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40066)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4H指数:6
- 相关作者:牛爱军刘晓春岳永逸金红李吉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社会学更多>>
- 昆曲传字辈传人倪传钺访谈
- 2011年
- 万娟(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专题部《昆曲六百年》摄制组):最近几年您在上昆上课的情况。倪传钺(昆曲"传"字辈传人):2004年的上海戏曲学校,50周年建校纪念,那我就参加这个活动了,接下来,在这之前,2003年,那时候上昆因为青年演员学戏学的不多,要想补课,看到我身体马马虎虎还可以,那么就叫我到上海给他们上课,上课方式是这样的,青年(演员)我不直接教,我教中年(演员)。
- 万娟
- 关键词:昆曲老旦电视专题太监礼拜
- 清代官式建筑油漆彩画技艺传承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以故宫慈宁宫修缮工程为例证,将古建油漆彩画技艺置于当代建筑工程制度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特定的文化空间里,兼顾文化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属性。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慈宁宫修缮所使用的主要技艺进行调查,就物质因素而言,材料和工具在逐渐工业化、商品化,传统做法不断分化、衰退。第二,将参与慈宁宫修缮的全体人员,按照其特点和职能而划分为技艺的三个传承系统:孑遗系统、设计系统和施工系统,并以属于施工系统的"西陵施工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包括:第一,工程制度的介入,使技艺的传承群体分化为设计系统和施工系统,因为分处体制内外,所以缺乏有效交流。第二,在前一点基础上,技艺本身也随之分化为匠作式传统修缮和理论化科学修复两个部分,而后者正逐渐取代前者。
- 段牛斗
- 关键词:传承
- 学术田野与媒体田野:直面灾后族群文化的传承被引量:3
- 2008年
- 田野调查已经成为学界和媒介共同使用的方法和策略,二者的良性互动也就成为可能。面对灾后的羌寨,两个行当的人义无反顾地一同踏上了这片残破的家园。自信、忙于自救也有着文化自觉的羌人仍然热情地讲述着悠远的传说,传承着自己的文化。显然,只要有着传承人和文化自觉,一个族群的文化不会因为自然灾害而断裂与消亡。
- 岳永逸
- 关键词:族群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觉
- 反哺:民间文艺市场的经济学——兼论现代性的民俗学被引量:14
- 2010年
- 就表象而言,受工具理性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的民间文艺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之势。新世纪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使衍生于农耕文明的民间文艺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重视。顺势而生的民间文艺的权威——媒介学者与为政者、开发商一道主动担负了传统民间文艺重建的重任。民间文艺的传承传播呈现出从官媒精英到民众、社区的反哺状态,民间文艺市场一贯有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民间文艺的反哺实则割裂了被工业文明以及信息文明主宰并追寻着都市生活方式的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当下现代性浸染的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就成为中国民俗学前进的方向。
- 岳永逸
- 关键词:反哺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被引量:97
- 2012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最终认定,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一官方认定制度,在激发传承人文化自觉的同时,也挫败了其他非官方认定传承人的积极性,重构了传承生态。现代社会的技术手段、信息传播、人员流动、资源交换以及消费者、市场等等复杂因素,都促使传承人在保守传统与适应创新之间做出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选择。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经验以及对保护的"完整性"与"活态性"的认识,"体系外的文化与体制外的文化持有者"对于完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区分传承母体共享的"非遗"与脱离传承母体的"非遗",应该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其"本真性"原则。
- 刘晓春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本真性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被引量:61
- 2008年
-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更替,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传承环境面临着巨大危机。保护传承人是保护传统武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可以通过资助传承团体、传承个人,以及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授予其荣誉称号等方式进行保护与扶持。
- 牛爱军
- 关键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究广东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被引量:17
- 2008年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质,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研究广东传统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 李吉远牛爱军
- 关键词:地域文化岭南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被引量:87
- 2008年
- 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遗产"概念所蕴涵的不同的知识形态与呈现方式,及其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语境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意义与价值,认为作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性,而作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被赋予了广泛的公共性,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刘晓春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被引量:24
- 2009年
- 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重点是保护其生存的原生态文化。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生存状态、项目特点等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并以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作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 牛爱军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昆苑幽兰自芬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王芳访谈(下)被引量:1
- 2011年
- 王芳,女,1963年4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
- 金红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常务委员会委员梅花奖二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