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2250)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韩雅玲梁延春梁明王祖禄金志清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动过速
  • 2篇早搏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室性早搏
  • 2篇流出道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图
  • 1篇多形性室性心...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定位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颤动
  • 1篇右室
  • 1篇右室流出道
  • 1篇右室流出道室...
  • 1篇预激

机构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3篇李世倍
  • 3篇金志清
  • 3篇王祖禄
  • 3篇梁明
  • 3篇梁延春
  • 3篇韩雅玲
  • 2篇杨桂棠
  • 1篇王璇
  • 1篇魏慧娜

传媒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V3转换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定位室性早搏起源已有不少报道,但关于R/S转换在V3导联的左右定位报道较少,文中报道V3转换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VA)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特征,进而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连续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经电生理检查及心室造影证实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LVOT)或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RVOT)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胸前导联R/S转换在V3的VA患者75例,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8例、特发性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67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结果 75例V3转换患者中,22例V2转换晚于窦性心律均起源于RVOT,VA时V2转换晚于窦性心律提示起源于RVOT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为100%、32.35%、100%、13.21%。结论 V3转换的流出道VT/PVCs,V2转换晚于窦性心律时提示起源于RVOT的特异性与阳性预告值均高。
李世倍梁延春王祖禄魏慧娜梁明杨桂棠金志清王璇韩雅玲
关键词: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
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阻断房室旁路术后房室旁路显性传导短暂恢复的处理思路
2013年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PW)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阻断房室旁路(AP)术后,数小时内AP短暂恢复房室显性传导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 378例接受RFCA治疗成功的持续性WPW患者,剔除间歇性WPW和RFCA失败患者。记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电生理检查结果、病情转归及随访情况。结果:依据RFCA术后结果将1 378例WPW患者分为3组。1 356例直接取得成功(直接成功组),8例患者术后WPW短暂恢复房室显性传导(WPW短暂恢复组),14例RFCA术后WPW复发(WPW复发组)。WPW短暂恢复组与直接成功组的消融靶点局部心室电位提前体表ECG的QRS起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7±9)ms vs.(28±6)ms],但WPW复发组显著短于直接成功组[(23±9)ms vs.(28±6)ms,P<0.05]。WPW复发组的消融放电开始至WPW消失时间显著长于另外两组[(12±6)s vs.(5±3)s,(6±3)s,P<0.05]。WPW短暂恢复组8例患者的AP分别于右后间隔消融成功2例、右游离壁3例、左后间隔1例及左游离壁2例。WPW首次恢复均发生在术后24 h内,并均于术后24 h内WPW再次消失。WPW短暂恢复组的WPW首次复发和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WPW复发组[(9±5)h vs.(56±38)d,P<0.05]和[(12±6)h vs.≥72 h,P<0.05)。WPW短暂恢复组中的5例患者于术后72 h以后接受了再次电生理检查,证实已消融的AP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已被成功阻断;另外3例患者选择了临床观察。经随访6个月以上,该8例患者WPW未再复发亦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结论:WPW患者经RFCA后出现WPW短暂恢复的患者,可继续观察,若WPW再次消失,可临床随访,无需再次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
梁延春李世倍金志清杨桂棠梁明王祖禄韩雅玲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触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四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报道4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PVC)触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PVT/VF)的临床特点。方法 76例起源于RVOT的VT患者,其中4例为PVC触发PVT/VF,总结4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另72例有关资料相比较。结果所有4例触发PVT/VF时的PVC与孤立PVC的形态一致,但2种PVC的联律间期发生了明显改变,其改变幅度均≥70 ms,其中2例缩短,2例延长。1例孤立PVC时的联律间期亦不恒定。72例PVC触发的单形VT患者每天PVC次数为15 427±1 109,QT间期为404±15 ms,孤立PVC联律间期为419±22ms。4例PVC触发PVT/VF患者中3例1天的PVC次数与72例PVC触发的单形VT患者平均PVC次数相当。4例患者的QT间期及孤立PVC联律间期与另72例患者相当。而4例PVT/VF的周长均小于280 ms,明显短于72例VT的平均周长(324±59 ms)。72例单形VT患者发生晕厥比率4.1%;4例PVT/VF患者中发生晕厥者2例。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证实4例患者PVC均起源于RVOT间隔侧,经射频导管消融PVC取得成功。结论起源于RVOT的PVC触发PVT/VF具有PVC联律间期不恒定及PVT/VF的周长短的临床特征,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效。
梁延春王祖禄梁明李世倍金志清韩雅玲
关键词:电生理学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