甲生物防治马尾松
释放花绒寄甲和设置诱木防治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被引量:60
2012年
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通过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布设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翌年在下一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前清理林中诱木和枯死木,以及在诱木布设区同时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等措施,探讨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林间设置诱木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枯死木和衰弱木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防治效果分别为71.27%和90.25%。防治后诱木处理区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携带松材线虫的病木数量以及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也显著降低。释放天敌的样地和未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分别为38.34%和3.92%,二者差异明显。室内人工接种天敌的测定结果表明,天敌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1~4:1的寄生率为12.5%~40%,不同比例的处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每根木段释放10头花绒寄甲成虫比释放4头成虫的处理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明显要高,分别为19.45%和4.11%。表明天敌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种群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阻止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传播。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司徒春南王健付甫永
关键词:松材线虫松褐天牛花绒寄甲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被引量:32
2012年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通过功能反应试验,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头/缸时,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1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头,平均为3.75头;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Ⅰ型方程,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头/缸时,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1)时,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吴成进马生福陆之贵
关键词:松褐天牛捕食寄生密度效应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低龄幼虫控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蜂单一个体来看,每头雌蜂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寄生致死的松褐天牛幼虫数为2.1~7.7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补充营养习性及刺蛰、取食致死寄主行为在防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明该种肿腿蜂是防治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远亮杨忠岐王小艺喻锦秀颜学武
关键词:生物防治
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产出成虫的数量和质量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寄生率,我们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研究不同接虫量和不同接虫时间对产出花绒寄甲成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龄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最好,1头幼虫接4头初孵花绒寄甲幼虫的产出率最高,为77.7%;产出量最大,平均为3.11头,而且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2 mm,体宽也最宽,平均为3.09 mm。在花绒寄甲幼虫孵化当天即接种,产出的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1 mm,体宽最宽,平均为3.10 mm。因此,最佳接虫量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4头花绒寄甲幼虫,最佳接虫时间是花绒寄甲幼虫从卵中孵化出的当天。单头天牛幼虫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的数量对其个体大小影响均不显著。
王亚红来燕学岑定浩汪梅蓉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
关键词:花绒寄甲松褐天牛
花绒寄甲产卵行为和产卵量及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被引量:18
2011年
为了增强花绒寄甲对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搜索和寄生能力,本文研究了花绒寄甲在实验室条件下的产卵行为、产卵量及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成虫能被松褐天牛幼虫诱集并产卵,产于紧邻松褐天牛幼虫的卵卡内;卵成扇形排列,每扇面卵量在26-115粒;卵"米"粒形,长1mm,直径0.2mm。大个体花绒寄甲成虫平均产卵135.88粒/头,中个体平均产卵70.50粒/头,小个体平均产卵33.68粒/头,产卵量大个体:中个体:小个体=4.03:2.09:1。花绒寄甲卵孵化后即可对松褐天牛幼虫进行寄生,寄生率达90%。
王亚红来燕学岑定浩王菊英杨忠岐
关键词:花绒寄甲松褐天牛松材线虫
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防治松墨天牛成虫药效试验被引量:6
2011年
以8%氯氰菊酯(绿色威雷)微胶裳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测定了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野外罩笼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毒死蜱500,400,300倍和8%氯氰菊酯300倍处理的松墨天牛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13%,60.78%,73.63%和60.73%;药后第3天,各处理校正死亡率达83.92%-89.68%,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罩笼试验的持效期可达15d以上。野外原木材垛上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药后第7天,毒死蜱600,300倍和8%氯氰菊酯3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依次为64.68%,63.12%和72.92%,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与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接近,可以作为替代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靶标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张梅秀王小艺蒲宏春谢东黎刘珩
关键词: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松墨天牛药效试验
松褐天牛疫木隔离结合人工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被引量:22
2012年
为提高天敌昆虫寄生松褐天牛以此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同时加上人工助放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开展了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低龄幼虫的致死率最高达68.50%,对中老龄幼虫的致死率为44.58%。3月和4月释放,松褐天牛死亡率分别为57.11%和65.64%,而5月份释放幼虫死亡率只有14.57%。将疫木劈为4开的情况下时,天牛死亡率最高,达71.33%。单边放蜂,松褐天牛的死亡率最高达67.18%。铁丝网、渔网和聚丙烯布隔离疫木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铁丝网隔离后,健康松树死亡率下降到2.5%,渔网和聚丙烯布隔离后,松树死亡率为12%,均显著低于对照的80%。表明隔离松疫木加上施放管氏肿腿蜂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
来燕学王亚红王小艺杨忠岐唐艳龙秦瑞豪张翌楠张毅丰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管氏肿腿蜂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秦瑞豪李孟楼张翌楠杨忠岐
关键词:花绒寄甲释放量松褐天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