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901)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进琼田昆邓茂林周耀华杨佼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林业局西南林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湿地
  • 2篇驱动力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景观变化
  • 2篇景观格局变化
  • 2篇高原湿地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保护区

机构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邓茂林
  • 2篇田昆
  • 2篇王进琼
  • 1篇段宗亮
  • 1篇杨永兴
  • 1篇杨佼
  • 1篇周耀华

传媒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被引量:25
2010年
基于3S技术,应用Fragstats软件对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2000和2007年3期TM解译图进行分析,研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动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退化沼泽为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基底,2007年达保护区总面积的48.05%。保护区建立前后的10 a间(1990—2000年),湖泊、河流、沼泽面积萎缩,主要演变为退化沼泽和草甸,退化沼泽、草甸和灌丛面积分别增加1 978.60、2 559.09和824.27 hm2,斑块数减少,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降低,聚合度和优势度增加;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2000—2007年),河流面积小幅恢复,但湿地退化仍是主要趋势,湖泊和沼泽面积持续减小,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面积增加1 929.00 hm2,斑块数增加,聚合度和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回升。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基础建设等干扰影响是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邓茂林田昆杨永兴王进琼
关键词: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被引量:30
2010年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7年来,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聚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尺度下退化沼泽为景观基底占优势的景观类型,2007年占全区总面积比例48.05%,该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先降低后期增加,优势度增加后降低。1990~2000年,湖沼和河流水面积减少,沙地治理,退化沼泽、草甸和灌木面积分别增加了1978.60hm2、2559.09hm2和824.27hm2,2000~2007年,湖沼水面积仍在退缩,退化沼泽、草甸类的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显著增加1945.90hm2。气候变暖叠加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管理局的保护管理及基础建设等是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邓茂林田昆段宗亮周耀华杨佼王进琼
关键词: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