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8GB2B200089)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郑桂萍钱永德刘丽华李红宇汪秀志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水稻
  • 3篇利用率
  • 3篇保护性耕作
  • 2篇氮肥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水田
  • 2篇水栽
  • 2篇水栽培
  • 2篇节水
  • 2篇节水栽培
  • 2篇耕作技术
  • 2篇寒地
  • 2篇保护性耕作技...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生长发育

机构

  • 5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5篇刘丽华
  • 5篇钱永德
  • 5篇郑桂萍
  • 4篇李红宇
  • 4篇吕艳东
  • 4篇汪秀志
  • 2篇左豫虎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型耕作对水稻生育及肥料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为明确"T"型耕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机理及效果,本文以垦粳2号为材料,稻田土壤采用"T"型耕法与常规耕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常规耕作,"T"型耕作处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容重降低9.9%,氧化还原电位提高18.9%;0~5cm耕层根量增加11.7%,10~15cm耕层根量增加3.45%,提高有效穗数、叶面积及肥料利用率;稻谷产量平均提高4.2%,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穗数与穗粒数协同增加所致。
钱永德郑桂萍李红宇汪秀志刘丽华吕艳东
关键词:水稻肥料利用率生长发育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研究了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群体平均产量为8467.54kg/hm2,比常规耕作增产3.0%,且在总肥料为509.7kg/hm2时,最有利于增产;保护性耕作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小于常规耕作,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高的负相关造成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水稻保护性耕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钱永德刘丽华李红宇郑桂萍刘崇文
关键词:水稻保护性耕作
黑龙江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氮肥利用与产量效果研究
本试验以垦粳2号为材料,探讨黑龙江省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条件下的氮肥利用及其产量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4.2%2.9%,提高叶面积指数9.3%8.5%;水稻产量平均提高4.2%;高产群体的单位面积...
钱永德左豫虎郑桂萍李红宇汪秀志刘丽华吕艳东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文献传递
寒地水稻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生理生化状况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从耕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维持地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土壤的生产力。[方法]以水稻垦鉴稻10为材料,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方式种植,研究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下土壤根系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土壤温度及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结果]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在旋耕部分根量占绝对优势,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总细菌量大量增加,土壤温度明显改善。[结论]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方式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郑桂萍钱永德汪秀志张德远刘崇文刘丽华吕艳东
关键词:耕作方式稻田土壤理化土壤酶活性
黑龙江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氮肥利用与产量效果研究
本试验以垦粳2号为材料,探讨黑龙江省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条件下的氮肥利用及其产量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4.2%
钱永德左豫虎郑桂萍李红宇汪秀志刘丽华吕艳东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