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EM001)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苏荣国王修林段亚丽张传松张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荧光
  • 5篇荧光光谱
  • 5篇三维荧光
  • 5篇三维荧光光谱
  • 5篇光谱
  • 4篇植物
  • 4篇浮游植物
  • 3篇荧光识别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2篇丁基锡
  • 2篇中国近海
  • 2篇三丁基锡
  • 2篇特征提取
  • 2篇谱学
  • 2篇近海
  • 2篇光合活性
  • 2篇光谱学
  • 2篇浮游
  • 1篇毒性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8篇苏荣国
  • 7篇王修林
  • 4篇段亚丽
  • 3篇宋志杰
  • 3篇张传松
  • 3篇张珊珊
  • 2篇张丽笑
  • 2篇石晓勇
  • 2篇张翠
  • 2篇谢永红
  • 1篇韩秀荣
  • 1篇刘金涛
  • 1篇刘宝
  • 1篇王长友
  • 1篇闫丽红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激光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高频分量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高频分量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识别技术。通过测量近海常见52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利用小波函数将光谱分解6层后得到系列正交高频分量cd1~cd6,通过标准偏差选择稳定而特异性强的分量特征点及其组合作为浮游植物荧光识别特征谱,并对其稳定性和判别能力进行贝叶斯判别分析,以判别正确率为基准选择分量组合cd3~cd6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构建浮游植物荧光标准特征谱库,结合非负最小二乘法实现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单种浮游植物在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和85.7%;浮游植物混合样品(混合比例分别为100%,75%,25%)在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0.9%,53.3%,平均识别相对含量分别为79.7%,68.3%,17.5%;优势藻(单种优势度达75%)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1.2%。将该技术用于围隔实验和现场调查采集水样,有效实现了浮游植物在门水平上的定性定量识别测定。
段亚丽苏荣国石晓勇刘金涛张传松王修林
关键词:光谱学三维荧光光谱浮游植物
基于db7小波的活体浮游植物荧光识别分析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小波变换可对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为弱信号特征提取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db7小波对分属7个门32个属的43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后经Bayes判别分析选择小波分解后的第三层尺度分量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并通过系统聚类法将最佳特征谱在不同的条件下聚类进而得到门、属上的标准谱库。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利用该技术对4128个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和636个混合浮游植物样品进行识别分析。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75%,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5%;浮游植物混合样品中的优势种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3%,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1%。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浮游植物的快速准确识别。
段亚丽苏荣国刘宝王修林宋志杰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浮游植物小波分析
SA4多小波在浮游藻荧光识别测定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SA4多小波函数和浮游藻三维荧光光谱发展了一种浮游藻荧光识别测定技术。首先,采用SA4多小波对我国近海常见的42种优势藻种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解,得到不同的尺度分量和小波分量,然后,应用贝叶斯判别原理选择第二、三层尺度分量Ca2,Ca3及二者的联合Ca2-Ca3作为荧光特征光谱分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Ca2,Ca3,Ca2-Ca3标准谱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解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识别测定技术。用3种标准谱库对培养的单种浮游藻样品在门、属水平上进行分级识别,表明Ca2标准谱库的识别效果最好:门水平上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6.1%,属水平上识别正确率平均为87.4%。将该技术用于模拟混合样品及实际混合样品的分析,3种比例下,模拟混合样品的优势藻在门水平上识别正确率范围为91.4%~100%,平均为98.0%,99.4%,99.9%,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2.7%,77.1%,86.1%,优势藻在属水平上识别正确率范围23.2%~100%,平均为91.2%,92.5%,93.4%。实际混合样品的优势藻在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范围为60.0%~100%,平均为97.0%,平均相对含量为71.8%,在属水平上识别正确率范围为25.0%~100%,平均为83.1%。将该技术用于麦岛围隔和胶州湾采集样品,在门水平上优势藻的分析结果与镜检结果一致,对于10个单种浮游藻优势度超过75%的样品,7个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藻分析结果与镜检结果一致。
张翠苏荣国张珊珊段亚丽王修林
关键词:光谱学三维荧光光谱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离散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测定技术被引量:2
2011年
从荧光分光光度计所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中,选取12个激发波长点(400,430,450,460,470,490,500,510,525,550,570,590nm)组成离散三维荧光光谱,采用db7小波技术及Bayes判别法对光谱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非负最小二乘建立识别技术,实现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门、属水平上的荧光识别测定。所测样品中,32种赤潮藻:模拟混合样品(优势种比例分别为70%,80%,90%)及单种藻,属水平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67.5%,75.8%,81.4%,79.4%。43种浮游植物:模拟混合样品(优势门比例分别为50%,75%,100%)门水平平均识别率分别为95.2%,99.7%,91.9%;平均定量测定百分比分别为38.1%,63.2%,90.5%。
张珊珊苏荣国段亚丽宋志杰王修林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小波分析特征提取
2010年秋季长江口口外海域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被引量:38
2013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研究了长江口口外海域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河口动力学行为.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口口外海域的CDOM由6个荧光组分组成,即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330 nm/390(430)nm]、C2(390 nm/480 nm)、C3(360 nm/440 nm)、海洋生物产物组分C5(300 nm/400 nm)及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4(290 nm/350 nm)和C6(275 nm/300 nm).结果表明,C1、C2和C3组分在河口混合过程中呈保守行为,特别是在长江口口外高盐度区;C1和C3组分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整个研究区域随盐度增加呈稀释降低趋势,C2组分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整个区域保持不变;C4组分在低盐度区呈保守行为,在高盐度区呈不保守行为,其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整个研究区域呈上升趋势;C5和C6组分则在整个河口混合过程中呈非保守行为,并且它们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高盐度区呈上升趋势.另外,近岸区和远岸区的CDOM吸收系数a(355)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近岸区明显大于远岸区,并且近岸区的a(355)和光谱斜率S的范围小于远岸区;CDOM吸收系数a(355)与陆源类腐殖质C1、C2和C3以及类蛋白质色氨酸C4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海洋生物产物C5和类蛋白质酪氨酸C6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近岸区主要受河流输入影响,而远岸区由陆源和现场生物产生共同控制.
闫丽红陈学君苏荣国韩秀荣张传松石晓勇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小波分析在湖泊常见浮游藻荧光识别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Daubechies7(db7)小波函数对27种分属于6个门,22个属的主要湖泊常见浮游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解,得到各尺度分量及小波分量,应用Bayesian判别分析选择第三层尺度分量(Ca3)作为最佳特征谱,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浮游藻的标准谱库,结合非负最小二乘法解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湖泊常见浮游藻的荧光识别测定技术.将该技术用于单种藻样品、模拟混合样品及实际混合样品的识别分析,单种藻样品在门类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8.6%,识别测定的平均相对含量为90.8%.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噪声,考察了标准谱库的抗噪能力.对于104个实验室混合样品,优势门的藻在门类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7.0%,识别的平均相对含量为67.7%,次优势门的藻在门类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0.7%,识别的平均相对含量为32.3%.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识别测定技术具有可行性.
张翠苏荣国宋志杰张珊珊王修林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小波分析特征提取
三丁基锡对中国近海常见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三丁基氯化锡(TBT)对中国近海常见5种硅藻和甲藻(硅藻中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派格棍形藻(Bacilaria paxillifera)、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甲藻中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简裸甲藻(Gymnodinium simplex))的毒性效应,考察了有机锡对浮游藻光合活性(Fv/Fm)、粒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派格棍形藻、聚生角毛藻、简裸甲藻的光合活性(Fv/Fm)受TBT影响较显著;微型原甲藻、丹麦细柱藻的光合活性受TBT影响较小。高质量浓度TBT胁迫下海洋微藻峰值粒径显著减小,低质量浓度TBT对峰值粒径影响不显著。低质量浓度TBT对派格棍形藻、聚生角毛藻、简裸甲藻、微型原甲藻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非检测毒性浓度(NDEC)分别为1.17、1.07、0.23、3.73μg.L-1,丹麦细柱藻对TBT具有很强耐受性,NDEC为112.62μg.L-1。
谢永红苏荣国张丽笑张传松王修林
关键词:三丁基锡海洋微藻毒性效应光合活性
三丁基锡对中国近海主要优势浮游植物的毒性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三丁基锡(TBT)对我国近海优势浮游植物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 danicus)、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派格棍形藻(Bacilaria paxillifera)、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ialis)、海链藻(Thalassiosira),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裸甲藻(Gymnodinium sp.)、锥状斯比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简裸甲藻(Gymnodinium simplex)、三角棘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生长、峰值粒径和光合活性(Fv/Fm)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藻种对TBT具有不同的耐受性,丹麦细柱藻的耐受性要远强于其他藻种;TBT对藻的96 h生长半抑制浓度EC50(96 h-EC50)分别为136.42、3.55、3.15、2.95、1.90、1.08、0.70、21.60、7.71、4.77、3.81、2.04、0.53、0.51、1.76μg/L;非检测毒性浓度NDEC分别为112.62、1.19、1.17、3.70、0.95、1.07、0.80、6.28、1.84、0.99、3.73、1.63、0.23、0.16、1.76μg/L.TBT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峰值粒径、光合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推测TBT毒性与港口区域优势浮游藻组成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谢永红苏荣国张丽笑王长友王修林
关键词:浮游植物三丁基锡毒性LOGISTIC模型光合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