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BR003)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章如新燕志强温武吴革平余少卿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97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鼻炎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鼻炎
  • 2篇对变应性鼻炎
  • 2篇血清
  • 2篇鼠血清
  • 2篇细胞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大鼠血清
  • 1篇蛋白
  • 1篇脂溶性维生素
  • 1篇鼠模型
  • 1篇球蛋白
  • 1篇组胺
  • 1篇豚鼠模型
  • 1篇黏膜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A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97...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安徽省阜阳肿...

作者

  • 5篇章如新
  • 4篇燕志强
  • 3篇温武
  • 2篇余少卿
  • 2篇吴革平
  • 1篇姜俊芝
  • 1篇孙伟
  • 1篇刘国均
  • 1篇刘国钧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是主要的三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人们只认识到它们预防夜盲症、促进骨骼生长和抗衰老等一些营养保健作用,而对其刺激免疫细胞、调节细胞因子和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却知之甚少。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A是T细胞生长、分化、激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其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维生素D[1,25(OH)2D3]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一免疫调节激素,对组织和细胞均有影响,主要对细胞免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维生素E则增强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降低机体对传染病和肿瘤的易感性。临床上适量补充上述维生素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吴革平章如新
关键词: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免疫调节
组胺HR1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影响
2008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组胺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组胺在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步引起重视。组胺HR1拮抗剂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治疗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组胺和HR1拮抗剂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
燕志强章如新余少卿刘国均温武姜俊芝吴革平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12
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中Eotaxin及STAT6的组织学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豚鼠和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组织学表达,探讨Eotaxin、STAT6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变应性鼻炎模型组(n=12),以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Eotaxin、STAT6在正常豚鼠和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豚鼠和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均有Eotaxin、STAT6的表达,显微镜下见Eotaxin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浆液腺及黏液腺细胞胞质内,STAT6阳性信号主要位于上皮下区的浸润细胞的胞质中;它们在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正常豚鼠鼻黏膜中存在Eotaxin、STAT6,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STAT6的表达显著增加,提示Eotaxin、STAT6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主要因素。
燕志强章如新刘国钧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黏膜EOTAXINSTAT6
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后,DEX干预组给予DEX干预14d,而正常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后情况,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鼻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DEX干预组(P<0.05),AR组PCA试验阳性率为90%,其余两组全部表现为阴性。AR组IgE水平为(38.67±4.1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27±1.36)pg/ml(P<0.05),而IL10为(38.15±4.89)pg/ml,IFNγ为(43.01±10.8)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8.74±3.49)和(55.19±13.17)pg/ml(P<0.05);DEX干预组IgE水平为(24.23±4.38)pg/ml,较AR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为(46.18±5.01)pg/ml,IFNγ为(55.19±14.87)pg/ml,均显著高于AR组(P<0.05)。结论:GC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L10和IFNγ水平实现的,提示IL10和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扮演了抗炎因子的角色。
吴革平章如新温武燕志强余少卿孙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
组胺HR1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IL-12及DCs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中IL-12,以及鼻黏膜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和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无干预组,ARHR1拮抗剂干预组,观察致敏以及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大鼠血清IL-12含量及鼻黏膜中DCs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R无干预组血清IL-12含量下降(P<0.01),鼻黏膜中DCs数量则增加(P<0.01);而ARHR1拮抗剂干预组经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血清IL-12含量回升(P=0.042),鼻黏膜中DCs数量则下降(P=0.003).结论:AR时IL-12含量减少以及DCs数量增加是AR发病的重要因素;组胺HR1拮抗剂可以抑制IL-12,DCs的变化,是其在AR治疗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燕志强章如新余少卿温武吴革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组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