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0311002-9)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杜天庆郝建平崔福柱苗果园杨锦忠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豆科
  • 2篇性状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吸收
  • 1篇氮磷钾吸收规...
  • 1篇氮水平
  • 1篇豆科牧草
  • 1篇豆科植物
  • 1篇行距
  • 1篇行距配置
  • 1篇玉米子粒
  • 1篇早熟
  • 1篇植物
  • 1篇植株
  • 1篇生物量
  • 1篇施氮
  • 1篇施氮水平
  • 1篇特早熟
  • 1篇特早熟夏玉米

机构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长治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郝建平
  • 6篇杜天庆
  • 4篇崔福柱
  • 3篇杨锦忠
  • 3篇苗果园
  • 2篇薛建福
  • 1篇刘永花
  • 1篇刘秀红
  • 1篇申毅力
  • 1篇范龙秋
  • 1篇马磊磊
  • 1篇郝科栋
  • 1篇邢江会
  • 1篇邢晓亮
  • 1篇李明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豆科植物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土效果被引量:13
2011年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蓿、黑豆、大豆后,土壤>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在90%以上。草木樨、苜蓿、黑豆和大豆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②草木樨、苜蓿、小冠花在短时期内对土壤氮素具有较强的补给作用;豆科牧草在生土地上生长两季后,对土壤0-60cm土层氮素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以小冠花最高;0-20cm土壤表层速效P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层次的;红三叶和小冠花土壤速效K含量高于草木樨和苜蓿的。种植红三叶和小冠花对土壤表层肥田效果比草木樨和苜蓿占优势。③一年生高产植物大豆随生长进程的前、中、后期土壤N素表现了高-低-高的积累-消耗-再积累的过程,土壤N素循环较大。研究为生物改土、有机沃土提供了理论参考。
杜天庆苗果园郝建平杨锦忠崔福柱薛建福
关键词:豆科植物土壤性状
施氮水平和追氮时间对玉米子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追氮时间对玉米高水肥品种东单60子粒产量构成因素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能增加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子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可增产3.5%~34.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422kg·hm-2的处理,产量达最高;不同追氮时间对玉米千粒重的影响差异显著。
刘永花郝建平杜天庆崔福柱邢晓亮
关键词:玉米施氮水平子粒产量
黄土母质生土上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豆科牧草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时间构型)皆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和顶峰期,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不存在衰老死亡生物量急剧减少的现象;4种豆科牧草根系垂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4种豆科牧草根冠生长模式分属于4类:根苗增长同步型(小冠花)、苗强持久增长型(草木樨)、根强持久增长型(苜蓿)和苗弱根弱增长型(红三叶草),豆科牧草根系峰值常出现在生育后期晚于冠层。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黄土母质生土上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促进根苗系统的协调生长提供了依据。
杜天庆苗果园郝建平杨锦忠崔福柱薛建福
关键词:豆科牧草根系生物量根系分布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耐密型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3年
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和3种行距配置方式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LAI)、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行距配置对产量构成3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农艺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强盛51与大丰26分别在密度为82 500株/hm2和"66.6+33.3"cm宽窄行配置模式下产量最高,大丰26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采用"50+50"cm等行距种植产量可达15 000 kg/hm2以上,确定这3个组合为玉米超高产的最佳配置。
杜天庆郝建平马磊磊郝科栋范龙秋邢江会李明
关键词:玉米行距配置农艺性状
追肥时期对特早熟夏玉米氮磷钾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给山西省晋中盆地生态条件下特早熟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特早熟夏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在山西省晋中盆地麦收后硬茬播种,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研究追肥时期对特早熟夏玉米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追肥,特早熟夏玉米N、P2O5、K2O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90.62、133.14、320.45kg/hm2,均显著高于拔节期追肥。全生育期内N、P2O5、K2O的阶段吸收强度均出现2个高峰,大喇叭口期追肥三者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14、1.53、3.44kg/(hm2.d),均高于拔节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获得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显著高于拔节期追肥,分别为13 730.38、5 726.03kg/hm2,较拔节期追肥分别增产2.07%和5.98%,提高了经济系数。
刘秀红杜天庆郝建平申毅力
关键词:特早熟夏玉米追肥时期氮磷钾吸收规律干物质积累
Cd、Cr、Pb复合胁迫下小麦植株重金属的积累与分布被引量:18
2012年
为了预测重金属复合胁迫对小麦的危害,采用溶液培养、田间土柱栽培等毒理试验方法,分析了小麦幼苗期及成熟期Cd、Cr、Pb在植株不同器官的富集,并对小麦受重金属胁迫的安全限量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Cd、Cr、Pb二元或三元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单一胁迫处理,说明复合胁迫加剧了重金属向小麦体内的迁移累积。成熟期小麦对Cd、Cr、Pb的富集比较依赖于土壤中相应Cd、Cr、Pb的浓度水平,其他两种重金属的协同作用在根系所占比例大约为5.09%~21.66%。②各器官中重金属的富集表现:幼苗期为根系>叶鞘>叶片,成熟期为根系>茎叶>籽粒。但幼苗期复合胁迫促进了重金属向地上部分的转移。③幼苗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富集系数的大小为Cr>>Pb>Cd,表明幼苗期小麦根系对Cr的富集能力最强;植株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平均富集量Cd为68.68%、Cr为51.63%、Pb为70.83%,说明Cd、Pb运输到地上部的能力较强。成熟期Cd在小麦地下、地上各器官的转移速率最快,Cr次之,而Pb转移到籽粒中去的量很少。
杜天庆杨锦忠郝建平崔福柱苗果园
关键词:小麦重金属复合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