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49)

作品数:14 被引量:200H指数:9
相关作者:成永旭吴旭干陆剑锋杨筱珍赵维信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水产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中华绒螯
  • 7篇中华绒螯蟹
  • 7篇绒螯蟹
  • 7篇螯虾
  • 7篇克氏原螯虾
  • 3篇大颚器
  • 3篇卵巢
  • 3篇肝胰腺
  • 2篇形态学
  • 2篇形态学变化
  • 2篇性腺
  • 2篇性腺发育
  • 2篇脂肪酸组成
  • 2篇脂类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细胞
  • 2篇饥饿
  • 2篇激素
  • 2篇发育阶段

机构

  • 10篇上海水产大学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淡水水...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6篇成永旭
  • 12篇吴旭干
  • 7篇杨筱珍
  • 6篇陆剑锋
  • 4篇赵维信
  • 4篇常国亮
  • 2篇南天佐
  • 2篇王宗凯
  • 2篇慕峰
  • 2篇王武
  • 2篇万全
  • 1篇滕炜鸣
  • 1篇丁凤琴
  • 1篇赖伟
  • 1篇边文冀
  • 1篇曾朝曙
  • 1篇堵南山
  • 1篇沈蓓杰
  • 1篇王金庆
  • 1篇陆全平

传媒

  • 5篇水产学报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2006年上...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中磷脂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早熟和脂类成分的影响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性早熟现象是困扰其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先前的研究表明河蟹性早熟与其脂类营养不平衡具有很大关系,但是尚未见饲料中磷脂(PL)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河蟹幼蟹早熟影响的研究报道.鉴...
吴旭干成永旭曾朝曙常国亮杨筱珍陆剑峰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磷脂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增重率
文献传递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促性腺发育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大颚器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大颚器在性腺发育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颚器和性腺组织的离体联合培养法,用卵黄发生期的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刺激不同发育期的克氏原螯虾性腺。[结果]2处理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32±0.05)mm和(0.27±0.06)mm,2对照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24±0.05)mm和(0.20±0.05)mm;2处理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3.09±0.75)μm和(12.93±0.98)μm,2对照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0.29±1.00)μm和(10.02±0.68)μm。[结论]数据显示处理组的性腺细胞均比对照组的性腺细胞显著增大(P<0.05),表明大颚器的功能性物质具有促进性腺细胞发育的作用,支持大颚器作为促性腺生长发育腺体的观点。
陆剑锋万全丁凤琴吴旭干赖年悦赵维信成永旭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卵巢离体培养
饥饿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的脂类与肝胰腺脂类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9-12月初),经三个月饥饿后,卵巢指数从平均3.23增加到8.19,卵巢总脂含量略有增加,绝对脂肪含量每只蟹从开始的191mg增加到513mg。但饥饿后的卵巢与正常的成熟卵巢指数及脂肪含量相比,显著降低,这说明饥饿较大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发育和成熟;肝胰腺指数从5.85~7.48降为0.75~4.13,其绝对含量也显著降低,每只蟹平均降低1270mg,大大高于卵巢在饥饿时增加积累的脂肪,说明肝胰腺的脂肪除了转运到发育的卵巢中去以外,大部分脂肪应作为能量被消耗。饥饿期间卵巢对来源于肝胰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C20:5和C20:4优先选择利用,暗示这些脂肪酸是卵巢发育必需的脂肪酸,但对来源于肝胰腺的C18:3利用最低,显示C18:3不是卵巢发育的必需脂肪酸。
成永旭王宗凯堵南山赖伟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饥饿卵巢肝胰腺脂类
淡水小龙虾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其开发价值被引量:47
2006年
综述了淡水小龙虾的资源状况、养殖前景及其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开发。
陆剑锋赖年悦成永旭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养殖
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子一代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及相关生物学指数变化的比较被引量:30
2008年
实验通过定时定点采样,对同种规格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的子一代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及相关生物学指数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子一代莱茵蟹和长江蟹养殖群体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性腺指数(GSI)变化规律几乎一致,只是在11月份以前子一代莱茵蟹雌体的GSI略高于长江蟹,莱茵蟹性腺发育时间比长江蟹早;2)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其性腺快速发育期间,雌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雄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两种群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肝胰腺指数和干重显著下降,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5);雄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精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但是肝胰腺指数和干重几乎不变;4)在性腺快速发育之前,生殖蜕壳以后(9.8-9.28)阶段,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肝胰腺指数,出肉率都显著上升,说明此阶段是河蟹育肥的关键阶段。
滕炜鸣成永旭吴旭干杨筱珍边文冀陆全平王武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子一代长江蟹
亲本强化培育对中华绒螯蟹雌体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07年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常规组;②两种培育方式对卵的卵径、水分含量、单卵干重和湿重影响不显著,但强化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高于常规组;③强化组Z_1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变态速度和抗逆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这可能和幼体中高含量的HUFA有关;④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化组的出苗率高于常规组,且幼体培育时间减少4~5 d。因此,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显著提高绒螯蟹中华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
吴旭干成永旭常国亮隋丽英王武南天佐王金庆沈竑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亲本培育生殖性能苗种质量脂肪酸组成
饥饿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的脂类与肝胰腺脂类的影响
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9-12月初),经三个月饥饿后,卵巢指数从平均3.23 增加到8.19,卵巢总脂含量略有增加,绝对脂肪含量每只蟹从开始的191 mg 增加到513 mg。但饥饿后的卵巢与正常的成熟卵巢指数及...
成永旭王宗凯堵南山赖伟
关键词:中华绒螫蟹饥饿卵巢肝胰腺脂类
文献传递
孕酮对克氏原螯虾大颚器激素生物合成的体外调控被引量:6
2006年
运用体外放射化学方法研究孕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大颚器官(MO)生物合成甲基法尼酯(MF)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孕酮(10 pmol/L,100 pmol/L)对MO生物合成MF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浓度孕酮(1 nmol/L,5 nmol/L,10 nmol/L)对MF生物合成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表明较高的血淋巴孕酮水平对克氏原螯虾MO合成MF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研究中对涉及MF合成的眼柄-大颚器官-卵巢轴的调节机理作了探讨。
陆剑锋白桦成永旭赵维信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孕酮负反馈
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7
2007年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6±1)℃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发育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预备孵化期和孵化期;胚胎发育早期卵径无显著变化,保持在2 mm水平,仅在预备孵化期卵径开始显著增大;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表现为橄榄绿色—灰绿色—灰褐色—棕褐色—红褐色—暗红色的变化趋势;水温26℃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5 d左右;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类似。
慕峰吴旭干成永旭陆剑锋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形态学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粒和脂滴,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膜变为链珠状便于物质交换,卵母细胞的卵黄合成能力减少,转由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物质吸收和卵黄物质合成(21-36d);(4)卵黄发生结束后,双层卵膜形成,卵黄体和脂肪滴均匀分布在卵母细胞胞质中。
杨筱珍吴旭干成永旭于智勇南天佐
关键词:中华绒鳌蟹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卵泡细胞超微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