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FSLRSS201213)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宇飞王大成范闻捷陈诗琳张东彦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遥感
  • 1篇生态因子
  • 1篇籽粒
  • 1篇籽粒蛋白
  • 1篇籽粒蛋白质
  • 1篇籽粒蛋白质含...
  • 1篇卫星数据
  • 1篇小麦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新疆交通职业...

作者

  • 1篇秦其明
  • 1篇张东彦
  • 1篇陈诗琳
  • 1篇范闻捷
  • 1篇王大成
  • 1篇李宇飞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结合HJ1A/B卫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籽粒品质监测被引量:5
2013年
该研究引入温度、降水、太阳辐射和土壤肥力等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重要生态因子,结合遥感数据进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以北京郊区的小麦种植区为实验区,获取多时相的HJ1A/B卫星数据,多个气象站点全生育期气象数据和土壤养分数据,以及收获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构建了遥感光谱蛋白质含量模型、生态因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光谱生态因子蛋白质含量模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以5月11日(开花期左右)NDVIgreen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最好,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该时期为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的最佳时相,并将利用该时期的NDVIgreen参与光谱蛋白质含量模型、光谱生态因子蛋白质含量模型的构建。对光谱蛋白质含量模型、生态因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光谱生态因子蛋白质含量模型进行F检验,表明各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82,0.635,0.843,相对误差分别为:0.151,0.123,0.049。说明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监测结果比单独利用遥感数据或单独利用生态因子的精度高。引入生态因子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有助于提高监测精度,并增加监测模型的农业机理。
王大成张东彦李宇飞秦其明王纪华范闻捷陈诗琳
关键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生态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