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SH001)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杜以芬张佳刚乔世东更多>>
-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作为一场范围广大的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是社会进入到后工业阶段的产物,是继现代主义理想的破灭而出现的,同时也与传统科学形象的解体密切相关。由于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暴露无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应运而产生。
- 杜以芬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社会背景
- 如果福柯理论也是权力的体现——论批判的可能性与性质
- 2013年
- 当福柯宣称"所有的知识都是权力的体现"时,他并未有自打嘴巴。就算他自己的观点也是权力的体现,批判仍是可能的,因为偏见——即体现权力的知识——是可以区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在"真理"的存在已经备受怀疑的后形而上学的时代,批判只能属于系谱式批判。用偏见去挑战偏见,让我们走出偏见,摆脱来自偏见的支配。批判的基础在于哪一个偏见更有用。当然,有用的偏见仍然是偏见,不是真理。我们不能期望批判能带来一步到位的社会改造。
- 乔世东
- 关键词:知识权力偏见
-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2
- 2012年
- 指出了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分析了公众参与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有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 张佳刚
- 关键词: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 后现代知识观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
- 2014年
-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现代知识观予以批判和反思,促成了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嬗变,知识不再被认为是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生成性、境域性等特征。本文试通过对当前社会工作教育的反思,指出后现代知识观的嬗变对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能提供有益启示。
- 杜以芬张佳刚
- 关键词:后现代知识观社会工作教育
- 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失灵”的原因探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加以解决。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责无旁贷。但是,政府在这方面存在行为失效问题。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与义务。
- 张佳刚杜以芬
- 关键词:环境保护政府失灵
- 风险社会及社会管理伦理价值维度的反思被引量:2
- 2016年
- 社会管理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伦理价值维度的缺失与风险社会的出现密切相关。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通过对社会管理伦理价值追求的历史变迁,指出社会管理有其伦理价值诉求,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总是蕴涵着相应的价值原则,当前社会是一种风险社会,社会管理体制更应该注重其伦理价值维度。
- 杜以芬
-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