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H9809)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夏勇李东野钱文浩徐晤潘德锋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心肌
  • 5篇丁胺
  • 5篇多巴
  • 5篇多巴酚丁胺
  • 3篇顿抑
  • 3篇多巴酚丁胺负...
  • 3篇心肌顿抑
  • 3篇超声
  • 2篇冬眠心肌
  • 2篇动脉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多巴酚丁胺负...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离散度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负荷试验

机构

  • 6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李东野
  • 7篇夏勇
  • 6篇钱文浩
  • 5篇潘德锋
  • 5篇徐晤
  • 4篇陈清枝
  • 2篇史春志
  • 1篇李文华
  • 1篇葛均波
  • 1篇郝湛军
  • 1篇潘德峰
  • 1篇杨煜
  • 1篇朱红
  • 1篇王晓萍
  • 1篇陈乃云
  • 1篇沈学东

传媒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对家猪急性冬眠心肌模型QT离散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QT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实验(DSE,0~40μg·Kg-1·min-1)检出冬眠心肌,之后成功复灌,处死动物,对心脏行TTC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分别于模型制备前后、DSE期间及复灌后观察QTd的变化情况。结果①10只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示心肌坏死改变。②模型制备成功后QTd较正常状态明显增加[(68.75±5.33)ms和(25.00±1.77)ms,P<0.05];复灌后明显降低[(35.62±3.47)ms和(68.75±5.33)ms,P<0.05],与正常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2±3.47)ms和(25.00±1.77)ms,P>0.05]。③DSE期间QTd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双相反应的变化趋势。④模型制备成功后的QTd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64,P<0.05)。结论①.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QTd明显增加,早期有效复灌可降低QTd。②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呈现双相反应趋势。③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是反映冬眠心肌数量的指标之一。
潘德锋李东野夏勇徐晤钱文浩陈清枝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心肌顿抑QT离散度
不同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方法对存活心肌的检出价值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与标准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对存活心肌的检出价值。方法:对14例正常人(CON)和20例冠心病(CAD)患者采用标准的DSE方案(0~40μg?kg·min),分别记录静息状态及不同剂量负荷时左室室壁运动情况,并计算静息状态、小剂量(10μg?kg·min)及峰值剂量(40μg?kg·min)负荷时CAD组室壁运动积分(WMSI)的变化。结果:共观察544个心肌节段,CAD组在LDDSE中运动改善者81个,其中75个节段在DSE中发生双相反应,被视为存活心肌。CAD组WMSI静息(b)、小剂量(l)、大剂量(p)时分别为1.36±0.21(P<0.001),1.17±0.16(P<0.001),1.48±0.20(P<0.05)。结论:DSE对CAD病人存活心肌的无创性诊断具有应用价值,LDDSE检测CAD患者存活心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低于DSE双相反应方法。
李东野陈乃云陈清枝夏勇王晓萍
关键词:心肌疾病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描记术
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冬眠心肌的研究提供合适模型。方法13只小型中国家猪,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以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为导引钢丝,采用闭胸介入法将球囊导入靶血管,通过球囊扩张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狭窄(≥90%),观测模型制备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室壁运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处死实验动物,行三硝基四氮唑红(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心肌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10只动物完成实验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90%,TIMI血流分级均≤Ⅱ级,左心室共有55个节段发生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狭窄冠状动脉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舒张收缩流速比值、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均明显降低,TTC大体染色未示心肌坏死灶,光镜仅示核周肿胀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改变,表明模型制备成功。结论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动物死亡率低,优于传统的开胸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可作为判断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
潘德锋夏勇徐晤钱文浩杨煜朱红李东野
关键词:冬眠心肌动物模型
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的检测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使用闭胸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 ,以病理学指标为“金标准” ,探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DSE)检测急性冬眠心肌的价值。方法 对 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 (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 ) ,采用完整的DSE方案 (0~ 40 μg·kg-1·min-1)检测急性冬眠心肌 ,以目测半定量法观察的双相反应为标准 ,评价其检出价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 ,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 ① 10只 (76.92 % )实验动物成功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 ,大体染色未示心肌坏死灶 ,光镜仅示缺血的非特异性改变。②模型制备成功后 ,160个节段中有 10 5个节段运动正常 ,3 3个运动减弱 ,2 2个运动消失 ,无一节段表现为反常运动 ;DSE期间 ,41个节段发生双相反应 ,DSE检出急性冬眠心肌的阳性率为 74.5 4% ;运动减弱节段发生双相反应的比例高于运动消失节段 (84.85 %vs 5 9.10 % ,P <0 .0 5 )。结论 以双相反应为标准 ,DSE对急性冬眠心肌有较高的检出价值 ;
李东野潘德锋夏勇徐晤史春志钱文浩陈清枝
关键词:动物模型超声心动描记术多巴酚丁胺心肌顿抑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冬眠心肌QT离散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制备前后及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QT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0~40μg·kg^-1·min^-1)检出冬眠心肌,之后成功复灌,处死动物,对心脏行三硝基四氮唑红(TTC)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分别于模型制备前后、DSE期间及复灌后观察QTd的变化情况。结果10只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示心肌坏死改变。模型制备成功后QTd较正常状态明显增加[(68.75±5.33)ms vs(25.00±1.77)ms,P〈0.05];复灌后明显降低[(35.62±3.47)ms vs(68.75±5.33)ms,P〈0.05],但与正常状态无统计学差异((35.62±3.47)ms vs(25.00±1.77)ms,P〉0.05]。DSE期间QTd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双相反应的变化趋势。模型制备成功后的QTd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64,P〈0.05)。结论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QTd明显增加,早期有效复灌可降低QTd。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呈现双相反应趋势。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是反映冬眠心肌数量的指标之一。
潘德锋李东野夏勇徐晤钱文浩陈清枝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冬眠心肌
三种内乳动脉造影方法比较(附180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内乳动脉 (IMA)造影三种方法并分析其结果。方法 :18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接受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AG) ,其中 4例左锁骨下动脉 (SCA)狭窄 ,选择 176例AAG中IMA显影不满意的 5 6例先行左上肢加压SCA造影 (SCAG)后行IMA直接造影 (IMAG)。结果 :1 IMAG成功率低于AAG和SCAG[88% (49 5 6 )vs 10 0 % (180 180 ) ]和 10 0 % (5 6 5 6 ) ,P <0 0 5 ];IMAG和SCAG造影满意率高于AAG[10 0 % (49 4 9)和 91% (5 1 5 6 )vs 6 8% (12 0 176 ) ,P <0 0 1]。 2 造影结果 :12例IMA近端有较大分支 (6 8% ) ,6例明显迂曲 (3 4 % ) ,10例血管纤细 (5 7% ) ,3例血管狭窄 (1 7% )。结论 :CAG时应常规行AAG。
夏勇李东野潘德峰钱文浩李文华郝湛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技术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状动脉 (冠脉 )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的改变情况及其与急性冬眠心肌的内在联系 ,探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实验 (dobutaminestressechocardiography ,DSE)检查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脉血流动力学的机制。方法 对 1 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模型 ,以双相反应作为DSE法检出急性冬眠心肌的阳性标准。采用冠脉内多普勒技术观察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 (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的变化情况 ,并记录DSE期间心率、血压、心率血压二重乘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1 ) 1 0只 (77% )家猪成功制备成急性冬眠心肌模型。 (2 )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脉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率血压二重乘积均呈上升趋势 ,但使APV出现显著增加的多巴酚丁胺剂量水平(5μg·kg- 1 ·min- 1 )明显低于其他指标出现显著增加的多巴酚丁胺剂量水平 (2 0 μg·kg- 1 ·min- 1 )。 (3)DSE峰值及基础状态APV的变化量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的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r =0 66 ,P <0 0 5)。结论  (1 )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相关冠脉的APV呈上升趋势 ,以舒张期血流增加为主 ,其增加量可能是检测急性冬眠心肌的一个指标。 (2 )
李东野潘德锋夏勇徐晤史春志钱文浩沈学东葛均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心肌顿抑多普勒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