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05D4-3)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成永旭吴旭干杨筱珍滕炜鸣胡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水产大学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石磺
  • 11篇瘤背石磺
  • 3篇脂肪酸组成
  • 3篇脂类
  • 3篇生殖
  • 3篇组织学
  • 2篇性腺
  • 2篇性腺发育
  • 2篇脂肪酸
  • 2篇生殖系
  • 2篇生殖系统
  • 2篇产卵
  • 2篇成体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价值
  • 1篇营养价值评价
  • 1篇幼体
  • 1篇色胺
  • 1篇生化成分
  • 1篇生化组成

机构

  • 9篇上海水产大学
  • 6篇江苏省滩涂生...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3篇吴旭干
  • 12篇成永旭
  • 9篇杨筱珍
  • 9篇滕炜鸣
  • 6篇胡冰
  • 5篇唐伯平
  • 4篇周波
  • 3篇沈蓓杰
  • 2篇王金庆
  • 2篇于智勇
  • 2篇陈亚瞿
  • 2篇王金峰
  • 1篇陈石林
  • 1篇刘富平
  • 1篇王宗凯
  • 1篇贺诗水
  • 1篇王洪凯
  • 1篇常国亮
  • 1篇徐韧
  • 1篇王金辉

传媒

  • 3篇海洋渔业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水产学报
  • 1篇Zoolog...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7-8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发育主要处于Ⅲ期和Ⅳ期,9-10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主要处于Ⅱ期和Ⅲ期,5g以下的当年繁殖个体性腺发育均处于Ⅰ期;(2)实验区的瘤背石磺多为两个体间的交配,夜间和白天均可见交配个体,7-8月初为交配盛期,9月中旬后很少见交配个体。实验区的瘤背石磺有3个产卵高峰期,最后一个产卵高峰期的产卵量(8月28-29日)远低于前两个产卵高峰期,单只瘤背石磺每次所产卵块面积为10-40 cm^2之间,平均每次产卵量为(10.14±3.56)×10^4cell/只亲本石磺,单个受精卵湿重为(8.95±0.55)μg,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2.50±3.63)%;(3)实验区瘤背石磺胚胎发育时间为4-10 d,孵化的面盘幼虫10 d后可以顺利发育到匍匐幼虫阶段,匍匐幼虫经过15 d左右可以发育成0.2 g左右的幼体石磺,但是成活率极低,其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不详。
滕炜鸣吴旭干唐伯平成永旭周波王金峰王金庆陈亚瞿
关键词:瘤背石磺生态繁殖幼体
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主要体征和卵巢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沈蓓杰杨筱珍吴旭干常国亮成永旭
关键词:卵巢发育
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瘤背石磺栖息地(崇明北支芦苇滩涂)的水质、土壤及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各项重金属含量,并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地的水质和土壤基本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仅土壤中的Cu和Zn含量略超过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指数分别为1.39和1.09。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积累了较多的Cu、Zn和Fe,含量分别高达314.33、258.33和192.40μg/g组织湿重,两性腺中的Zn含量为309.33μg/g组织湿重,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肌肉和卵黄腺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较低。除Cd含量外,瘤背石磺肌肉中的其它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的规定要求,但是肌肉中Cd含量远低于CAC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的2.0μg/g湿重。
吴旭干刘富平唐伯平成永旭王金辉徐韧杨筱珍陈亚瞿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
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和性腺发育被引量:29
2006年
2003年5-8月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生殖系统结构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瘤背石磺生殖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两性腺具有外管和内管,两管相连后通入蛋白腺,内管分支为收集管与腺泡相通。蛋白腺包括腺体部和分泌物两部分,中央为生殖输送管,蛋白腺具食指突和拇指突。性腺腺泡包括精子期腺泡、卵子期腺泡、精卵同泡和排空期腺泡4种类型。本文还对卵黄腺、受精囊、雄性交接器等结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分析了精子和卵子的发育过程、运输路径。
王金庆成永旭吴旭干陈石林王宗凯滕炜鸣
关键词:瘤背石磺生殖系统组织学性腺
不同规格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肌肉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提要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不同规格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肌肉中常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重的增加,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和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5.20%、9.10%和17.38%。(2)随着体重的增加,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成体瘤背石磺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瘤背石磺肌肉中的主要鲜味氨基酸,除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符合FAO/WHO/UNU(1985)的理想模式。(3)不同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接近,肌肉中磷脂含量达80%以上,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平衡(S∶M∶P接近于1∶1∶1),成体n3-PUFA/n6-PUFA值为1.0左右,而∑PUFA和∑HUFA分别达30.53%和21.78%。
贺诗水吴旭干滕炜鸣王洪凯成永旭
关键词:瘤背石磺生化成分营养价值评价肌肉
成体瘤背石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正>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棒状薄层层析法,首次测定和比较了成体瘤背石磺的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和卵黄腺指数、水分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为57.31%,显著高于其它三种组织(P<0.05),肌...
吴旭干滕炜鸣唐伯平杨筱珍成永旭于智勇周波
关键词:瘤背石磺成体脂类脂肪酸
文献传递
成体瘤背石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被引量:7
2008年
测定和比较了成体瘤背石磺的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和卵黄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TL)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为57.31%,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肌肉和两性腺中的水分含量为80%左右,肝胰腺中的总脂/湿质量含量为8.23%,显著于其他3种组织(P<0.05)。(2)成体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由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酰(TG)和甘油一酰(MG)组成;肌肉中的PL/TL高达85.24%,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肝胰腺中PL/TL含量仅为41.77%,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肝胰腺中的FFA/TL达44.99%,显著高于其他组织。(3)成体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达34.93%,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两性腺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仅为18.96%,显著低于其他3种组织,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两性腺(40.60%)、卵黄腺(33.21%)、肌肉(30.85%)、肝胰腺(21.00%)。肌肉中C20:4n6(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两性腺中的C22:5n3(DPA)含量高达10.34%,4种组织中的C20:5n3(EPA)含量均显著大于C22:6n3(DHA)含量。由此可见,PL和PUFA对于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肝胰腺中高含量的FFA可能与其旺盛的脂类代谢有关,肌肉、卵黄腺和两性腺具有较高的脂类营养价值。
吴旭干滕炜鸣唐伯平成永旭于智勇周波杨筱珍
关键词:瘤背石磺成体脂类脂肪酸
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发育规律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瘤背石磺体重(2—28g)与性腺发育、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或卵黄腺指数间的关系,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内各期生殖细胞的组成与比例以及瘤背石磺卵子和精子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指数有随体重增加而增加的特点:10g以上个体性腺指数达到最高且基本无变化;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和卵黄腺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2)6g以下组的瘤背石磺性腺滤泡管内未发现有雌性生殖细胞,6g以上组的性腺滤泡管内雄性与雌性生殖细胞并存;(3)所有瘤背石磺个体性腺内均有精子分布,6g以下个体雄性生殖细胞组成以次级精母细胞为主,而6g以上个体则以精子为主;6g以上组的雌性生殖细胞成熟程度随体重增加有明显增加,其中6—8g以卵原细胞为主(57%),8—10g开始出现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10—14g时的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约为69%,且开始出现成熟卵母细胞。(4)卵子发生共经历6期:分别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期、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外源性卵黄合成期、近成熟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成熟卵母细胞直径约为(59.36±3.88)μm。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共5个阶段,精子长约(52.44±20.65)μm。石磺体重与性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10g以上的个体可做为亲本使用。
胡冰杨筱珍吴旭干滕炜鸣成永旭
关键词:瘤背石磺体重性腺发育卵子发生精子发生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腹足纲贝类,其生殖系统较为复杂,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成体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及产卵前后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阴茎囊、阴茎、雄性附性腺、两性腺(早期主要产生精子)和储精囊等部分组成,而雌性生殖系统则由两性腺(后期主要产生卵子)、生殖细胞输送管、蛋白腺、黏液腺、受精囊和阴道等组成;(2)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在产卵前后变化较小,但两性腺、卵蛋白腺和黏液腺的组织学在产卵前后变化显著;(3)产卵后的两性腺由于成熟卵子的排放,整体结构松散,部分腺泡中有少量未排出的成熟卵细胞和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4)产卵前的卵蛋白腺中含有许多强嗜碱性的小颗粒(组织学结构类似于卵鞘中的胚胎外周蛋白),产卵后腺体中的颗粒相对较大,且呈嗜酸性;(5)产卵前的黏液腺中存在嗜碱性区、嗜酸性区和混杂区三种区域,但是产卵前黏液腺以嗜酸性细胞为主,而产卵后的黏液腺中以嗜碱性细胞区域为主,且分泌管道中有一些嗜碱性物质。由此可见,卵蛋白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卵蛋白包裹受精卵形成卵外周蛋白层,而黏液腺则在产卵过程中分泌黏液物质形成卵鞘结构及链状的卵带。
吴旭干胡冰杨筱珍成永旭
关键词:瘤背石磺产卵生殖系统组织学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被引量:27
2007年
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SI)、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0.05),其水分含量显著上升,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2)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有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酰(TG),仅在肝胰腺中检测出少量甘油一酰(MG),产卵后肝胰腺中的FFA含量和两性腺中的PL含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了41.36%和80.53%,其它组织中的脂类成分变化幅度不大;(3)产卵后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C16:1n7、C20:5n3(EPA)和C22:6n3(DHA)显著下降,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两性腺中的C20:2n6、C22:2n6和C22:5n3(DPA)显著下降,而C20:4n6(A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中的AA和EPA含量均有所下降,而C16:0和C18:1n9却有所上升。结果表明:卵蛋白腺和黏液腺对于瘤背石磺产卵和胚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PL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肝胰腺中的脂肪可能是瘤背石磺产卵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性腺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PUFA可能被转运到两性腺中。
吴旭干成永旭唐伯平周波胡冰于智勇杨筱珍
关键词:瘤背石磺产卵脂类脂肪酸组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