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CHQ01)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喻常森许少民郑斌张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新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被引量:3
- 2012年
-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几经起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认知差异或者政策误读所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日本的实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重新调整思维,深入了解和倾听彼此的关切。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据此考虑,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第一手的访谈记录,从经济与军事、中美日三边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等多个关键视角,展示和分析当前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观点论争。
- 张云喻常森
- 关键词:中日关系
- 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政策反应被引量:18
- 2013年
- 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最为重大的事件。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冲击波首先在亚洲地区引起强烈反应。东盟国家作为中国南部的近邻,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文章收集了最新中外文献资料,运用国际关系学主流理论与分析方法,围绕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可能采取的对策展开论述。文章认为,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具体表现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会论"和"中国朋友论";它们对待中国崛起的政策选择相应表现为:制衡中国、约束中国和改造中国。鉴于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反应是复杂和多维的,中国须适时调整东南亚政策,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尽量减少双方外交关系中的阻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
- 喻常森
- 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被引量:10
- 2011年
- 在中印共同崛起的大背景下,探究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尤为必要。通过皮尤"全球态度调查"项目的数据可见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呈现"负面"态势。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印度公众对中国的无知与冷漠以及某些媒体记者对中国的歪曲报道直接造成这一结果;在国家层面,中印之间在边界争端、西藏问题、中印巴和中美印这四个关键议题上存在分歧,而这些敏感的议题又通过媒体的肆意渲染而影响印度公众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印度公众对中国崛起的认知源于中印之间存在的"安全困境"。
- 郑斌许少民
- 关键词:层次分析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