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78)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袁青孙铄赵蓉陈飞李星儿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缺氧
  • 4篇脑损伤
  • 3篇血性
  • 3篇缺血性脑损伤
  • 3篇缺氧缺血性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宫内
  • 3篇宫内窘迫
  • 2篇针刺
  • 2篇大脑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大鼠
  • 1篇行为学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睡眠障...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4篇袁青
  • 3篇李星儿
  • 3篇陈飞
  • 3篇赵蓉
  • 3篇孙铄
  • 2篇俞裕天
  • 2篇唐纯志
  • 2篇谢津津
  • 2篇黄燕彬
  • 2篇吴加利
  • 1篇郎建英
  • 1篇刘祎思
  • 1篇麦嘉玲
  • 1篇陈津岩
  • 1篇曾晓林
  • 1篇曹勇
  • 1篇吴家利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行为学与中缝背核5-羟色胺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SDD)大鼠行为学变化及对中缝背核(NRD)5-羟色胺受体5-HT1AR、5-HT2AR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组8只SD大鼠常规合笼饲养,不接受任何刺激与处置。32只SD大鼠接受为期21 d的孤养+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CUMS)法+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剥夺法造模,其中28只顺利完成造模,第2次分组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仅造模不干预;针刺组取印堂、神庭配太冲(双)进行针刺,各穴刺激15 s,隔10 min运针1次,每次留针20 min;药物组给予0.83 mg·kg-1·d-1舍曲林和0.067 mg·kg-1·d-1阿普唑仑水溶液灌胃;针药组同时结合针刺组与药物组的2种干预方式;3组均连续干预7 d。【结果】造模的第7、14、2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Open-field得分、蔗糖偏好值均显著降低(P<0.05);第28天,各干预组体质量、Open-field得分都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针药组的Open-field得分提升与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针药组的蔗糖偏好值得到显著提升(P<0.05),且仅针药组的NRD 5-HT1AR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3个干预组的NRD 5-HT2AR m 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为期7 d的针药结合干预对SDD大鼠起效较快,能明显改善抗抑郁药物起效慢的问题。
俞裕天袁青陈津岩谢津津郎建英麦嘉玲曾晓林汪满霞薛尔平
关键词:5-HT受体
延迟5分钟剖宫产造全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建立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方法 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 min后,剖宫产取出新生大鼠,交由代乳鼠喂养。结果造模组雌性大鼠9只,共娩出新生大鼠91只,出生3 d内死亡7只,死亡率7.7%。新生大鼠出生第2天进行翻身实验,第14天进行悬吊实验和斜坡实验,造模组和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大鼠出生后21 d,取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示大脑皮层典型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正常组相比,可见神经细胞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采用延迟5min剖宫产和代乳鼠喂养的方法,操作简便,并结合行为学测试筛选行为异常者,可建立稳定可靠、可供长期实验使用的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
李星儿袁青唐纯志陈飞赵蓉吴加利黄燕彬孙铄刘祎思谢津津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及凋亡相关的Bcl-2家族中两大主要成员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明确预产期的SD雌性妊娠大鼠接受延迟5min剖宫产术,所得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接受正常剖宫产术的大鼠所产新生大鼠为假手术组;代乳雌鼠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动物。针刺组新生大鼠饲养至14d时,每天针刺"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每个穴位刺激20s,不留针,连续7d。各组新生大鼠均于出生后21d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14-3-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的表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P<0.01);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cl-2的表达,模型组略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0.05);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ax的表达,假手术组、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和Bcl-2的表达水平。
李星儿袁青唐纯志陈飞赵蓉刘龙琳俞裕天曹勇吴家利孙铄
关键词:针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细胞、巢蛋白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 min,剖宫产取出的幼鼠经行为学及脑组织切片确认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不针刺;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针刺4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5、7、14天开始针刺,连续7 d;正常组自然分娩,不造模不针刺;假手术组为孕鼠被处死后,不钳夹子宫动脉而剖宫取出幼鼠。各组大鼠均于出生后21 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细胞及Nestin的表达。【结果】(1)各针刺组凋亡细胞的表达均有减少;针刺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针刺组的Nestin表达均有所增加,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抗缺氧缺血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来实现,出生后第5天开始针刺作用较好。
袁青陈飞江振颐李星儿赵蓉黄燕彬吴加利孙铄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模型
针刺对宫内窘迫缺血缺氧脑损伤新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宫内窘迫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行为学、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调控海马神经元自噬改善新生儿HIBD的机制。方法:SD孕鼠6只,2只孕鼠以宫内窘迫延迟剖宫产法行HIBD造模,2只孕鼠作为HIBD模型新生大鼠代乳鼠,2只孕鼠自然分娩正常新生大鼠。自然分娩的9只新生大鼠为正常组,HIBD新生大鼠按体质量、性别因素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9只。针刺组大鼠于出生后第14天予"靳三针"针刺,每穴快速捻转10次,每日1次,持续14 d。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自主活动能力、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自噬小体形态和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阳性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LC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走出中央区域时间、逃避潜伏期、第1次穿越原平台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P<0.05,P<0.001),中央区域路程和总路程、活动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P<0.05),海马区神经元可见核膜锯齿样改变,核周间隙增宽,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扩张,自噬小体增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走出中央区域时间、逃避潜伏期、第1次穿越原平台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P<0.001),中央区域路程和总路程、活动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P<0.05),海马区神经元可见完整连续核膜,细胞器形态较好,自噬小体明显增多,Beclin-1、LC3Ⅱ/Ⅰ比值明显升高(P<0.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上调Beclin-1和LC3Ⅱ/Ⅰ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高静赖名殷秦玮珣袁青武玉黎少玲陈洁
关键词:缺血缺氧脑损伤宫内窘迫针刺靳三针疗法学习记忆能力海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