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平台重点资助计划(2012ZDA002)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茜孙仁华王金柱韩芳杨向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医院磐安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平台重点资助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脓毒
  • 3篇综合征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预后
  • 2篇脓毒症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流

机构

  • 7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医院
  • 1篇磐安县人民医...
  • 1篇天台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李茜
  • 5篇孙仁华
  • 4篇王金柱
  • 2篇杨向红
  • 2篇胡庆丰
  • 2篇韩芳
  • 2篇江玲芝
  • 1篇吕火烊
  • 1篇陈健良
  • 1篇张美齐
  • 1篇陈敏华
  • 1篇鲍人未
  • 1篇汪明珊
  • 1篇陈牡丹
  • 1篇金琦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脓毒症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确诊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较两组间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白介素(IL-10)水平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t=3.12,P均<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值在第1、3、5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分别=114.58、45.93,P均<0.05);乌司他丁治疗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和IL-10值均高于第1天,第5天比例较第3天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57、6.43、3.73、5.08,P均<0.05)。在第3天,乌司他丁治疗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在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和IL-1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8、7.97、5.79,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脓毒症患者CD^(4+)CD^(25+)Treg及IL-10的持续上升,避免出现免疫麻痹,降低病死率。
金琦陈敏华鲍人未李茜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白介素-10预后
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ICU内18 831份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探讨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分离获得菌株560株,血培养标本分离率为10.81%,革兰阳性菌占61.1%,革兰阴性菌占31.1%,真菌占7.8%,居前五位的菌株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20.0%),鲍氏不动杆菌(12.7%),表皮葡萄球菌(11.1%),肺炎克雷伯菌(6.4%),肠球菌属(8.0%)。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9.5%和97.2%,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现象普遍。结论革兰阳性菌是ICU内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血培养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江玲芝孙仁华张美齐吕火烊胡庆丰李茜韩芳
关键词:ICU病原菌耐药性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CRP/ALB)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白2015-a-2016—06收治的1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人科后第7天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人科时CRP、ALB水平和CRP/ALB,以及人科后第7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0I)差异,分析入科时CRP/ALB与人科后第7天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和0I之间的相关性,绘制CRP/ALB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寻找其最佳截断点。结果1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共46例发生ARDS,发生率为32.62%。两组患者入科时CRP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RDS组患者CRP/ALB(3.04±0.35VS.2.39±0.29,t=4.6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入科时CRP/ALB与人科第7天时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Lac水平呈正相关,与0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3、0.603、0.596和-0.79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科时CRP/ALB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95%凹0.553~0.750,P=0.006),最佳截断点为2.78×10~,此时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778、0.545和0.323。结论CRP/ALB对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陈牡丹陈健良王金柱杨向红孙仁华李茜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通过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TP)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治疗措施,以及住院28 d生存结局.根据住院7 d是否发生TP分为TP组和非TP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患者,112例发生TP,153例未发生TP;TP组28 d病死率为47.3%(53/112),非TP组为33.3%(51/153),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为年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II评分、SOFA评分、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肝素抗凝、休克、使用利奈唑胺和血流感染(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4.53,95%可信区间(CI)1.23-9.24,P〈0.05]、接受CRRT(OR=5.24,95%CI 2.14-14.56,P〈0.01)、肝素抗凝(OR=4.56,95%CI 2.13-8.46,P〈0.01)、使用利奈唑胺(OR=2.35,95%CI 1.25-5.24,P〈0.01)、休克(OR=2.15,95%CI 1.03-4.96,P〈0.01)和血流感染(OR=4.26,95%CI .36~12.48,P〈0.01)是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对于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同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TP的发生.
江玲芝汪明珊王金柱孙仁华李茜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血小板减少症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CRP/AL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入科后第7天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RP/ALB、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OI)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寻找CRP/AL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最佳截断点。结果入科时ARDS组患者CR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时CRP/ALB与入科第7天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Lac水平呈正相关,与OI呈负相关(均P<0.05)。入科时CRP/AL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P<0.05),最佳截断点为2.78×10-3,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778、0.545和0.323。结论 CRP/ALB对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金柱杨向红孙仁华李茜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于柏林标准诊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4
2019年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关于ARDS的诊断标准也随之改变,2012年提出的ARDS柏林标准使得ARDS的诊断更为准确,然而基于这个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影响基于ARDS柏林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10-01至2017-09-30收治的177例符合ARDS柏林标准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177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根据住院28 d时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及治疗情况、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77例患者中79例(44.6%)存活(生存组),98例(55.4%)死亡(死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BMI、ARDS类型、ARDS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合并休克率、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情况、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95%CI)=2.536(1.120,4.653),P<0.01]、ARDS类型(肺内型)[OR(95%CI)=1.055(0.424,3.423),P<0.01]、ARDS分级(重度)[OR(95%CI)=3.363(1.763,5.236),P<0.01]、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正平衡)[OR(95%CI)=1.163(0.512,3.563),P<0.01]、APACHEⅡ评分(15~25分)[OR(95%CI)=2.224(1.046,4.255),P<0.01]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OR(95%CI)=0.856(0.326,1.563),P<0.05]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年龄>65岁、肺内型ARDS、重度ARDS和入院72 h液体累积正平衡、APACHEⅡ评分(15~25分)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是其保护因素。
吴爱萍王金柱韩芳李茜
关键词:预后
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012年5年间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72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来源最多的标本为痰液,占67.4%,其他依次为尿液、血液、咽拭子和脓液等。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包括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达到6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耐药率也达到50%以上,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5%~7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48%~72%。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很高,应及时掌握耐药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李茜胡庆丰孙仁华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