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325C03030401)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守华王泽华程恒辉蔡俐琼刘登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管
  • 2篇微淋巴管
  • 2篇淋巴管密度
  • 2篇宫颈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生物学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记
  • 1篇微淋巴管密度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密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鳞状
  • 1篇鳞状细胞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王泽华
  • 3篇杨守华
  • 1篇刘登华
  • 1篇蔡俐琼
  • 1篇赵荣伟
  • 1篇程恒辉

传媒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MVD与临床分期(P<0.01)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LVD与临床分期(P<0.01)、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组织中MVD和LVD的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早期宫颈病变中MVD和LVD与宫颈病变的临床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高MVD和LVD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和转移,并且早期宫颈癌的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
蔡俐琼杨守华王泽华刘登华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在肿瘤淋巴管形成研究中的可靠性被引量:1
2009年
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开辟了肿瘤淋巴管形成及淋巴道转移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发现肿瘤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扩散等密切相关。目前常用于肿瘤淋巴管形成研究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肾小球足细胞表面蛋白(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D2-40、podoplanin相关的同源基因-1(Prox-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WE-1)和唾液酸粘蛋白(CD34)等。
赵荣伟杨守华王泽华
关键词:内皮淋巴管肿瘤标记生物学
LYVE-1和D2-40在检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微淋巴管中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常用的淋巴内皮细胞标记分子LYVE-1和D2-40在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异同,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抗人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receptor-1,LYVE-1)多克隆抗体和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22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36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atic vessel density,LVD),图像分析系统统计LVD的水平。结果1.两种标记分子检测均发现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鳞癌中LVD随着疾病的进展而显著增加(P<0.001),同时均发现LVD与盆腔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2.对比两种分子染色效果,两种标记分子各有优劣,联合起来使用更为可靠。结论LYVE-1和D2-40结合使用能更准确反应宫颈淋巴管的情况,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高淋巴管分布与淋巴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
杨守华程恒辉王泽华
关键词:淋巴管密度LYVE-1D2-4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