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1067)

作品数:15 被引量:233H指数:9
相关作者:崔保山刘世梁温敏霞董世魁杨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纵向岭谷
  • 9篇纵向岭谷区
  • 8篇路网
  • 6篇道路网
  • 6篇道路网络
  • 5篇生态系统
  • 4篇生态
  • 4篇公路
  • 3篇网络
  • 3篇流域
  • 3篇澜沧江流域
  • 2篇网络特征
  • 2篇公路网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典型区
  • 1篇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熵
  • 1篇信息熵法
  • 1篇生态承载力

机构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3篇刘世梁
  • 13篇崔保山
  • 9篇温敏霞
  • 6篇董世魁
  • 5篇杨敏
  • 2篇杨志峰
  • 2篇富伟
  • 2篇王娟
  • 1篇魏国良
  • 1篇孙涛
  • 1篇甘淑
  • 1篇赵欣胜
  • 1篇刘杰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Scienc...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公路建设对山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以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为例被引量:45
2006年
以云南省土地利用图为基本图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云南省国际大通道建设对山地景观格局的影响,选择了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两个典型区公路段,通过计算不同缓冲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化研究公路建设对景观格局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道路修建直接导致景观格局改变,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道路建设对缓冲区200 m内的景观格局直接影响最大,200 m外的影响趋于缓和;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缓冲区变化不是很大;分析结果也表明,澜沧江中下游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和地貌差异也导致道路建设对景观格局影响不同。
刘世梁崔保山杨志峰甘淑董世魁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路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被引量:44
2008年
以纵向岭谷区景洪-思茅段公路沿线为研究区,通过公路不同地点样线布设,对不同土地类型、地形和公路距离下的98个样点进行了野外植被和环境因子调查及土壤采样,在土壤表层0~20cm重金属全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做了相关分析,得出研究区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沿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不同类型下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草地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而次生林、原始林重金属含量较低;土壤养分也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但相关分析表明,除了pH值、总钾、总磷和重金属关系较为密切外,研究区其它土壤养分和重金属之间的含量相关不显著,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表明该段道路重金属污染具有同源性,即来自道路,距公路的距离对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距离公路增加逐渐降低,而自然土壤中,变化趋势呈波动趋势,进一步对自然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因子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影响重金属的含量垂直分异,而典范对应分析也显示研究区距离、地形、土地覆被和土壤特性共同作用于土壤污染的空间变异,影响程度为距离〉土地覆被〉地形〉土壤。
刘世梁崔保山温敏霞董世魁
关键词:公路重金属土壤污染纵向岭谷区
基于边界特征的黄河三角洲景观变化及空间异质性被引量:5
2008年
在遥感解译和景观类型制图的基础上,运用滑箱扫描的方法,基于组分边界特征计算景观整体结构指数,同时综合考虑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采用信息熵法和孔隙度指数法对黄河三角洲农田和柽柳-芦苇2种景观组分进行异质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之间的边界趋于复杂化,城镇扩展、石油开采及黄河断流等使耕地大量退化为柽柳-芦苇,潮滩植被侵满滩涂;与基于面积的景观指数相比,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指数更能反映景观结构的细节变化;农田和柽柳-芦苇均表现为宏观异质性特征,部分样线中小尺度上表现为微观异质性特征,但柽柳-芦苇的异质性表现尺度较农田小50个像元左右,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有加大的趋势;2种异质性分析方法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组分类型的异质性特征,形成有益的补充。
杨敏刘世梁孙涛崔保山赵欣胜
关键词:信息熵法
不同道路类型对澜沧江流域景观的生态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生境破碎化引发一系列潜在的生态效应,定量表达道路建设造成破碎化特征对于道路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澜沧江流域,利用GIS和FragStat软件,通过情景分析,分析了不同级别道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一级路所影响面积最大,三级路最小,而影响的斑块数目则为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高速路;生态系统影响面积为林地>草地>旱地>灌丛>水田>建设用地,斑块数目以旱地最高,其次为林地。情景分析表明,随着道路的建设和规划方案的实施,影响域内斑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数目、平均分维数增加,但总体上,高速路建设对生境破碎化的贡献率较小。土壤侵蚀分布结果表明,侵蚀面积为一级路>二级路>高速路>三级路。
刘世梁温敏霞崔保山
关键词:道路网络生态影响景观澜沧江流域
道路影响域的界定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以纵向岭谷区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以纵向岭谷区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考虑地形等相关因子,利用GIS图形叠加分析得到区域道路影响域的范围,进一步统计道路影响域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例,探寻道路对区域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与道路密度、人口密度、村庄数目、生态承载力、平均海拔高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道路不同等级具有不同的影响域范围,区域道路影响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由省会昆明逐渐向周边辐射减小,红河流域高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在纵向岭谷区东部、北部、西南部部分地区道路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道路影响域比例与平均海拔高度不相关,与道路密度、人口密度、村庄数目、生态承载力相关显著。
刘世梁温敏霞崔保山富伟杨敏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
公路网对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以纵向岭谷区198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该区公路网为基础,利用景观退化指数估算在公路网干扰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揭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换使研究区在这16年期间损失了65多亿元服务价值,该区有5.42%的生态系统受各等级公路的影响,公路网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破碎化效应显著,这种破碎化影响具有累积性.2000年生态系统在公路网干扰下,损失了1900多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路网密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指数递减,该区2010和2020年的规划公路网预测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每年以1.2%速率减少.文中从价值量的角度反演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对服务功能为复杂的非线性影响,考虑人类重大工程——公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精确估算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定量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王娟崔保山刘世梁董世魁魏国良刘杰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路网纵向岭谷区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driving forces in the LRGR被引量:3
2007年
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是为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关键区域。另外它为富有的资源,复杂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是著名的。在 LRGR,在生态的安全级别和生态的能力有大差别。人的骚乱和生态系统变化是重要的。分析生态的能力的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具有重要性让管理实现生态的管理。作为一个盒子在 LRGR 核心区域拿县,在 GIS 的帮助下,我们使用了生态的脚印方法在二 scalesthe 学习生态的能力的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城市的更大的规模和县的更小的规模。然后,我们讨论了由主要部件分析(PCA ) 影响了生态的能力的开车因素。结果证明生态的脚印,生态的能力和生态的安全级别在 LRGR 从县清楚地变化了到县。地区性的生态的能力从北方逐年减少了,南方到 LRGR 的中间。根据驱动力的分析,人均的生态的能力与人口, GDP,和另外的开车因素有否定关联。在这些因素之中,社会经济和人口在生态的能力上有很重要的影响。并且驾驶因素的空间变化决定了生态的能力的空间与时间的变化。
WEN MinXia LIU ShiLiang CUI BaoShan
关键词:生态系统纵向岭谷区
Statistical regularity of road network features and ecosystem change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LRGR)
2007年
作为风景的一个内在的骚乱因素,道路是明显的人工的部件。地区性的风景模式和变化被道路网络的存在和延期影响。在道路特征和它的骚乱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学习为地区性的生态系统管理是重要的。在 LRGR 基于道路走廊和网络特征的空间变化分析,我们用 GIS 在风景模式变化上检验了道路网络的效果。进一步,在地区性的生态的骚乱之间的整齐和网络特征被讨论。道路密度是的结果 showe 显著地,相对地形学,村庄数字和生态系统,补丁数字,和意义与道路类型极大地变化了。随道路密度和网络扩展的增加,(网络电路) ,,并且((边节点比率) ,并且(联网连接) 索引增加了。另外,总计当地区性的最小的补丁区域,平均补丁区域和传染索引减少了时,增加的生态系统补丁数字,补丁密度,风景平均和分数维的索引。低档道路有的结果展览地区性的风景破碎上的更大的效果。我们使用了 1980 和 2000 的人的骚乱索引(H d ) 显示生态的骚乱水平。H d 索引与的一种积极、重要的关系,和索引,它建议生态的骚乱与网络增加了膨胀。
LIU ShiLiang CUI BaoShan WEN MinXia WANG Juan DONG ShiKui
关键词:公路网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以糯扎渡水利工程及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在GIS支持下,应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以及水利工程对景观结构的影响;选取分维数、斑块密度、优势度、聚集度等代表性指标揭示了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和人为干扰性4项指标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评价水利工程对影响区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缓冲距离内植被类型呈梯度变化,工程建设对季风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季雨林有较大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使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在缓冲距离800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建设前后受影响区生态质量评价表明,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区域生态质量降低,但降幅不大。
温敏霞刘世梁崔保山杨敏
关键词:水利工程缓冲区分析层次分析法生态评价
基于网络特征的道路生态干扰--以澜沧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9
2008年
道路网络对区域景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干扰因子,区域道路网络的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干扰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GIS和网络分析法,以澜沧江流域县域为基本单元,分析了研究区各县的道路网络特征指数,在揭示了区域道路网络不同特征之间的规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网络特点和生态干扰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内在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结构的空间差异很大,流域内各县的道路网络节点数、连接线数目、α环度、β线点率、γ连接度指数等网络特征因子也存在较大差异;道路密度和道路总长度与区域海拔高度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道路密度和区域道路的廊道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和区域道路的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关系可以用倒数模型来拟合。缓冲区分析表明,耕地比例和道路密度线性相关关系显著,而其他类型相关性较差,但区域综合的人工干扰指数(Hd)(1980,2000)和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数相关显著,而且不同时期的区域景观的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和区域道路网络特征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即网络扩展使得区域生态系统受干扰强度增加,破碎化严重,但较短时期内的生态系统变化和道路网络特征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刘世梁温敏霞崔保山杨敏
关键词:道路网络网络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