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5020)
-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沈良况润元李行周云轩谷国传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上海崇明东滩岸线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被引量:15
- 2010年
- 认识崇明东滩岸线的演变规律,对于崇明东滩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选取1987年至2006年中的6景Landsat-5 TM卫星影像数据,解译出对应年份的东滩岸线。为了对较复杂的非平直岸线的变化进行建模,提出了基于地形梯度的正交断面方法,构建了基于图形学的分析预测模型,对岸线的演变进行分析,预测了2010年和2015年的岸线位置。结果显示:(1)崇明东滩以东南角节点为界,分为南侧的侵蚀岸段和其余的淤涨岸段,总体淤涨速率有减慢趋势,最大侵蚀速率为22.0 m/a,最大淤涨速率为247.2 m/a;(2)北侧自东旺沙水闸向东约4 km长的岸段存在明显的冲淤交替现象;(3)岸线演变受抑制区段都位于东滩两侧岛影缓流区的边界;(4)由于岸外东南侧发育有10 m深槽,除非有特殊的水动力条件出现,东滩未来的岸线将偏向东北方向演变。
- 李行周云轩况润元
- 关键词:GIS遥感
- 江苏吕四海岸沉积动力特征及侵蚀过程被引量:11
- 2009年
- 海岸侵蚀与水动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探讨了吕四海岸地貌、水动力、泥沙运动以及沉积与动力之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风浪和潮流是塑造吕四海岸的主要动力。风浪年内变化按向岸风频率可分为高频期(10月至翌年1月)、转频期(2月、3月和9月)和低频期(4~8月)三个时期。风浪高频期,潮滩冲蚀,物质粗化;低频期,潮滩淤积,物质细化;转频期,时冲时淤,动态稳定。潮流作用主要表现为输沙淤滩和侧蚀滩脚。在风浪高频期,滩脚同时受到风浪冲蚀和潮流侧蚀,向岸后退,使吕四岸段成为隐性侵蚀型海岸。岸滩塑造对沉积动力响应显著,东部处于滨岸环境,在潮流和风浪的作用下,沉积物由岸向海变粗;西部还受径流影响,处于滨岸-河口环境,物质由岸向海变细。在水动力要素中,风浪是导致岸滩侵蚀的主控动力,而潮流则是近岸泥沙进行滩槽滩槽交换和循环输运的输运动力。
- 哈长伟陈沈良张文祥谷国传
- 关键词:沉积动力沉积物泥沙运动海岸侵蚀
-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上海城市湿地遥感提取与分类被引量:24
- 2009年
- 城市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基础并具有复杂多变的自然特性。研究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以TM影像多光谱波段特征为主要分类变量,采用经K-T变换、IHS变换等光谱增强后的数据以及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影像第一主成分的纹理统计量作为辅助分类变量,结合城市湿地几何特征信息,构建上海城市湿地决策树分类模型,进行上海市湿地信息的遥感提取和分类。结果表明:(1)上海城市湿地总面积为1277.40 km2;其中水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30%;其次为河流、库塘、湖泊和芦苇。(2)决策树模型的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湿地提取和分类的精度,使其达到89.05%;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相比,总精度提高了约10%。
- 黄颖周云轩吴稳况润元李行
- 关键词:决策树城市湿地遥感纹理分析IHS变换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被引量:28
- 2009年
-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 陈沈良严肃庄李玉中
-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特征长江口
- 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
-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
- 陈沈良胡方西胡辉谷国传
- 关键词:河口段长江口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悬沙粒径组成和再悬浮作用特征被引量:21
- 2008年
- 根据2006年10月在崇明东滩潮间带和潮下带两个站位的大小潮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悬沙水样的室内粒度分析资料,对悬沙粒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流速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再悬浮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小潮期间的悬沙颗粒组成较细,平均粒径的均值仅为6μm;大潮时的悬沙粒径略粗于小潮的,潮间带的略粗于潮下带的;由底床向上悬沙粒径趋于减小。悬沙粒径与流速、悬沙含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关系,底质粒径、再悬浮强度和再悬浮泥沙粒径的空间变化以及浮泥的悬浮作用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底质粒径的空间分布复杂,在东滩水域再悬浮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在底质平均粒径大于60μm的粗颗粒沉积区,大小潮的再悬浮作用微小,底质以推移质运动为主。在底质平均粒径介于5-11μm的细颗粒沉积区上,悬沙级配与底质级配基本相同,该区域是再悬浮的主要发生源地;悬沙级配的变化过程揭示,再悬浮对底层悬沙的贡献率平均为8%-20%,大潮时的再悬浮强度是小潮的5-10倍,由底质再悬浮产生的悬沙在底部水层中的平均含量约为0.03-0.47 kg/m3。
- 李占海陈沈良张国安
- 洋山港工程海域油类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对洋山港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2月和8月份油类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油类浓度均值呈波动特征;从2003到2008年,2月份的油类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8月份呈波动特征;洋山港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施工和营运以来,洋山港工程对周边海域油类产生影响,洋山港工程油类浓度高值区从一期工程时的东海大桥区向三期工程时的港口区发展,客观要求该海域油类监管的重点区域需不断变化。
- 张正龙束炯张勇
- 关键词:洋山港
- 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被引量:17
- 2009年
-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口区河海划界的指标。水域性质是宏观上确定河海划界范围最基本的自然参数。潮汐特征的沿程分布和变化是河海划界的重要要素。盐水入侵是河口地区的普遍现象。悬沙浓度的沿程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可作为河海划界的参数之一。南支以上河段,河床纵断面变化显著,深槽浅滩起伏分布;南支河槽在浏河口以下,水深变化不大,一般在20 m之内,床面较平坦、起伏甚小,至口门一带水深均在10 m之内,明显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一带是河海过渡段的特点。河口沙岛是河海相互作用下的沉积地貌,其推进状况也是河海划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长江口沙岛的形成和推进,河海界线有不断下移的趋向。据此探讨性地提出河海划界的3种方案:方案Ⅰ位于河口段的中部,界线的中部走向基本上是长江口第一代沙岛(崇明岛)与第二代沙岛(长兴、横沙)的分界线;方案Ⅱ以浏河口-崇明岛上口-北支沪苏分界线;方案Ⅲ位于口门附近。推荐方案Ⅰ作为上海市(长江口)河海划界的界线,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 陈沈良胡方西胡辉谷国传
- 关键词:河口段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