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ZK3017)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桂秋张文娟陈云曾光明王亮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堆肥
  • 1篇含铜
  • 1篇红壤
  • 1篇CU
  • 1篇PH

机构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篇沈国励
  • 1篇王亮
  • 1篇曾光明
  • 1篇陈云
  • 1篇张文娟
  • 1篇陈桂秋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含铜堆肥施用对红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堆肥原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堆肥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旱地红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土柱模拟降雨实验,探讨不同程度Cu污染堆肥施用到红壤后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机理,揭示堆肥中的Cu在红壤各土层中的形态分布,以及铜的迁移与渗滤液的pH、电导率、可溶性有机质等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8 h时逐渐有Cu随渗滤液流出,在11 h时Cu浓度达到0.015 mg/kg左右.随着Cu在土柱中的迁移,渗滤液pH呈下降趋势,且堆肥中铜的浓度越高,渗滤液pH值下降越大.Cu污染堆肥处理比对照处理的渗滤液中DOM最大浓度渗出时间提前2 h.在模拟降雨完成后,Tessier法测定土柱中的Cu形态在表层、次表层、深层土壤中所占的百分比结果表明:铜在各层中主要以相对稳定的残渣态存在,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高铜污染堆肥处理的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比低铜污染堆肥处理的高,且随着土柱的深度而增加.
陈桂秋陈云曾光明王亮张文娟沈国励
关键词:CU堆肥PH电导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